形容成语而立之年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而立之年的意思及解释,形容成语而立之年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而立之年的意思及解释 成语大全,第1张

三十是而立之年,那四十,五十,六十。又分别是什么之年呢?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知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道;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回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答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zd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内—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容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幼年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分别指多少岁?

幼学之年1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花甲之年60岁。花甲代表六十岁。古稀之年70岁。古稀是七十岁。这些都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1、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2、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3、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

4、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5、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翻译过来是因赊饮所负的债到处都有,但是能活到70岁的人就很少了。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扩展资料: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幼学之年:1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花甲之年:60岁,古稀之年:70岁

襁褓指的是未满周岁的婴儿,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婴儿的被子。襁褓本意是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后来泛指婴儿包或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垂髫指年少儿童(又名“总角”),古时汉族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有一个成语叫做豆蔻年华就是从这里来的。

弱冠指男人二十岁(又“加冠”),泛指成年。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指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代一个甲子六十年)。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出自《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期颐之年一百岁,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古时称百岁。

幼学之年10岁。

而立之年30岁。而立:30岁,指有自己百的学术体系,有自己的威望。

不惑之年度40岁。问不惑:40指遇事能明辨不疑。

花甲之年60岁。花甲代表六十岁。

古稀之年70岁。古稀是七十岁。

八十是耄耋(màodié)之年。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译作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答自立于世内(学有所成);四十岁能不被外界的事物所容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并正确对待不同的意见(清楚理解听到的话);到了七十岁能达到随心所欲,而不会超越社会所认同的规矩。

幼学之年zd1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花甲之年60岁。花甲代表六十岁。古稀之年70岁。古稀是七十岁。这些都版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权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而立之年是什么意思

而立之年:解释为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知、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用于男性。

拼音:érlìzhīnián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我十五而志于学,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

扩展资料道

同义词:

1、三十而立: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拼音:érlìzhīnián

出处:《论语·为政》:“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我十五而志于学,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

2、当立之年属:指三十岁。

拼音:dānglìzhīnián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译文:我十五而志于学,到三十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而立之年

孔夫子曾经说过: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zd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内七十而不逾矩。意思很简单,15岁是读书年纪,那么30岁就要成家立业,独容立生活了,讲的是男人,三十是而立之年,要独立生活了。

而立,亦称作而立之年,而立的意思是自立于世,多指学有所成。今用而立或而立之年指人到了三十岁的年龄。

名称:而立之年

出处:语出自《论语·为政篇》

释义:而立,亦称作而立之年,而立的意思是自立于世,多指学有所成。今用而立或而立之年指人到了三十岁的年龄。

用法:褒义谓语

结构:联合式

例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矩。”

而立,亦称作而立之年,而立的意思是自立于世,多指学有所成。今用而立或而立之年指人到了三十岁的年龄。

语出自《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矩。”

上文可译作: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学有所成);四十岁时遇到事就不会迷惑;五十岁时懂得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清楚理解听到的话);到了七十岁能达到顺着心愿做事,而不会超越社会所认同的规矩。

除此之外还有

志学之年:

志学,亦称作志学之年,志学的意思是立志于学习。今用志学或志学之年指人到了十五岁的年龄。

不惑之年:

成语不惑之年,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

知天命:

意为知道天地万物变化的道理而去顺应它。

后来也指五十岁。

耳顺之年:

耳顺,亦称作耳顺之年,耳顺的意思听得进不同的意见或是清楚理解听到的话。今用耳顺或耳顺之年指人到了六十岁的年龄。

相关年龄:

始龀---指刚到换齿的年龄,约七、八岁左右。

幼学之年——10岁。

舞勺之年——13岁。

志学之年---十五岁(男)。

及笄之年---十五岁(女)。

二八年华---十六岁。

花信之年---二十四岁。

春秋鼎盛---壮年时期。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命之年---五十岁。

耳顺之年---六十岁。

花甲之年---六十岁。

悬车之年---退休之年。

从心之年---七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之年---七十至八十。

而立,亦称作而立之年,而立的意思是自立于世,多指学有所成。今用而立或而立之年指人到了三十岁的年龄。

名称:而立之年

出处:语出自《论语·为政篇》

释义:而立,亦称作而立之年,而立的意思是自立于世,多指学有所成。今用而立或而立之年指人到了三十岁的年龄。

用法:褒义谓语

结构:联合式

例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矩。”

而立,亦称作而立之年,而立的意思是自立于世,多指学有所成。今用而立或而立之年指人到了三十岁的年龄。

语出自《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矩。”

上文可译作: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学有所成);四十岁时遇到事就不会迷惑;五十岁时懂得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清楚理解听到的话);到了七十岁能达到顺着心愿做事,而不会超越社会所认同的规矩。

除此之外还有

志学之年:

志学,亦称作志学之年,志学的意思是立志于学习。今用志学或志学之年指人到了十五岁的年龄。

不惑之年:

成语不惑之年,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

知天命:

意为知道天地万物变化的道理而去顺应它。

后来也指五十岁。

耳顺之年:

耳顺,亦称作耳顺之年,耳顺的意思听得进不同的意见或是清楚理解听到的话。今用耳顺或耳顺之年指人到了六十岁的年龄。

相关年龄:

始龀---指刚到换齿的年龄,约七、八岁左右。

幼学之年——10岁。

舞勺之年——13岁。

志学之年---十五岁(男)。

及笄之年---十五岁(女)。

二八年华---十六岁。

花信之年---二十四岁。

春秋鼎盛---壮年时期。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命之年---五十岁。

耳顺之年---六十岁。

花甲之年---六十岁。

悬车之年---退休之年。

从心之年---七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之年---七十至八十。

孔子云:“十五而有copy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七十而不逾矩。”

这个算是名句了,现在人们用“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来泛指一段年龄,是个虚数,不是确指。

“而立之年”结合现在实际,是说你到了独立自主,zd经济独立,有了自己生存的资格的年龄。


作文哥_中小学生作文网_中考高考满分作文_初中作文_高中优秀作文大全 » 形容成语而立之年的意思及解释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