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神人共愤的意思及解释
人神共愤是何意·出自于哪?
“人神共愤”形容民愤极大,达于极点。
此典出自《北齐书·高乾传》:“今社稷阽危,人神愤怨,破家报国,在此时也。”
又见《旧唐书·于襣传》:襣顷拥节旄,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
于襣,字允元,在唐德宗(李适)时期曾经做过湖州刺史。他任职期间,可以说也曾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西湖,是南朝时凿的,灌溉良田三千顷,但年久失修,废弃无用。于襣下令筑堤挖塘,重新修复,使当地百姓获得鱼米之利。后来,他又改任苏州刺史,他下令疏通沟渠,修整街道,给老百姓带来方便。吴地流行敬奉鬼神的风俗,于襣认为,花费大量的钱财去敬奉鬼神,却荒废了生产农业,这是非常荒谬的。于是,他下令拆掉神殿庙宇,只留下伍子胥等少数人的庙宇。他虽然做了一些好事,但是比较专横,甚至连唐德宗都得让着他。唐宪宗(李纯)即位,令行威严,于襣收敛了一些。唐穆宗(李恒)即位时,于襣已经死了。他死的时候,被赠以“厉”的谥号,然而,他的儿子于季友觉得“厉”的谥号不够合适,请求唐穆宗改赐号为“思”。可是,大臣们却都反对,主张不要更改。太常博士王彦威上书说:“于襣晋升很快,拥有象征皇家权力的符节,不为朝廷效劳,却肆行无忌,残酷暴虐,连百姓和鬼神都怒不可遏,为国家的法令所不容。”
太常博士王彦威建议穆宗,千万不要改赐为“思”,不然的话,“圣政”就会受到损害。但是,穆宗对王彦威的上书置之不理,同意了于季友的请求,把于襣的谥号改赐为“思”。
“人神共愤”是什么意思?
注释: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出处:《旧唐书·于百柚传》:“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
用法:主谓度式;作谓语、定语;指极为愤怒。含贬义
范例:恶已贯盈,知~。(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回)
近义词:民怨沸腾
故事:唐朝时期,湖州刺道史于頔重修西湖灌溉工程,让百姓受益匪浅。他任苏州刺史时下令拆除神庙,破除迷信。他的政绩卓著,为人回比较专横,死后唐宪宗赐号“厉”。他的儿子请唐穆宗改“厉”为“思”,太常博士王彦威说他肆行暴虐,人神共答愤,法令不容
人神共愤近义词
近义词:民怨沸腾
读音:rénshéngòngfèn
注释: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zhidao大。
出处:唐·骆宾王《讨武曌檄》:“人神之所共忌,天地之所不容。”
五代·后晋·刘昀等《旧唐书·于柚传》:“肆行暴虐,人神共愤专,法令不容。”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属指极为愤怒。含贬义
范例:恶已贯盈,~。(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回)
人神共愤
读音:rénshéngòngfèn
注释:人和神都愤恨百。形容民愤极大。
出处:唐·骆宾王《讨武度曌檄》:“人神之所共忌,天地之所不容。”
问五代·后晋·刘昀等《旧唐书·于柚传》:“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
用法答: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极为愤怒。含贬义
范例:恶已贯盈,~。专(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属八十回)
近义词:民怨沸腾
人神共愤的出处与详解
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1、唐·骆宾王《讨武百曌檄》:“人神之所共忌,天地度之所不容。”
2、五代·后晋·刘昀等《旧唐书·于柚传》:“肆行暴虐,人神共问愤,法令不容。”
3、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答第九回《除凶暴吕布助司徒犯长安李傕听贾诩》:今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罪恶贯盈,人神内共愤。
4、明·许仲琳容《封神演义》第八十回:恶已贯盈,人神共愤。
人神共愤的意思
释义: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读音:rénshéngòngfèn
出处:唐·骆宾王《讨武曌檄》“人神之所共忌,天zd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译文:这种人为天神凡人所痛恨,为天地所不容。她还包藏祸心,图谋夺取帝位。
造句:当年始皇暴政,民不聊生,天怒人怨,人神共愤!焚书坑儒,大建长城,豪盖阿房宫,密修骊山陵园,四处回寻找长生不老药。
扩展资料:
近义词:怨声载道
读音:yuànshēngzàidào
释义: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
出处:《诗比·大雅·生民》:“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答厥声载路。”
译文:大鸟终于飞去了,后稷这才哇哇啼。哭声又长又洪亮,声满道路强有力。
造句:为了修筑长城,秦国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死伤无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神共愤
【成语】:人神共愤
【拼音】:rénshéngòngfèn
【解释】:人和抄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出处】:《旧唐书·于柚传》:“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
【示例】:恶已贯盈,zhidao~。◎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回
【近义词】:民怨沸腾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