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延颈企踵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延颈企踵的意思及解释,形容成语延颈企踵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延颈企踵的意思及解释 成语大全,第1张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和道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兰花香气屋子,久了会身染香气,就闻不到兰花香气了。和素质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咸鱼市场,时间久了就变臭。

出处:出自记录春秋时期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孔子家语·六本》。

原文节选: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译文:藏朱砂的地方就有红色,有油漆的地方就有黑色,因此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谨慎朋友和环境。

扩展资料

《孔子家语》详细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门生的问对诘答和言谈行事,对研究儒家学派(主要是创始人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和教育思想,有巨大的理论价值。

同时,由于该书保存了不少古书中的有关记载,这对考证上古遗文,校勘先秦典籍,有着巨大的文献价值。其次书中的内容大都具有较强的叙事情,也就是说大多是有关孔子的逸闻趣事,所以,此书又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首先,此书是研究孔子生平及其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我们认识历史上真实的孔子面目的重要依据。另外书中的许多故事和孔子的许多充满哲理的语言对我们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宋儒重视心性之学,重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但与这“四书”相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内容上,《孔子家语》都要高出很多。

由《家语》的成书特征所决定,该书对于全面研究和准确把握早期儒学更有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该书完全可以当得上“儒学第一书”的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家语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意思是和善人在一起,如同进入养育芝兰的花房,时间一久自然就芬芳;若是和恶人在一起,如同进入卖鲍鱼的店铺,时间一久自然就腥臭。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出自《颜氏家训·慕贤篇》,作者是颜之推。

原文:

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膊也。”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於乱世,长於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於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於我,便足贵之。

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造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他乡异县,微借风声,延颈企踵,甚於饥渴。校其长短,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昔虞国宫之奇少长於君,君狎之,不纳其谏,以至亡国,不可不留心也!

梁孝元前在荆州,有丁觇者,洪亭民耳,颇善属文,殊工草、隶,孝元书记,一皆使之。军府轻贱,多未之重,耻令子弟以为楷法。时云:“丁君十纸,不敌王褒数位。”吾雅爱其手迹,常所宝持。孝元尝遣典签惠编送文章示萧祭酒,祭酒问云:“君王比赐书翰,及写诗笔,殊为传手,姓名为谁,那得都无声问?”编以实答,子云叹曰:“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於是闻者稍复刮目,稍仕至尚仪曹郎。末为晋安王侍读,随王东下。及西台陷殁,简犊湮散,丁亦寻卒於扬州。前所轻者,后思一纸不可得矣。

侯景初入建业,台门虽闭,公私草扰,各不自全。太子左卫率羊侃坐东掖门,部分经略,一宿皆办,遂得百馀日抗拒凶逆。於是城内四万许人,王公朝士,不下一百,便是恃侃一人安之,其相去如此。

齐文宣帝即位数年,便沉湎纵恣,略无纲纪。尚能委政尚书令杨遵彦,内外清谧,朝野晏如,各得其所,物无异议,终天保之朝。遵彦后为孝昭所戮,刑政於是衰矣。斛律明月,齐朝折冲之臣,无罪被诛,将士解体,周人始有吞齐之志,关中至今之。此人用兵,岂止万夫之望而已哉,国之存亡,系其生死。

“yan”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答案】太多了

【咽苦吐甘】谓母亲自己吃粗劣食物,而以甘美之物哺育婴儿.形容母爱之深.

【烟花风月】指男女情爱之事.

【烟波钓徒】唐张志和去官后,居江湖间,每垂钓,不设饵,自娱而已,自称“烟波钓徒”.见《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后借指隐居江湖者.

【烟飞星散】形容离散.

【烟消火灭】比喻事物消失,不留踪迹.

【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

【烟消雾散】同“烟消云散”.

【烟视媚行】微视徐行.形容安详的神态、举止.

【烟云过眼】语出宋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后用以比喻身外之物,不加重视.亦比喻事物转瞬即逝,不留痕迹.

【烟聚波属】如烟之相聚,波之相接.比喻接连而来,聚集甚多.

【烟销灰灭】喻事物消失,不见踪迹.

【烟霏雨散】形容众多.

【烟霏雾集】形容众多.

【烟蓑雨笠】①指蓑衣斗笠两种雨具.②借指隐者的服装或隐者优游自适的生活.

【烟霞痼疾】谓酷爱山水成癖.

【烟断火绝】指人烟灭绝.

【俨乎其然】十分严肃正经的样子.带有讽刺意味.

【淹淹一息】形容呼吸微弱,濒于死亡.

【淹会贯通】犹融会贯通.

【湮没无闻】埋没,无人知道.

【嫣红姹紫】指花色娇艳,亦指娇艳的花.

【嫣然一笑】形容娇媚的微笑.

【延年益寿】延长寿命,增加岁数.

【延津之合】见“延津剑合”.

【延津剑合】指晋时龙泉、太阿两剑在延津会合的故事.后以“延津剑合”或“延津之合”比喻因缘会合.

【延颈企踵】伸长头颈,踮起脚跟.形容仰慕或企望之切.

【延颈跂踵】见“延颈企踵”.

【延颈举踵】同“延颈企踵”.

【严刑峻制】犹言严刑峻法.

【严刑峻法】严厉的刑法.亦指施行严厉的刑法.

【严阵以待】亦作“严陈以待”.谓以严整的阵势,等待着敌人进犯,予以打击.

【严气正性】谓气性刚正严肃.

【严家饿隶】形容拘谨的书法风格.语出《晋书·王羲之传论》:“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严陈以待】见“严阵以待”.

【严丝合缝】指缝隙密合.形容非常严密.

【严惩不贷】严加惩办,不予宽容.

【言十妄九】形容说话虚妄不实.

【言人人殊】各人说的都不一样.形容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各不相同.

【言三语四】犹言说三道四.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见“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言之不预】没有预先说明.

【言之有物】说话或写文章有实际内容,不空洞.语本《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言之有故】所说的话有根据.

【言之有理】所说的话有道理.

【言之成理】话讲得合乎道理.

【言之过甚】话说得太过头了.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亦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见“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言之无物】指文章或言论内容空洞.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见“诲尔谆谆,听我藐藐”.明·无名氏《三化邯郸》二折:“言之谆谆,听之藐藐,良药苦口,信有之矣.”

【言之凿凿】说得非常确实.

【言不二价】见“言无二价”.

【言不及行】谓言行不一.

【言不及义】说话不涉及正经道理.

【言不由中】见“言不由衷”.

【言不由衷】谓说话不是出于内心,心口不一.语本《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言不逮意】见“言不达意”.

【言不达意】亦作“言不逮意”.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

【言不尽意】①语言不能表达思想的全部内容.《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晋欧阳建《言尽意论》:“世之论者以为‘言不尽意’由来尚矣.”朱自清《诗文评的发展》:“原来我们的‘求好’的艺术论渊源于道家,而道家不信赖语言,以为‘言不尽意’,所以崇尚‘无端崖之辞’.”后多用为书信结尾套语,表示意有未尽.②魏晋玄学命题.与“言尽意”相对.三国魏荀粲等提出“言不尽意”说,认为“象外之意,系表之言”都是“蕴而不出”的,所以“六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粃.”见《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

【言不顾行】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言中事隐】谓言语虽然委曲却中正不偏,论事虽然放纵却隐藏着精深的道理.语出《易·系辞下》:“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

【言文行远】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

【言方行圆】谓言论正直而行为圆滑.

【言外之味】语言中含而不露的深长意味.

【言外之意】说话或写文章没有明说而使人能体会出来的意思.

【言必有中】一说话必然说到点子上.

【言必有物】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言必有据】所言必有根据.

【言必信,行必果】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敢.

【言出法随】谓法令一经宣布,就严格执行.多用于布告.

【言出祸从】话刚出口,祸患就降临头上.

【言出祸随】见“言出祸从”.

【言而不信】见“言而无信”.

【言而有信】说话守信用.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言而无信】亦作“言而不信”.说话不讲信用.

【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一个样.

【言行不贰】犹言言行一致.

【言行抱一】犹言言行一致.

【言行若一】见“言行抱一”.

【言行相符】说的和做的相符合.

【言行相副】见“言行相符”.

【言行相顾】谓言行不互相矛盾.

【言行信果】见“言必信,行必果”.

【言行计从】同“言听计从”.

【言多必失】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语本《鬼谷子·本经符》:“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言多伤行】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

【言多伤幸】见“言多伤行”.

【言多伤幸】见“言多伤行”.

【言芳行洁】谓言行高洁.

【言近旨远】亦作“言近指远”.语言浅近而涵义深远.语出《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孙奭疏:“言辞之近而指意已远者,乃为善言者也.”

【言近指远】见“言近旨远”.

【言近意远】同“言近旨远”.

【言者不知】谓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慧.

【言者弗知】见“言者不知”.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语出《诗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见“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言若悬河】见“言类悬河”.

【言来语去】指谈笑时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应对.

【言和意顺】言语和顺,情意相谐.

【言是人非】谓言论无可非议,但为人不可取.

【言信行果】见“言必信,行必果.”

【言约旨远】言辞简练,含意深远.

【言笑不苟】不随便谈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

【言笑自如】见“言笑自若”.

【言笑自若】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言笑晏晏】说说笑笑,和柔温顺.

【言高语低】说话不知轻重,没有分寸.

【言过其实】言辞浮夸,超过他的实际能力.《三国志·蜀志·马良传》:“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后世多指说话夸张失实.

【言从计行】见“言行计从”.

【言从计纳】讲的话、出的主意,都听从采纳.

【言从计听】见“言听计从”.

【言清行浊】言辞高洁,行为卑污.

【言提其耳】揪着他耳朵.谓恳切地教诲.言,助词.

【言扬行举】谓因擅长言语应对或有高尚道德而受到荐举.语本《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孔颖达疏:“扬亦举之类,互言之.虽无德无事,而能言语应对堪为使命,亦举用之.”

【言无二价】谓货价说一不二.语本《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常采药名山,卖於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馀年.”

【言无不尽】把内心的话说尽,毫不保留.

【言无伦次】语言杂乱无章.

【言为心声】言语是表示心意的声音.语本汉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言犹在耳】说的话还在耳边响.谓记忆犹新或说过不久.

【言发祸随】同“言出祸从”.

【言与心违】言语与心意相违背.

【言传身教】谓一面用言语进行传授,一面在行动上以身作则.指言行起模范作用.

【言语妙天下】谓言语之精妙为天下人所不及.极言文辞之隽永优美.

【言语道断】①佛教语.谓无上妙谛,非言语所可表达.②谓无处可说话.

【言语路绝】犹言言语道断.

【言论风生】形容言谈议论时兴致很高,气氛活跃.

【言谈举止】谈吐和动作.

【言简意深】言辞简练,含意深刻.

【言简意赅】言辞简练,意思完备.

【言简意该】见“言简意赅”.

【言简义丰】语言简练,含意丰富.

【言归于好】谓相好如初.言,助词.

【言归正传】把话头转到正题上来.原为旧小说、话本中常用的套语.

【言归和好】同“言归于好”.

【言颠语倒】说话颠三倒四.

【言类悬河】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

【言听行从】谓说话、做事有人听从.形容威望很高.

【言听事行】谓说话能听从,事情能执行.

【言听计用】同“言听计从”.

【言听计行】同“言听计从”.

【言听计从】说的话出的主意都采纳照办.形容对某个人非常信任.

【言听谋决】谓说的话听从照办,出的主意决定实行.

【岩穴之士】指隐士.古时隐士多山居,故称.

【岩居川观】居于岩穴而观赏川流.形容隐居生活悠闲自适,超然世外.

【岩居穴处】谓隐居深山洞穴之中.语出《韩非子·诡使》:“而士有二心私学,岩居窞处,讬伏深虑,大者非世,细者惑下.”

【岩栖穴处】见“岩居穴处”.

【岩栖谷饮】见“岩栖谷隐”.

【岩栖谷隐】谓隐居山谷之中.

【炎凉世态】见“炎凉世态”.

【炎凉世态】亦作“炎凉世态”.旧指亲富疏贫的势利现象.

【沿才受职】根据人的才能授以相称的职务.

【沿波讨源】谓循其流以求其源.喻深究事物之本末.语出晋陆机《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寽波而讨源.”

【沿门托钵】见“沿门持钵”.

【沿门讬钵】见“沿门持钵”.

【沿门持钵】原指僧、尼挨门向人求布施,后泛指到处乞求施舍.

【沿门讬钵】见“沿门持钵”.

【沿流讨源】犹沿波讨源.

【研京练都】语本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言张衡作《二京赋》构思十年乃成,左思作《三都赋》构思十二年(《晋书·左思传》作“十年”)乃成,后因以“研京练都”谓文思缜密而迟缓.

【研经铸史】精研经史.形容学问渊博.

【研精究微】研究事理深奥微妙之处.

【研精致思】专心研究,尽力思考.

【研精毕智】犹研精竭虑.

【研精覃思】专心研究,深入思考.唐·孔颖达《尚书序》:“承诏为五十九篇作传,于是遂研精覃思,博考经籍,采摭群言,以立训传.”章炳麟《正学报缘起》:“若其~,则专门之学,斯固未暇.”

【研精竭虑】专心研究,尽力思考.

【研精殚力】同“研精竭虑”.

【研精殚思】同“研精竭虑”.

【研精阐微】研究阐明精深微妙之理.

【颜精柳骨】见“颜筋柳骨”.

【研机综微】研究综合事理的深奥精微之处.

【颜丹鬓绿】见“颜丹鬓绿”.

【颜骨柳筋】见“颜筋柳骨”.

【颜筋柳骨】谓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之字遒劲有力.亦泛指墨宝.

【研桑心计】研:计研,一名计然,春秋时越国范蠡的老师,善经商;桑:桑弘羊,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长于理财.形容善于经商致富.汉·班固《答宾戏》:“研桑心计于无垠.”

【奄奄一息】①形容呼吸微弱,生命垂危.②喻衰微不振,临近灭亡.

【掩人耳目】遮蔽别人的耳目.谓以假象蒙骗人.

【掩口失声】谓忍不住笑出声来.

【掩口而笑】捂嘴而笑.多指暗笑,窃笑.

【掩口胡卢】捂嘴而笑.多指暗笑,窃笑.胡卢,笑貌.语本《后汉书·应劭传》:“昔郑人以乾鼠为璞,鬻之於周;宋愚夫亦宝燕石,缇十重.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族,无乃类旃.”

【掩目捕雀】遮住眼睛捉飞雀.比喻自欺欺人.

【掩耳偷铃】同“掩耳盗钟”.

【掩耳盗铃】同“掩耳盗钟”.

【掩耳盗锺】见“掩耳盗钟”.

【掩耳盗钟】亦作“掩耳盗锺”.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掩眼捕雀】同“掩目捕雀”.

【掩过扬善】同“掩恶扬善”.

【掩过饰非】犹言文过饰非.掩饰过失、错误.

【掩恶扬美】见“掩恶扬善”.

【掩恶扬善】谓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称扬其好处.

【掩旗息鼓】①卷起军旗,停擂战鼓.指军队隐蔽行动,避免暴露目标.②比喻停止行动.

【掩骼埋窆】见“掩骼埋胔”.

【掩骼埋胔】谓收葬暴露于野的尸骨.为古代的恤民之政.

【偃兵修文】同“偃武修文”.

【偃武休兵】见“偃武息戈”.

【偃武行文】同“偃武修文”.

【偃武修文】停息武备,修明文教.

【偃武息戈】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偃武崇文】停息武备,崇尚文教.

【偃武兴文】同“偃武修文”.

【偃武櫜兵】见“偃武息戈”.

【偃武觌文】同“偃武修文”.

【偃革尚文】停息武备,注重文教.

【偃革倒戈】指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偃革为轩】指停息武备,修治文教.

【偃旗仆鼓】见“偃旗息鼓”.

【偃旗卧鼓】见“偃旗息鼓”.

【偃旗息鼓】①放倒军旗,停敲军鼓,指军队隐蔽行动,不暴露目标.②休军罢战.③喻指无声无息地停止行动.

【艳紫妖红】犹言姹紫嫣红.

【雁去鱼来】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雁杳鱼沉】比喻彼此音讯断绝.

【雁泊人户】犹雁户.

【雁南燕北】比喻两地分离.

【雁素鱼笺】指书信.

【雁逝鱼沉】亦作“雁断鱼沈”.比喻彼此音讯断绝.

【雁过拔毛】①比喻武艺高强.②比喻经手办事便捞点好处.

【雁过留声】谚语.比喻人离开了或者死了,应留个好名声.常与“人过留名”连用.

【雁塔新题】见“雁塔题名”.

【雁塔题名】唐代故事.新科进士在曲江会宴后,常题名于雁塔.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慈恩题名,起自张莒,本於寺中闲游而题同年,人因为故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神龙以来,杏园宴后,皆於慈恩寺塔下题名,同年中推一善书者纪之.”后因以“雁塔题名”指进士及第.

【雁影分飞】雁常结伴飞行.比喻分离.

【雁默先烹】《庄子·山木》:“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后以“雁默先烹”比喻无才者先被弃.

【雁断鱼沈】见“雁逝鱼沉”.

【宴安酖毒】见“宴安鸩毒”.

【宴安鸩毒】亦作“宴安酖毒”.比喻耽于逸乐而杀身.

【晏安酖毒】谓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

【晏开之警】有寇警则门开得晚.形容时世不安宁.

【燕子衔食】喻育子之艰辛.

【燕安酖毒】谓沉溺于安逸享乐,犹如饮毒酒自杀.

【燕安鸩毒】见“燕安酖毒”.

【燕妒莺惭】形容女子貌美,燕见之生妒,莺对之自惭.

【燕侣莺俦】形容男女欢爱如燕莺般谐和相伴.

【燕约莺期】比喻相爱的男女约会的时日.

【燕处危巢】见“燕处焚巢”.

【燕处焚巢】燕子处在焚烧着的窝里.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燕雀之见】比喻浅薄的见识.

【燕雀之居】比喻简陋的庐舍.

【燕雀安知鸿鹄志】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鸿鹄,天鹅.

【燕雀相贺】《淮南子·说林训》:“汤沐具而虮虱相吊,大厦成而燕雀相贺,忧乐别也.”谓燕雀因大厦落成有栖身之所而互相庆贺.后用作人新屋落成之语.

【燕雀岂知雕鹗志】同“燕雀安知鸿鹄志”.

【燕雀处屋】见“燕雀处堂”.

【燕雀处堂】本作“燕雀处屋”.《孔丛子·论势》:“燕雀处屋,子母相哺,喣喣焉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之将及己也.”后以“燕雀处堂”比喻处境危险而不自知.

【燕巢危幕】同“燕巢於幕”.

【燕巢於幕】燕子在帐幕上筑巢.比喻处境非常危险.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扞吴公子札呴自卫如晋,将宿於戚,闻钟声焉,曰:‘异哉!吾闻之也,辩而不德,必加於戮,夫子获罪於君以在此,惧犹不足,而又何乐?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杜预注:“至危.”杨伯峻注:“帐幕,随时可撤.燕巢于其上,至为危险.”

【燕巢飞幕】同“燕巢於幕”.

【燕巢幙上】同“燕巢於幕”.幙,同“幕”.

【燕巢卫幕】《孔子家语·正论》:“卫孙文子得罪於献公,居戚.公卒未葬,文子击钟焉.延陵季子适晋过戚,闻之曰:‘异哉!夫子之在此,犹燕子巢于幕也,惧犹未也,又何乐焉?君又在殡,可乎?’”后以“燕巢卫幕”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燕幕自安】比喻处危境而不自知.

【燕尔新婚】形容新婚的欢乐.语出《诗·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陆德明释文:“宴,本又作‘燕’.”孔颖达疏:“安爱汝之新昏,其恩如兄弟也.”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

【燕舞莺啼】燕子在飞舞,黄莺在鸣叫.形容春光明媚.

【燕舞莺歌】见“燕舞莺啼”.

【燕语莺啼】①燕子、黄莺鸣叫.形容春天美景.②比喻年轻女子娇声谈笑.

【燕语莺声】同“燕语莺啼”.

【燕瘦环肥】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态轻盈,唐玄宗贵妃杨玉环体态丰满,肥瘦不同,均以貌美著称.因以“燕瘦环肥”比喻体态不同而各擅其美,风格不同而各有所长.

【燕燕于归】谓女子出嫁.语本《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燕燕莺莺】比喻娇妻美妾或年轻女子.

【燕俦莺侣】见“燕侣莺俦”.

【燕颔虬须】见“燕颔虎头”.

【燕颔虎头】①形容相貌威武.②借指武将、勇士.

【燕颔虎颈】见“燕颔虎头”.

【燕颔虎须】形容相貌威武.

【燕颔书生】见“燕颔儒生”.

【燕颔儒生】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燕额虎头】同“燕颔虎头”.

【燕跃鹄踊】形容迅捷威猛.

【燕石妄珍】妄视无用之物为珍宝.

【燕市悲歌】《史记·刺客列传》:“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於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於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后以“燕市悲歌”表现朋友间的情谊以及惜别的情怀.

【燕岱之石】喻庸才下品.

【燕金募秀】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接待天下贤士.后以“燕金募秀”为招纳贤士之典.

【燕昭市骏】指战国时郭隗以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为喻,劝说燕昭王真心求贤的事.

【燕昭好马】燕昭王喜爱骏马.后作求贤之典.

【燕歌赵舞】①古燕赵人善歌舞,后以“燕歌赵舞”泛指美妙的歌舞.②用以形容文辞美妙.

【燕驾越毂】燕地的车越地的毂.谓把不同的东西混在一起.

【燕骏千金】战国时,燕昭王即位后急于招揽人才.郭隗以马为喻,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卖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劝说燕昭王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将闻风而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以“燕骏千金”为招纳贤士之典.

摘自“思年华24032014-09-30”

yan 开头的成语

【咽苦吐甘】谓母亲自己吃粗劣食物,而以甘美之物哺育婴儿。形容母爱之深。

【烟花风月】指男女情爱之事。

【烟波钓徒】唐张志和去官后,居江湖间,每垂钓,不设饵,自娱而已,自称“烟波钓徒”。见《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后借指隐居江湖者。

【烟飞星散】形容离散。

【烟消火灭】比喻事物消失,不留踪迹。

【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

【烟消雾散】同“烟消云散”。

【烟视媚行】微视徐行。形容安详的神态、举止。

【烟云过眼】语出宋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后用以比喻身外之物,不加重视。亦比喻事物转瞬即逝,不留痕迹。

【烟聚波属】如烟之相聚,波之相接。比喻接连而来,聚集甚多。

【烟销灰灭】喻事物消失,不见踪迹。

【烟霏雨散】形容众多。

【烟霏雾集】形容众多。

【烟蓑雨笠】①指蓑衣斗笠两种雨具。②借指隐者的服装或隐者优游自适的生活。

【烟霞痼疾】谓酷爱山水成癖。

【烟断火绝】指人烟灭绝。

【俨乎其然】十分严肃正经的样子。带有讽刺意味。

【淹淹一息】形容呼吸微弱,濒于死亡。

【淹会贯通】犹融会贯通。

【湮没无闻】埋没,无人知道。

【嫣红姹紫】指花色娇艳,亦指娇艳的花。

【嫣然一笑】形容娇媚的微笑。

【延年益寿】延长寿命,增加岁数。

【延津之合】见“延津剑合”。

【延津剑合】指晋时龙泉、太阿两剑在延津会合的故事。后以“延津剑合”或“延津之合”比喻因缘会合。

【延颈企踵】伸长头颈,踮起脚跟。形容仰慕或企望之切。

【延颈跂踵】见“延颈企踵”。

【延颈举踵】同“延颈企踵”。

【严刑峻制】犹言严刑峻法。

【严刑峻法】严厉的刑法。亦指施行严厉的刑法。

【严阵以待】亦作“严陈以待”。谓以严整的阵势,等待着敌人进犯,予以打击。

【严气正性】谓气性刚正严肃。

【严家饿隶】形容拘谨的书法风格。语出《晋书·王羲之传论》:“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严陈以待】见“严阵以待”。

【严丝合缝】指缝隙密合。形容非常严密。

【严惩不贷】严加惩办,不予宽容。

【言十妄九】形容说话虚妄不实。

【言人人殊】各人说的都不一样。形容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各不相同。

【言三语四】犹言说三道四。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见“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言之不预】没有预先说明。

【言之有物】说话或写文章有实际内容,不空洞。语本《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言之有故】所说的话有根据。

【言之有理】所说的话有道理。

【言之成理】话讲得合乎道理。

【言之过甚】话说得太过头了。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亦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见“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言之无物】指文章或言论内容空洞。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见“诲尔谆谆,听我藐藐”。明·无名氏《三化邯郸》二折:“言之谆谆,听之藐藐,良药苦口,信有之矣。”

【言之凿凿】说得非常确实。

【言不二价】见“言无二价”。

【言不及行】谓言行不一。

【言不及义】说话不涉及正经道理。

【言不由中】见“言不由衷”。

【言不由衷】谓说话不是出于内心,心口不一。语本《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言不逮意】见“言不达意”。

【言不达意】亦作“言不逮意”。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

【言不尽意】①语言不能表达思想的全部内容。《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晋欧阳建《言尽意论》:“世之论者以为‘言不尽意’由来尚矣。”朱自清《诗文评的发展》:“原来我们的‘求好’的艺术论渊源于道家,而道家不信赖语言,以为‘言不尽意’,所以崇尚‘无端崖之辞’。”后多用为书信结尾套语,表示意有未尽。②魏晋玄学命题。与“言尽意”相对。三国魏荀粲等提出“言不尽意”说,认为“象外之意,系表之言”都是“蕴而不出”的,所以“六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粃。”见《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

【言不顾行】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言中事隐】谓言语虽然委曲却中正不偏,论事虽然放纵却隐藏着精深的道理。语出《易·系辞下》:“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

【言文行远】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

【言方行圆】谓言论正直而行为圆滑。

【言外之味】语言中含而不露的深长意味。

【言外之意】说话或写文章没有明说而使人能体会出来的意思。

【言必有中】一说话必然说到点子上。

【言必有物】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言必有据】所言必有根据。

【言必信,行必果】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敢。

【言出法随】谓法令一经宣布,就严格执行。多用于布告。

【言出祸从】话刚出口,祸患就降临头上。

【言出祸随】见“言出祸从”。

【言而不信】见“言而无信”。

【言而有信】说话守信用。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言而无信】亦作“言而不信”。说话不讲信用。

【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一个样。

【言行不贰】犹言言行一致。

【言行抱一】犹言言行一致。

【言行若一】见“言行抱一”。

【言行相符】说的和做的相符合。

【言行相副】见“言行相符”。

【言行相顾】谓言行不互相矛盾。

【言行信果】见“言必信,行必果”。

【言行计从】同“言听计从”。

【言多必失】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语本《鬼谷子·本经符》:“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言多伤行】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

【言多伤幸】见“言多伤行”。

【言多伤幸】见“言多伤行”。

【言芳行洁】谓言行高洁。

【言近旨远】亦作“言近指远”。语言浅近而涵义深远。语出《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孙奭疏:“言辞之近而指意已远者,乃为善言者也。”

【言近指远】见“言近旨远”。

【言近意远】同“言近旨远”。

【言者不知】谓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慧。

【言者弗知】见“言者不知”。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语出《诗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见“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言若悬河】见“言类悬河”。

【言来语去】指谈笑时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应对。

【言和意顺】言语和顺,情意相谐。

【言是人非】谓言论无可非议,但为人不可取。

【言信行果】见“言必信,行必果。”

【言约旨远】言辞简练,含意深远。

【言笑不苟】不随便谈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

【言笑自如】见“言笑自若”。

【言笑自若】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言笑晏晏】说说笑笑,和柔温顺。

【言高语低】说话不知轻重,没有分寸。

【言过其实】言辞浮夸,超过他的实际能力。《三国志·蜀志·马良传》:“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后世多指说话夸张失实。

【言从计行】见“言行计从”。

【言从计纳】讲的话、出的主意,都听从采纳。

【言从计听】见“言听计从”。

【言清行浊】言辞高洁,行为卑污。

【言提其耳】揪着他耳朵。谓恳切地教诲。言,助词。

【言扬行举】谓因擅长言语应对或有高尚道德而受到荐举。语本《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孔颖达疏:“扬亦举之类,互言之。虽无德无事,而能言语应对堪为使命,亦举用之。”

【言无二价】谓货价说一不二。语本《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常采药名山,卖於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馀年。”

【言无不尽】把内心的话说尽,毫不保留。

【言无伦次】语言杂乱无章。

【言为心声】言语是表示心意的声音。语本汉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言犹在耳】说的话还在耳边响。谓记忆犹新或说过不久。

【言发祸随】同“言出祸从”。

【言与心违】言语与心意相违背。

【言传身教】谓一面用言语进行传授,一面在行动上以身作则。指言行起模范作用。

【言语妙天下】谓言语之精妙为天下人所不及。极言文辞之隽永优美。

【言语道断】①佛教语。谓无上妙谛,非言语所可表达。②谓无处可说话。

【言语路绝】犹言言语道断。

【言论风生】形容言谈议论时兴致很高,气氛活跃。

【言谈举止】谈吐和动作。

【言简意深】言辞简练,含意深刻。

【言简意赅】言辞简练,意思完备。

【言简意该】见“言简意赅”。

【言简义丰】语言简练,含意丰富。

【言归于好】谓相好如初。言,助词。

【言归正传】把话头转到正题上来。原为旧小说、话本中常用的套语。

【言归和好】同“言归于好”。

【言颠语倒】说话颠三倒四。

【言类悬河】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

【言听行从】谓说话、做事有人听从。形容威望很高。

【言听事行】谓说话能听从,事情能执行。

【言听计用】同“言听计从”。

【言听计行】同“言听计从”。

【言听计从】说的话出的主意都采纳照办。形容对某个人非常信任。

【言听谋决】谓说的话听从照办,出的主意决定实行。

【岩穴之士】指隐士。古时隐士多山居,故称。

【岩居川观】居于岩穴而观赏川流。形容隐居生活悠闲自适,超然世外。

【岩居穴处】谓隐居深山洞穴之中。语出《韩非子·诡使》:“而士有二心私学,岩居窞处,讬伏深虑,大者非世,细者惑下。”

【岩栖穴处】见“岩居穴处”。

【岩栖谷饮】见“岩栖谷隐”。

【岩栖谷隐】谓隐居山谷之中。

【炎凉世态】见“炎凉世态”。

【炎凉世态】亦作“炎凉世态”。旧指亲富疏贫的势利现象。

【沿才受职】根据人的才能授以相称的职务。

【沿波讨源】谓循其流以求其源。喻深究事物之本末。语出晋陆机《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寽波而讨源。”

【沿门托钵】见“沿门持钵”。

【沿门讬钵】见“沿门持钵”。

【沿门持钵】原指僧、尼挨门向人求布施,后泛指到处乞求施舍。

【沿门讬钵】见“沿门持钵”。

【沿流讨源】犹沿波讨源。

【研京练都】语本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言张衡作《二京赋》构思十年乃成,左思作《三都赋》构思十二年(《晋书·左思传》作“十年”)乃成,后因以“研京练都”谓文思缜密而迟缓。

【研经铸史】精研经史。形容学问渊博。

【研精究微】研究事理深奥微妙之处。

【研精致思】专心研究,尽力思考。

【研精毕智】犹研精竭虑。

【研精覃思】专心研究,深入思考。唐·孔颖达《尚书序》:“承诏为五十九篇作传,于是遂研精覃思,博考经籍,采摭群言,以立训传。”章炳麟《正学报缘起》:“若其~,则专门之学,斯固未暇。”

【研精竭虑】专心研究,尽力思考。

【研精殚力】同“研精竭虑”。

【研精殚思】同“研精竭虑”。

【研精阐微】研究阐明精深微妙之理。

【颜精柳骨】见“颜筋柳骨”。

【研机综微】研究综合事理的深奥精微之处。

【颜丹鬓绿】见“颜丹鬓绿”。

【颜骨柳筋】见“颜筋柳骨”。

【颜筋柳骨】谓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之字遒劲有力。亦泛指墨宝。

【研桑心计】研:计研,一名计然,春秋时越国范蠡的老师,善经商;桑:桑弘羊,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长于理财。形容善于经商致富。汉·班固《答宾戏》:“研桑心计于无垠。”

【奄奄一息】①形容呼吸微弱,生命垂危。②喻衰微不振,临近灭亡。

【掩人耳目】遮蔽别人的耳目。谓以假象蒙骗人。

【掩口失声】谓忍不住笑出声来。

【掩口而笑】捂嘴而笑。多指暗笑,窃笑。

【掩口胡卢】捂嘴而笑。多指暗笑,窃笑。胡卢,笑貌。语本《后汉书·应劭传》:“昔郑人以乾鼠为璞,鬻之於周;宋愚夫亦宝燕石,缇

颈字怎么组词?

颈脖

颈脖子

颈部来

颈脰

颈戾

颈联

颈领

颈圈

颈嗓

颈饰

颈尾

颈窝

颈项

颈椎

颈源椎病

颈子

白颈乌

脖颈子(颈gěng)

槎头缩颈鳊zd

长颈鹿

长颈鸟喙

交颈并头

面红颈赤

面赪颈赤

曲颈甑

缩颈鳊

刎颈交

刎颈之交

洗颈就戮

系颈牵羊

眼红颈赤

延颈鹤望

延颈举踵

延颈跂踵

延颈企踵

引颈受戮

白颈

兵已在颈

兵在其颈

脖颈

丹颈

吊颈

顶颈

鹅颈

粉颈

钩颈

宫颈

鹤颈

红脸赤颈

交颈

亢颈

连颈

龙睛凤颈

龙眉豹颈

瓶颈

引颈受戮、延颈百跂踵、延颈企度踵、延颈举踵、瓶颈、秀颈、白颈、脖颈。回

1、引颈受戮[yǐnjǐngshòulù]

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作抵抗而等死。

2、延颈跂踵[yánjǐngqǐzhǒng]

形容仰慕或企望之答切。同“延颈企踵”。

3、延颈企踵[yánjǐngqǐzhǒng]

伸长头颈,踮起脚跟。形容仰慕或企望之切。

4、延颈举踵[yánjǐngjǔzhǒng]

形容盼望十分殷切。

5、瓶颈[píngjǐng]

比喻易生阻碍的部分。

6、秀颈[xiùjǐng]

犹秀项。

7、白颈[báijǐng]

白项的乌鸦;泛指白项的水鸟。

8、脖颈[bógěng]

颈项。

表示仰慕的成语

表示仰慕的成语:

1、心悦诚服[xīnyuèchéngfú]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2、葵藿之心[kuíhuòzhīxīn]比喻臣下对君主表示忠诚或对所仰慕的人的尊敬之情。

3、高山仰止[gāoshānyǎngzhǐ]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4、拜倒辕门[bàidǎoyuánmén]辕门:将帅行辕或军营的大门。形容对别人佩服之至,自愿认输。

5、顶礼膜拜[dǐnglǐmóbài]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

6、五体投地[wǔtǐtóudì]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7、甘拜下风[gānbàixiàfēng]表示真心佩服,自认不如。

8、心服口服[xīnfúkǒufú]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9、尊师重道[zūnshīzhòngdào]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10、敬老尊贤[jìnglǎozūnxián]尊敬年纪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

1、五体投地

拼音:wǔtǐtóudì

成语解释:五体:头和四肢;投地:着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种致敬仪式。后比喻心悦诚服或敬佩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梁书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成语例子: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五体投地。(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2、心悦诚服

拼音:xīnyuèchéngfú

成语解释: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诚地服气或服从。悦:愉快;诚:真心。

成语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成语例子:小弟若在两位才女跟前称了晚生,不但毫不委曲,并且心悦诚服。(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3、拜倒辕门

拼音:bàidǎoyuánmén

成语解释:辕门:将帅行辕或军营的大门。形容对别人佩服之至,自愿认输。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3回:“若非一部全史了然于中,何能如此。妹子唯有拜倒辕门了。”

成语例子:我现在拜倒辕门也还不为迟

4、延颈企踵

拼音:yánjǐngqǐzhǒng

成语解释:伸长头颈,踮起脚跟。形容仰慕或企望之切。

成语出处:汉·扬雄《剧秦美新》:“海外遐方,信延颈企踵,四面内向,喁喁如也。”

成语用法:延颈企踵作谓语、状语;指盼望心切。

5、甘拜下风

拼音:gānbàixiàfēng

成语解释:甘心情愿拜倒在下方。自认不如对方;表示真心佩服。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如此议论,才见读书人自有卓见,真是家学渊源,妹子甘拜下风。”

成语例子:君神人也,吾等甘拜下风矣。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三官保》

高山仰之

gāoshānyǎngzhī

[释义]〖解释〗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语出]〖出处〗《管子·九copy守》:“高山仰之,不可极也。”《鬼谷子·符言》:“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例句zhidao]〖示例〗

【高山仰之】: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久仰山斗】:山:指泰山;斗:指北斗。长期地敬仰某人,如同仰望泰山北斗一样。多用作表示钦佩、仰慕之辞。

【看杀卫玠】:卫玠:晋人,字叔宝,风采极佳,为众人所仰慕。卫玠被人看死。比喻为群众所仰慕的人。

【葵花向日】:向:朝着。形容下级对上级表示忠诚与仰慕。

【葵藿倾阳】:葵:葵花;藿:豆类植物的叶子。葵花和豆类植物的叶子倾向太阳。比喻一心向往所仰慕的人或下级对上级的忠心。

【葵藿之心】:比喻臣下对君主表示忠诚或对所仰慕的人的尊敬之情。

【葵倾向日】:形容下级对上级表示忠诚与仰慕。

【令闻令望】:令闻:美好的名声;令望:有美好的威仪,使人景仰。有美好的名声和品德,使人仰慕效法。

【慕名而来】:指仰慕名声而来。

【圮上老人】:圮:桥。桥上的老者。比喻为人所希冀仰慕的人。

【神交已久】:神交:精神上的交往。虽然没有见过面,但互相精神相通,仰慕已久。

【乡风慕义】:乡:通“向”。指向往其教化,仰慕其礼义。或指向往其风度,仰慕其义行。

【想望丰采】:非常仰慕其人,渴望一同。见“想望风采”。

【想望风采】:想望:仰慕。风采:风度神采。非常仰慕其人,渴望一见。

【想望风概】:想望:仰慕;风概:节操。非常仰慕其人,渴望一见。

【想望风褱】:犹言想望风采。非常仰慕其人,渴望一见。

【向风慕义】:指向往其教化,仰慕其礼义。或指向往其风度,仰慕其义行。

【心慕笔追】:心中仰慕而追随仿效。同“心慕手追”。

【心乡往之】:对某人或某些事物心里很仰慕。

【心向往之】:向往:崇敬仰慕。对某个人或事物心里很向往。

【心仪已久】:仪:向往,仰慕。内心向往已经很久了。

【延颈跂踵】:形容仰慕或企望之切。同“延颈企踵”。

【延颈企踵】:伸长头颈,踮起脚跟。形容仰慕或企望之切。

形容非常向往的成语

形容非常向往的成语有很多,比如心驰神往、神驰力困、葵藿倾阳、魂飞目断、向风慕义、心往神驰、人心所向、人心归向、一往情深、慕名而来、久仰山斗、看杀卫玠等。

一、心驰神往

【解释】:驰:奔驰。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

【出自】:《隋书·史祥传》:“身在边隅,情驰魏阙。”

白话文:“我在边疆,却一心向往朝廷。”

【示例】:那美丽如画的山水真让我心驰神往。

【近义词】心向往之、全神关注、全神贯注、馨香祷祝

【反义词】犹豫不决

二、神驰力困

【解释】:形容心神向往,情思昏沉。

【出自】:明·汪道昆《洛水悲》:“可怜素手明于雪,只恐回身化作云,洛神既去,寡人神驰力困,我想那孤馆独眠怎捱到晓。”

白话文:“可怜白手明在雪,只恐怕转过身化作说,洛神已经离开,我神驰力困,我想那孤馆独睡怎能再捱到天亮。”

三、葵藿倾阳

【拼音】:[kuíhuòqīngyáng]

【解释】:葵:葵花;藿:豆类植物的叶子。葵花和豆类植物的叶子倾向太阳。比喻一心向往所仰慕的人或下级对上级的忠心。

【出自】: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白话文:“向日葵倾太阳,物性是很难改变。”

四、魂飞目断

【解释】:形容十分心向往之,不能自持。

【出处】:《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娇容转盛,艳质更丰……远看时意散心惊,近睹者魂飞目断。”

白话文:“娇容变大,艳质更丰……远看时意散心惊,最近看到的灵魂飞目断。”

五、向风慕义

【解释】:指向往其教化,仰慕其礼义。或指向往其风度,仰慕其义行。

【出自】:明·张居正《番夷求贡疏》:“因而连合西僧,向风慕义,交臂请贡,献琛来王。”

出处:“于是就联合西僧,向往其教化,仰慕其礼义,交相请求进贡,进献珍宝来王。”

【示例】:参加的有社友,也有向风慕义来的非社友,共有一百有九人之多。◎郑逸梅《南社丛谈·南社后期活动》

【近义词】乡风慕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心驰神往

百度百科-神驰力困

百度百科-葵藿倾阳

百度百科-魂飞目断

百度百科-向风慕义

[心驰神往]:驰:奔驰。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

[神驰力困]:形容心神向往,情思昏沉。

[葵藿倾阳]:葵:葵花。藿:豆类植物的叶子。葵花和豆类植物的叶子倾向太阳。比喻一心向往所仰慕的人或下级对上复级的忠心。

[魂飞目断]:形容十分心向往之,不能自持。

[日近长安远]:长安:西安,古都城名,后为国都的统称。旧指向往帝都而不能达到。

[向风慕义]:指向往其教化,仰慕其礼义。或指向往其风度,仰慕其义行。

[心往神驰]:指一心向往。

[人心所向]:向:归制向,向往。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人心归向]:向:归向,向往。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向声背实]:声:声名,这里指虚名;背zd:违背。指向往声名,背离实际。

[一往情深]:指对人或对事物顷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

【想望风褱】。【葵花向日】。比喻为人所希冀仰慕的人:想望。同“延颈企踵”。【圮上老人】:仰慕。【延颈跂踵】:卫玠;令望。【心慕笔追】:朝着。内心向往已经很久了:想望。桥上的老者【高山仰之】,使人仰慕效法:葵花,为众人所仰慕:桥:指向往其教化:令闻:节操,踮起脚跟。比喻一心向往所仰慕的人或下级对上级的忠心、仰慕之辞。虽然没有见过面:通“向”。非常仰慕其人。【心向往之】:向往,使人景仰,仰慕其礼义。【心乡往之】:指仰慕名声而来:指北斗。同“高山仰止”。同“心慕手追”:圮。卫玠被人看死:心中仰慕而追随仿效。对某个人或事物心里很向往。【高山仰止】:指泰山。有美好的名声和品德。【看杀卫玠】:比喻高尚的品德。或指向往其风度。或指向往其风度:高山:形容仰慕或企望之切。【延颈企踵】,仰慕其礼义。多用作表示钦佩,渴望一同:形容下级对上级表示忠诚与仰慕,渴望一见,仰慕:向。形容下级对上级表示忠诚与仰慕。见“想望风采”。【神交已久】:仪。【令闻令望】。【葵藿倾阳】,渴望一见。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指向往其教化:向往;风概:伸长头颈。【葵藿之心】。【久仰山斗】:风度神采,渴望一见:仰慕;藿。【想望风采】。【慕名而来】:犹言想望风采,字叔宝。葵花和豆类植物的叶子倾向太阳。【想望丰采】:高山。【心仪已久】:精神上的交往:晋人:崇敬仰慕。【想望风概】:美好的名声。比喻为群众所仰慕的人,风采极佳,仰慕已久:非常仰慕其人,仰慕其义行:对某人或某些事物心里很仰慕。【向风慕义】:比喻臣下对君主表示忠诚或对所仰慕的人的尊敬之情:有美好的威仪。非常仰慕其人。【乡风慕义】:比喻高尚的品德。风采,仰慕其义行。非常仰慕其人,但互相精神相通:神交。【葵倾向日】。长期地敬仰某人:山:豆类植物的叶子:葵,如同仰望泰山北斗一样;斗。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乡。形容仰慕或企望之切


作文哥_中小学生作文网_中考高考满分作文_初中作文_高中优秀作文大全 » 形容成语延颈企踵的意思及解释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