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鱼肠雁足的意思及解释

带“鱼”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带“鱼”的四字成语有:

(1)

【成语】:鱼帛狐篝

【拼音】:yúbóhúgōu

【解释】:指借助鬼神制造舆论,以便起事。

【举例造句】:一群老道士在这?鱼帛狐篝,简直反了。

(2)

【成语】:鱼帛狐声

【拼音】:yúbóhúshēng

【解释】:指借助鬼神制造舆论,以便起事。

【举例造句】:谁允许你们在这鱼帛狐篝的?滚,都滚。

(3)

【成语】:鱼肠尺素

【拼音】:yúchángchǐsù

【解释】:指书信。

【举例造句】:你我之间相隔太远,只好依靠着鱼肠尺素来传递思念了。

(4)

【成语】:鱼肠雁足

【拼音】:yúchángyànzú

【解释】:泛指书信。

【举例造句】:我们依靠鱼肠雁足来互诉心情。

(5)

【成语】:鱼沉鸿断

【拼音】:yúchénhóngduàn

【解释】: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举例造句】:若不是鱼沉鸿断,怕是我们早已知道对方现状了吧。

(6)

【成语】:鱼沉雁静

【拼音】:yúchényànjìng

【解释】: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举例造句】:进入这座山之后,我们真的断了一切的联系了,因为这里是如此的鱼沉雁静。

(7)

【成语】:鱼惊鸟溃

【拼音】:yújīngniǎokuì

【解释】:象鸟惊飞,象鱼溃散而逃。比喻军队溃败。也比喻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

【举例造句】:他相比较小人国的他们是那么的巨大,只稍稍一动,他们便鱼惊鸟溃。

(8)

【成语】:鱼水之爱

【拼音】:yúshuǐzhīài

【解释】:比喻夫妻是感情亲密。

【举例造句】:你们尽管在这鱼水之爱,反正我已经看习惯了。

跟肠有关的成语

羊肠小道、

肝肠寸断、

饥肠辘辘、

牵肠挂肚、

搜索枯肠、

荡气回肠、

小肚鸡肠、

铁石心肠、

丢心落肠、

撑肠拄腹、

腐肠之药、

刮腹湔肠、

曝骨履肠、

泪干肠断、

九曲回肠、

腹热肠荒、

眼穿肠断、

倾肠倒腹、

蛇蝎心肠、

鱼肠雁足、

搜肠刮肚、

酒有别肠、

柔肠粉泪、

鸡肠狗肚、

回肠结气、

老龟刳肠、

柔肠百转、

洗肠涤胃、

机心械肠、

萦肠惹肚

肝肠断绝、

无肠可断、

屠肠决眼、

冰肌雪肠、

雀儿肠肚、

吞刀刮肠、

呕心抽肠、

九回肠断、

倾吐衷肠、

脑满肠肥、

枯肠渴肺、

儿女心肠、

热肠冷面、

鸡肠鼠腹、

愁肠殢酒、

热心快肠、

羊肠小径、

羊肠九曲、

牵肠萦心、

饥火烧肠、

兜肚连肠、

刚肠嫉恶、

翻肠搅肚、

隳胆抽肠、

刮肠洗胃、

擢发抽肠、

蝉腹龟肠、

无肠公子、

快口直肠、

诗肠鼓吹

草腹菜肠、

倾肠倒肚、

搜肠润吻、

古道热肠、

熬肠刮肚、

泪出痛肠、

泪迸肠绝、

开心见肠、

心碎肠断

萦肠惹肚:

悬肠挂肚:形容挂念之深切。

无肠可断:比喻悲痛之极。

无肠公子:指螃蟹。

鼠腹鸡肠:比喻气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大体。

鼠肚鸡肠:比喻气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大体。

鼠腹蜗肠:鼹鼠的肚子,蜗牛的肠子。比喻所求有限或气量狭小。

诗肠鼓吹:鼓吹:乐器合奏。特指听到黄鹂鸣声,可以引起诗兴。

石心木肠:石、木都是硬物,形容坚定不动摇。

食不充肠:见“食不充饥”。

蛇蝎心肠: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呕心抽肠:形容极度悲伤。

泪迸肠绝:

愁肠殢酒:愁长:愁闷的心肠;殢:困扰。心肠愁闷的人容易病酒。

羊肠鸟道:形容山路狭窄,曲折而险峻。

眼穿肠断:眼穿:望眼欲穿。眼欲望穿,肠欲盼断。形容盼望、相思之极。

羊肠九曲:羊肠:像羊肠一样崎岖曲折的小路。九曲:有许多曲折的地方,指河道曲折。形容崎岖曲折的小径和弯弯曲曲的河道。也指道路的艰难。

鱼肠尺素:指书信。

鱼肠雁足:泛指书信。

小肚鸡肠:比喻器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照顾大局。

洗肠涤胃:①比喻彻底清除。②比喻彻底改过。

吞刀刮肠:比喻决心改过自新。

铁肠石心:比喻刚强而不为感情所动的秉性。

铁打心肠:谓心肠像铁铸成的。形容人刚强的秉性。

铁心木肠:犹言铁打心肠。

铁心石肠:犹言铁石心肠。

搜肠润吻:谓饮茶润泽喉吻,促进文思。极言饮茶的乐趣。

柔肠百结:柔和的心肠打了无数的结;形容心中郁结着许多愁苦。

热肠古道:热肠:热心肠;古道: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形容厚道。指待人真诚、热情。

热心快肠:形容热情直爽。

羊肠小道、

肝肠寸断、

饥肠辘辘、

牵肠挂肚、

搜索枯肠、

荡气回肠、

小肚鸡肠、

铁石心肠、

丢心落肠、

撑肠拄腹、

腐肠之药、

刮腹湔肠copy、

曝骨履肠、

泪干肠断、

九曲回肠、

腹热肠荒、

眼穿肠断、

倾肠zhidao倒腹、

蛇蝎心肠、

鱼肠雁足、

搜肠刮肚、

酒有别肠、

柔肠粉泪、

鸡肠狗肚、

回肠结气、

老龟刳肠、

柔肠百转、

洗肠涤胃、

机心械肠、

萦肠惹肚

鱼打头成语有哪些

鱼帛狐篝

鱼帛狐声

鱼肠尺素

鱼肠雁足

鱼沉鸿断

鱼沉雁静

鱼沉雁落

鱼沉雁渺

鱼沉雁杳

鱼传尺素

鱼大水小

鱼封雁帖

鱼釜尘甑

鱼贯成行

鱼贯而出

鱼贯而行

鱼贯而进

鱼贯而前

鱼贯而入

鱼贯雁比

鱼贯雁行

鱼笺雁书

鱼惊鸟溃

鱼惊鸟散

鱼溃鸟离

鱼溃鸟散

鱼烂而亡

鱼烂河决

鱼烂取亡

鱼烂土崩

鱼烂瓦解

鱼瞵鹗睨

鱼龙百变

鱼龙变化

鱼龙混杂

鱼龙曼羡

鱼龙曼延

鱼龙曼衍

鱼龙漫衍

鱼鲁帝虎

鱼米之地

鱼米之乡

鱼目混珍

鱼目混珎

鱼目混珠

鱼目间珠

鱼目乱珠

鱼馁肉败

鱼肉百姓

鱼肉乡里

鱼升龙门

鱼生空釜

鱼书雁帛

鱼书雁帖

鱼书雁信

鱼书雁足

鱼菽之祭

鱼水和谐

鱼水情深

鱼水深情

鱼水相欢

鱼水相投

鱼水之爱

鱼水之欢

鱼水之情

鱼死网破

鱼网鸿离

鱼尾雁行

鱼县鸟窜

鱼信雁书

鱼轩莅止

鱼悬甘饵

鱼雁沉杳

鱼游沸鼎

鱼游沸鼎,燕巢飞幕

鱼游沸釜

鱼游沸釜,燕处危巢

鱼游釜底

鱼游釜内

鱼游釜中

鱼游濠上

鱼游燋釜

鱼鱼雅雅

鱼与熊掌

鱼跃龙门

鱼跃鸢飞

鱼质龙文

鱼纵大壑

肠什么什么什么的成语

肠肥脑满_成语解释

【拼音】:chángféinǎomǎn

【释义zhidao】:肠肥:指身体胖,肚子大;脑满:指肥头大耳。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饱饱的,养得胖胖的。

【出内处】:《北齐书·琅邪王俨传》:“琅邪王年少,肠肥脑满,轻为举措。”

【例句容】:有的又阔双矮,使你想起那些~的商人。★叶圣陶《书的夜话》

悬肠挂肚:形容挂念之深切。

无肠可断:比喻悲痛之极。

无肠公子:指螃蟹。

鼠腹鸡肠:比喻气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大体。

鼠肚鸡肠:比喻气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大体。

鼠腹蜗肠:鼹鼠的肚子,蜗牛的肠子。比喻所求有限或气量狭小。

诗肠鼓吹:鼓吹:乐器合奏。特指听到黄鹂鸣声,可以引起诗兴。

石心木肠:石、木都是硬物,形容坚定不动摇。

食不充肠:见“食不充饥”。

蛇蝎心肠: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呕心抽肠:形容极度悲伤。

泪迸肠绝:

愁肠殢酒:愁长:愁闷的心肠;殢:困扰。心肠愁闷的人容易病酒。

羊肠鸟道:形容山路狭窄,曲折而险峻。

眼穿肠断:眼穿:望眼欲穿。眼欲望穿,肠欲盼断。形容盼望、相思之极。

羊肠九曲:羊肠:像羊肠一样崎岖曲折的小路。九曲:有许多曲折的地方,指河道曲折。形容崎岖曲折的小径和弯弯曲曲的河道。也指道路的艰难。

鱼肠尺素:指书信。

鱼肠雁足:泛指书信。

小肚鸡肠:比喻器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照顾大局。

洗肠涤胃:①比喻彻底清除。②比喻彻底改过。

吞刀刮肠:比喻决心改过自新。

铁肠石心:比喻刚强而不为感情所动的秉性。

铁打心肠:谓心肠像铁铸成的。形容人刚强的秉性。

铁心木肠:犹言铁打心肠。

铁心石肠:犹言铁石心肠。

搜肠润吻:谓饮茶润泽喉吻,促进文思。极言饮茶的乐趣。

柔肠百结:柔和的心肠打了无数的结;形容心中郁结着许多愁苦。

热肠古道:热肠:热心肠;古道: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形容厚道。指待人真诚、热情。

热心快肠:形容热情直爽。

鱼的成语有哪些

鱼的成语有:

鱼贯而入、鱼死网破、鱼目混珠、鱼水之情、鱼水雁信、鱼水之爱、

鱼贯而行、鱼跃龙门、鱼鱼雅雅、鱼水之欢、鱼肠雁足、鱼瞵鹗睨、

鱼游沸鼎,燕巢飞幕、鱼龙百变、鱼龙变化、鱼书雁信、鱼县百鸟窜、

鱼帛狐篝、鱼沉雁落、鱼轩莅止、鱼龙混杂、鱼肉百姓、鱼米之乡、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鱼游沸釜,燕处危巢度、鱼生空釜、鱼网鸿离、

鱼水和谐、鱼贯而前、鱼大水小、鱼质龙文、鱼游濠水、鱼惊鸟散、

鱼与熊掌、鱼沉雁渺、鱼雁沉杳、鱼目乱珠、鱼游濠上、鱼传尺素

扩展资料:

成语:鱼龙混杂。意思是比喻坏人和好人内混在一起。出处为唐·张志和《和渔夫词》十三:“容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

成语:鱼米之乡。意思是指盛产鱼和稻米的富饶地方。出处为唐·王晙《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娘以缯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饶;说其鱼米之乡;陈其畜牧之地。”

成语:鱼水之情。意思是像鱼儿离不开水那样,关系密切,感情深厚。出处为明·赵弼《蓬莱先生传》:“鱼水之情,极其娱乐。”

1.混水摸鱼

成语拼音:húnshuǐmōyú

成语解释: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不正当的利益

成语出处:马南邨《燕山夜话一个鸡蛋的家当》:“而他打算把这个拾来的鸡蛋,寄在邻居母鸡生下的许多鸡蛋里一起去孵,其目的更显然是混水摸鱼。”

2.葬身鱼腹

成语拼音:zàngshēnyúfù

成语解释:葬身:埋葬尸体。尸体被鱼所食。指淹死水中。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渔父》:“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3.鱼目混珠

成语拼音:yúmùhùnzhū

成语解释:鱼目:鱼眼睛;混:混同;冒充。用鱼眼来假冒珍珠。形容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成语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上卷:“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4.鱼大水小

成语拼音:yúdàshuǐxiǎo

成语解释:比喻生产不够消费。也比喻机构臃肿,行动不灵。

成语出处: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假若我们缩小自己的机构,使兵精政简,我们的战争机构虽然小了,仍然是有力量的;而因克服了鱼大水小的矛盾……”

5.鱼米之乡

成语拼音:yúmǐzhīxiāng

成语解释:指河流湖泊交错;土地肥沃;盛产鱼米的富庶地方。也作“鱼米之地”。

成语出处:唐王睃《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谄以缯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饶,说其鱼米之乡,陈其畜牧之地。”

1、漏网之鱼【lòuwǎngzhīyú】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或敌人。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来鱼。”

2、三天打鱼,两天晒网【sāntiāndǎyú,liǎngtiānshàiwǎng】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3、三日打鱼,两日晒网【sānrì源dǎyú,liǎngrìshàiwǎng】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出处清·百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因此也假说来上学,不过是度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白送些束修礼物与贾代儒。”

4、鱼网鸿离【yúwǎnghónglí】鸿:鸿雁;离:遭受。张网捕鱼,捉到的是鸿雁。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

出处《诗经·邶风·新台》:“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知,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5、鱼死网破【yúsǐwǎngpò】不是鱼死,就是网破。道指拼个你死我活。

出处《杜鹃山》第五场:“他就是张网捕鱼,我也拼他个鱼死网破。”

鱼贯而行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跟一个单行前进。

鱼传尺素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zhidao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鱼大水小比喻生产不够消费。也比喻机构臃肿,行动不灵。

鱼贯而入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

鱼溃鸟散比喻军队溃败。

鱼烂而亡鱼腐烂从内脏起。比喻国家因内部祸乱而灭亡。

鱼烂土崩比喻国家内部发生动乱。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版在一起。

鱼龙曼衍原指各种杂戏同时演出。后形容事物杂乱。也比喻变化很多(含贬义)。

鱼米之乡指盛产鱼和稻米的富饶地方。

鱼目混珠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权

鱼馁肉败馁:鱼臭烂;败:肉腐烂。鱼烂肉腐。泛指变质的食物。

临渊羡鱼、zd

居高临下、临危受命、身临其境、双喜临门、临阵脱逃、临危不惧、如临大敌、大难临头、祸与福临、临难铸兵、临财不苟、临死抱佛内脚、降尊临卑、临深履雹临敌易将、犬牙相临、临患忘利、临机制胜容、

请问:书信的别称有几个呢?分别有哪些?

书信的别称一共有七种,分别是:鸿雁,札,鲤鱼,素,笺,函,八行书。

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

典故:《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札:用绳索将写好字的木片、丝帛捆扎起来,表明是密封好的书信。

典故:《魏书·夏侯道迁传》百:“度道迁虽学不渊洽,而历览书史,闲习尺牍,札翰往还,甚有意理。”

鲤鱼:是指用两块雕刻有鲤鱼图案用来内放书信的木盒,也就是书信的封套。

典故: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典故:无。

笺:书信的包装。

典故:无。

函:是指封套,相当于现在的信封,一封信就容称为一函。

典故:《三国志·魏·刘晔传》:“(曹操)每有疑事,辄以函问晔,至一夜数十至耳。”

八行书:古时信笺每页多为八行。

典故:无。

书信的别称,书:古代信一般称为“书”,所谓“家书”的书就是指信。尺鲤、鲤鱼、鱼肠、鲤素、素鲤、鱼素、鱼中素、鱼缄、鱼信、鱼讯、鱼函、鱼封、文鳞、鳞素、锦鲤、锦素、锦鳞书:这些都是与“双鲤”、“双鱼”同源的书信别称。

素书:杜甫《暮秋遣兴呈苏涣侍御》诗:“久客多枉友朋书,素书—月凡一束。”

书素:唐代权德舆《九华观宴饯崔十七叔》诗:“记室有门人,因君达书素。”

素札:唐代韦应物《答崔都水》诗:“常缄素札去,适枉华章还。”枉,谦词,指使对方受屈。

简素:朱自清《陶诗的深度》:“'检素’,即'简素’,就是书信。”

笺:以前供题诗或写信用的精美的小幅纸张称为笺。如唐代女诗人薛涛自制深红小彩笺写诗,当时人称“薛涛笺”。现代一般信纸也称信笺。因为用笺写信,所以也称书信为笺。如鲁迅《书信集·致吴渤》:“附上一笺,请持此笺前往一取为幸。”

用笺字领头的书信别称还有:

笺札:清人叶廷琯《吹网录》:“余因胡心耘得交季言,笺札常通,终未一面。”

笺书: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郡县民庶,竞修笺书,朝夕辐辏(fúcòu音福凑),几案盈积。”辐辏,即聚集。

笺简:清人缪良所写《珠江名花小传》:“数日复贻笺简。”

笺缯:缯与素、帛等都是丝织品,笺缯也指书信。如南朝人徐陵《与李那书》:“脱惠笺缯,慰其翘想。”翘想即悬念。

缄、启:都是书信的别称。如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十日以来,几于日以发缄更正为事,亦可悲矣。”宋代人沈作哲《寓简》:“秦熺状元及第,汪彦章以启贺会之。”(秦熺、汪彦章、会之皆人名)由缄、启构成的书信别称还有:

缄札:李商隐《春雨》诗:“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玉珰指玉制耳饰。云罗本指如网罗一样遍布上空的阴云,这里借指整个天空。

缄素:明人张羽《怀友》诗:“携赏邈难期,庶望遗缄素。”

书缄:《水济传》第四十七回:“李应教请门馆先生来商议,修了一封书缄。”

缄书:杜甫《奉汉中王手札》诗:“前后缄书报,分明馔玉恩。”

缄翰:唐李匡义《资暇集》:“四方缄翰,日满阍者之袖。”(阍者指守门人)

缄题:本指信函的封题,但亦指书信。如白居易诗句:“缄题重叠语殷勤”。

缄封:既指封闭、封口,也指信函。如苏轼《谢孙舍人启》:“不遗衰朽,过辱缄封,永敦为好之怀,深负难酬之作。

书启:古代专指下级对上级的信件,欧阳修《与陈员外书》中曾说:“下吏以私自达于其属长,而有所候问请谢者,则曰笺记书启。”后来也用为信札的通称。如《剪灯新话·翠翠传》:“书启堆案,元人裁答。”

尺书音信

在书信异名的词语中,除了常用书、简等以上几个字外,还有尺和音。如“尺书”、“书尺”、“尺牍”、“赤牍”、“尺一”、“尺一书”、“尺翰”、“尺笺”、“尺函”、“尺素”、“尺帛”、“尺纸”、“尺楮”、“尺题”、“简尺”、“音书”、“音邮”、“音信”、“音讯”、“音问”等,兹举例如下:

尺书:《汉书·韩信传》:“奉咫尺之书以使燕。”唐代颜师古注解说:“八寸曰咫,咫尺者言其简牍或长咫,或长尺,喻轻率也。今俗言尺书,或言尺牍,盖其遗语耳。”这是说“尺书”、“尺牍”的来历。古代书牍有一定规格,如汉代民间大约一尺左右(约合23厘米)。可见尺是指书简的长度,后成为书信名称中常见字。如骆宾王《军中行路难》诗:“雁门迢递尺书稀,鸳被相思双带缓。”

书尺:宋代韩驹《送范叔器次路公弼韵》:“小驻鄱阳末宜远,欲凭书尺问寒温。”

尺牍、赤牍:如鲁迅《花边文学·一思而行》:“买袁中郎尺牍半本,作小品一卷。”赤通尺,所以赤牍亦指书信,如明代人臧懋循《与茅伯康书》:“足下不远千里,而赐不佞翰贶,溢美之言盈于赤牍。”

尺一书、尺一:尺一书本是古代诏版的代称,后来也作为书信的代称。如《喻世明言·赵伯升荣肆遇仁宗》:“多谢贵人修尺一,西川制置径相投。”又如《聊斋志异·甄后》:“郎试作尺一书,我能邮致之。”

尺翰:如《陈书·蔡景历传》答陈霸先书:“尺翰驰而聊城下,清谈奋而赢军却。”

称。

尺笺:如宋代岳珂《真宝斋法书赞·汪彦章誉望求贤荐书》:“古道之存,存乎尺笺。”

尺函:如《真宝斋法书赞·晁无咎金山诗帖跋》:“所托访求之士友,以尺函至。”

尺素:如唐代张九龄《当涂行界寄裴宣州》诗:“委曲风波事,难为尺素传。”

尺帛:明朝何景明《塘上行》诗:“安得云中雁,尺帛寄离愁。”

尺纸:如《宋书。沈璞传》:“聊因尺纸,使卿等具知厥心。”厥,代词,即其。

尺楮:楮本树名,树皮可以造纸,后就成为纸的代称,尺楮同尺纸是一个意思。如《好逑传》:“今过老先生乃不得已,只得修尺楮并不腆之意,以代伐柯。”腆(tian音添四主),丰厚的意思,伐柯指媒人。

尺题:宋朝梅尧臣《得福州蔡君谟密学书并茶》诗:“尺题寄我怜衰翁,刮青茗笼藤缠封。

简尺:末代邵雍所作《首尾吟》诗之九十一:“简尺每称林下士,过从或着道家衣。”林下士即隐士。

音书:如唐朝宋之间《渡汉江》诗:“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音邮:南朝陈徐陵所写《又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中云:“临江总辔,企望音邮。”总留,停驻之意。

音信:如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诗曰:“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音讯:元稹作《酬乐天早春游西湖》诗曰:“故交音讯少,归梦往来频。”

音问:唐代刘长卿《石梁湖有寄》诗么:“烟波日已远,音问日已绝。”

书信的别称(三)

鳞鸿雁鱼

古时认为鱼和雁都可以传递书信,所以鱼雁便成为书信的代称,而且这一类的书信别称,在书信家族中是人丁兴旺的一支,下边分类来谈。

第一类,以雁足为代表。

雁足、雁足书:《汉书·苏武传》中记载: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扣,苏武英勇不屈,被送至北海(即俄国贝加尔湖)牧羊。汉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汉朝使者要求放回苏武,匈奴诡言苏武已死。后来汉使又至匈奴,苏武的随行部下常惠于夜间找到汉朝使节,他让汉朝使节对匈奴单于说:汉帝在上林苑中射得一雁,雁足系有帛书,帛书上说苏武等人在某泽中。使者照此责备匈奴单于,单于大惊,赶快谢罪,承认苏武等人仍在,乃放苏武等回朝。后来就以“雁足书”或“雁足”称书信。如唐代李绅的诗中说:“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又如南朝梁人王僧儒《捣衣》诗:“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唐代诗人权德舆《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衡阳雁足书。”

雁足书的起因是常惠捏造的,属于子虚乌有,但相传还真有这类事。据明人张萱所著《疑耀》卷二说:元世祖中统年间,派郝经以宣慰副使的身分使宋,被扣于真州,十六年不还,郝经养一雁,十分驯服。一日经写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缴弓,穷海累臣有帛书。”(累臣,指被囚禁的臣子)系于雁足而纵雁北去。雁为打猎人所获,献与元主,元主恻然。遂向南进军。二年后,宋亡,可见雁足传书,实有其事。

从雁足书演变而成的书信别称还有:“雁帛”、“雁书”、“雁锦”、“雁帖”、“雁封”、“鸿”、“鸿雁”、“片鸿”“雁鸿”、“鸿书”、“鸿信”、“金鸿”等等。下边举出一些例子,说明这些别称的应用。

雁帛:元人柳贯《舟中睡起》诗:“江驿比来无雁帛,水乡随处有鱼罾。”

雁书:清李渔《唇中楼·传书》:“雁书寄到君前,我倩谁伶。”

雁锦:明人谢谠《四喜记·泥金报捷》:“定应是虎榜高标,怎不见雁锦遥传。”“锦”字的含义详见后文。

雁帖:元代李唐宾《梧桐叶》第一折:“一旦恩情成断绝,烽火相连,雁帖鱼书谁与传。”

雁封:《事物异名录·书籍·书柬》:“王瑳诗:‘雁封归飞断,鲤索还流绝。’按,谓书也。”

鸿、鸿雁、片鸿:鸿和鸿雁都是大雁。大的叫鸿,小的叫雁。由于《汉书·苏武传》中有大雁传书的故事,所以鸿、片鸿和鸿雁都被用为书信的代称。如清代孙枝蔚《得方尔止越中消息》诗:“游吴曾有约,不谓滞钱塘。屡月无鸿雁,沿途半虎狼。”明代张煌言《祭建国公郑羽长鸿达文》:“千里片鸿,经年尺鲤。”

鸿稀鳞绝、鸿消鲤息、鱼沉鸿断、雁杳鱼沉、鱼沉雁杳、鱼沉雁静、鱼沉雁落:都是说书信绝少或断绝。

鸿雁:指书信、音讯。如明代高明《琵琶记·拐儿绐误》:“只怕豺狼纷扰路途间,鸿雁伯不到家乡。”

鸿书:清代袁枚《奉和李雨村观察见寄原韵》:“访君恨乏葛陂龙,接得鸿书笑启封。”

鸿信:清人二石生《十洲春语》:“兄妹无恩鸿信阻,年年风雨走关梁。”关梁指关口和桥梁,引申为水陆交通必经之处。

金鸿:金鸿本指秋雁,与鸿雁—样,成为书信的代称,但用得较少。如清人陈维崧《还京乐·送叙彝上人北游》词:“怕他年,又红鲤无书,金鸿少使。”

羽、羽书、羽翰:“羽”是鸟的代称,所以“羽”、“羽书”、“羽翰”也代指书信。如明代张煌言《与某书》:“发羽忽次,率勒上报。”郭沫若《纪念孙中山》诗之二:“天高风净雁声远,寄语台澎托羽翰。”

鸾翰、鸾书:亦为书信代称。

书信的别称(四)

第二类,以“双鲤”为代表。

双鲤、双鱼:此类别称的根据有三种说法。—说典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一种说法是古时用刻成鱼形的两块木板,一作底一作盖,把信夹在中间传递,所以称为双鲤或双鱼等。还有一种说法是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的书信。明人杨慎所著《丹铅总录·双鲤》说:“古乐府诗:‘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腹中书。’据此诗,古人尺素结为鲤鱼形,即缄也,非如今人用蜡。《文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即此事也。下云烹鱼得书,亦譬况之吉耳,非真烹也。”譬况即用近似事物比照说明之意。这一说否定了第一说。这是在词语形成的原由上,众说纷坛。但这些词语皆代称书信则无疑义。如韩愈《寄卢仝》诗:“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须致双鲤。”清代人纳兰性德所作《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词:“黄泉如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鱼书”、“尺鲤”、“鲤鱼”、“鱼肠”、“鲤素”、“素鲤”、“鱼素”、“鱼中素”、“鱼缄”、“鱼信”、“鱼讯”、“鱼函”、“鱼封”、“文鳞”、“鳞素”、“锦鲤”、“锦素”、“锦鳞书”等是与“双鲤”、“双鱼”同源的书信别称。下边举出—些例子验证这些别称的应用。

鱼书:唐代韦皋《忆五箫》诗“:“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

鲤鱼:元稹《贻蜀·张校书元夫》诗:“劝君便是酬君爱,莫比寻常赠鲤鱼

鱼肠:唐李娇《素》诗:“鱼肠远方至,雁足上林飞。”

鲤素:宋刘才邵《清夜曲》:“门前溪水空粼粼,鲤素不传娇翠颦。”

素鲤:唐代武元衡《祭李吉甫文》:“风传丽句,缄开鲤素。”

鱼素;元代方回《赠吕肖卿》诗:“湓浦稀鱼素,阳山杳雁程。”湓浦、阳山是地名。

鱼中素: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远水来从楼下路。过尽流波,未得鱼中素。”

鱼缄:元代张昱《得朱桓修编海道之音》诗:“鱼缄尺素虽云密,事载空言始可怜。”

鱼信:唐代人胡曾《车遥遥》诗:“玉枕夜寒鱼信断,金钿秋尽雁书遥。”

鱼讯:清代黄六鸿《福惠全书·禀启附·候杨提台》:“夙庇鹰扬,虔伸鱼汛。”

鱼函:清人宣鼎《夜雨秋灯录·青天白日》:“遂掩襟往觇,锦袱也。中裹金玉钗钏,珠宝灵星,滕以鱼函,折作方胜。”

鱼封:明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题诗罢告天公,替雁帖当鱼封,风卷起入长空。”

文鳞:文鳞指鱼,亦代称书信。李商隐《题二首后重又戏蹭任秀才》诗:“虚为错刀留远客,枉缘书札损文鳞;”

鳞素:明王世贞《答徐文杲》诗:“菰芦最深处,鳞素一堪凭。”

锦鲤:本意为鳞光闪烁的鲤鱼,因鲤鱼代指书信,所以用作书信的美称,宋代李泳《贺新郎·感旧》词:“彩舫凌波分飞后,别浦菱花自老,问锦鲤何时重到。”

锦素:宋代蔡伸《卜算子》词:“望极锦中书,肠断鱼中素。锦素沉沉两末期,鱼雁空相误。”

锦鳞、锦鳞书:锦鳞是鱼的美称,因鱼可传书,故亦代指书信。如后蜀人顾琼《酒泉子》词:“锦鳞无处传幽意,海燕兰堂春又去。”杜牧《春思》诗:“锦羽啼来久,锦鳞书未传。”

鱼笺:这是与上述各别称不同的书信别称。鱼笺是鱼子笺的简称。鱼子笺是唐代时四川产的一种纸,纸面呈霜粒状。因这种纸常常作书信用纸,所以代称书信。如元代任昱《寨儿令·书所见》曲:“碧波不寄鱼笺,翠衾寒犹带龙涎。”

书信的别称(五)

第三类,以“鱼雁”为代表,把“鱼书”、“雁足”台并起来组成书信代称。

鱼雁:如丁玲《向警予烈士给我的影响》:“她远行万里,有了新的广大的天地,还不忘故旧,频通鱼雁,策励盟友,共同前进。”

“鱼鸿”、“鸿鱼”、“羽鳞”、“鳞鸿”、“鳞羽”、“鳞翼”、“雁素鱼笺”、“色笺雁书”、“鱼肠尺素”、“鱼肠雁足”、“鱼封雁帖”、“鱼书雁帖”、“鱼书雁信”、“鱼书雁帛”等是与鱼雁类似别称。

鱼鸿:郭沫若《樱花书简》之三十七:“男亦时有函促其多修家禀,以慰慈念;定必早蒙俯纳,总以国故纠纷,鱼鸿不免有所沉滞耳,亦望父母勿过劳远虑。”鱼鸿、鱼雁也指送信的人。

鸿鱼:清人魏象枢的诗中有“身到衡阳休北望,最关心处是鸿鱼”之句。

鳞鸿:清纳兰性德《大酷·寄梁汾》词:“鳞鸿凭谁寄,想天涯支影,凄风苦雨。”

鳞羽:代称鱼和雁,进而借指书信。如林则徐《致姚春木王冬寿书》:“龙沙万里,鳞羽难通,但有相思,勿劳惠答也。”

鳞翼:关汉卿《古调石榴花·怨别》曲:“俺也自知,绝鳞冀,断消息,几时回。”

雁素、鱼笺、雁鱼:明人邵璨《香囊记·途叙》:“雁素鱼笺,离愁满怀谁与传。”雁素鱼笺也省作雁鱼。如元吴氏《寄外》诗:“既无黄耳寄家书,也合随便寄雁鱼。”(黄耳在下文再谈)。

鱼笺雁书:明史叔考《醉罗歌·题情》套曲:“泪痕一线罗裙绣裾,相思两字鱼笺雁书。”

鱼肠尺素:北周庚信《谢滕王集序启》:“鱼肠尺素,凤足数行,书此谢辞,终知不尽。”

鱼肠雁足:唐李绅诗中有“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之句。

鱼封雁帖:《吴骚·步步娇·闺怨》“湘江竭,燕山截,断鱼封雁帖。”

鱼书雁帖:明高濂《绛都春序·题情》套曲:“空接,鱼书雁帖。反教人添哽咽。“

鱼书雁帛:李渔所著《闲情偶寄·器玩·制度》:“则笺简二字中,便有无穷本义,鱼书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为乎?”

鱼书雁信:《雍熙乐府·古调石榴花·闺思》:“总是个伤情别离,则这鱼书雁信,冷清清杳无踪迹。”

这些四字别称,都是两个书信别称合在一起连用的。

书信的别称(六)

手书家信使函寸简

信件还可分为许多种类,如公函、私信、便函、手书、家信、情书等等。现将手书、家信、短信、便函的别称略加介绍。

1.手书

手书是亲手写的信。相对含有重视、真实非假冒等意味在内,所以常区别于一般书信别称。如《汉书·薛宣传》:“冯翊敬重令,又念十金法重,不忍相暴章。故密以手书相晓,欲君自图进退。”“暴章”即揭露。

“手书还称“亲笔信”、“手札”、“手翰”、“手启”、“手柬”、“手笔”、“手记”、“手帖”、“尺墨”等等。举例如下:

手札:白居易《宿香山寺酬广陵牛相公见寄》诗:“手礼八行诗一篇,无由相见但依然。”

手翰: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是以前状,辄述鄙诚,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

手启:《三国演义》第三十六:“(程昱)待徐母如亲母,时常馈送物件,必具手启。徐母亦作手启答之。”

手柬:明代沈德符《野获编·台省·房心宇侍御》:“房念众咻不止,其势且孤,乃尽出二给事先后托请诸手柬呈上览。”

尺墨:《翰苑新书·戴象麓(上赣州周府判启)》:“编摩尺墨,披沥寸丹。”

手笔:亲手写的或画的东西叫手笔。因此亲笔信也叫手笔。刘禹锡《上杜司徒启》:“近本州徐使君至,奉手书一函。”

手记、手帖:亲自写的文章、书信之类称“手帖”;亲笔写的笔记、日记、书信称“手记”。如明代张居正《与蓟镇督抚书》:“昨偶因赵帅,以李自馨手帖见寄。”鲁迅小说《伤逝》副题为“涓生手记”。

2.家信

指家里来的信或外出后寄给家里的信。家信也称“家书”、“家禀”、“家问”、“家报”、“乡书”、“乡信”、“竹报平安”、“锦字”、“锦书”、“锦文”、“锦中书”、“锦字书”、“黄犬音”、“大书”等等。“家票”在前文郭沫若的信中已经举过,其余举例如下:

家书:宋赵抃(bian音变)《闻岭外寇梗》诗:“家书万倍金难得,远梦干回路不知。”

家问:《周书·晋荡公护传》:“不期今日,得通家问,伏纸呜咽,言不宣心。”

家报:李渔《蜃中楼·传书》:“奴家还有一封家报,你可差个的当的差役,投到洞庭龙官。”

乡书: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哭舍妹》:“乡书甫启读末终,涕泪藉嫌素中。”

乡信:指家乡人或家人的来信,但多指后者。唐刘长卿《同诸公登楼》诗:“北望无乡信,车游滞客行。”

竹报平安:唐代段成式《酉阳杂组续集·支植下》说:“卫公(即唐代宰相李德裕)言北都(即太原)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即主管寺内事务的僧人)每日竹报平安。”后来,就以“竹报平安”代称平安家信,也简称“竹报”。如宋人韩元吉《水调歌头·席上次韵王德和》词:“无客问生死,有竹报平安。”

锦字:即用锦织成的字,源于一个凄惋的故事。《晋书·窦滔妻苏氏传》载:“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惠,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放)流沙(沙漠),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三百四十字,文多不录。”后来就把妻子寄给丈夫的信称“锦字”。如范成大《道中》诗:“客愁无锦字,乡信有灯花。”锦字也称“锦字书”、“锦文”、“锦书”、“锦中书”。

锦字书:李白《久别离》诗:“别来几春末还家,玉窗又见樱桃花。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磋。

锦文:冯梦龙《挂枝儿·耐心》:“锦文织就,薄幸回颜。”薄幸,犹冤家,旧时女子对意中人的呢称。

锦书:唐人刘兼《征妇怨》诗:“曾寄锦书无限意,塞鸿何事不归来

锦中书:唐耿湋(wei音围)《古意》诗:“叶下统窗银烛冷,含啼自草锦中书。”

黄犬音:典故出《晋书·陆机传》。西晋文学家陆机是吴郡吴县(今上海松江)人。养有一个很好的狗,取名黄耳,他曾在当时的首都洛阳羁留,很久没有得到家信,十分惦念,一日他笑着对狗说:“我家绝无书信,你能送信不能?”黄耳摇尾作声,表示可以。于是陆机写信用竹简装,系到狗颈上。狗向南寻路到家,取了回信又送回洛阳。后来就用“黄耳”或“黄犬”代指信使,用“黄犬音”借指家信。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用黄犬音,难传红叶诗。”

黄犬音也称“犬书”。如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待:“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鹤病“即妻子生病。

3.便函

便函是机关团体发出的形式比较简便、非正式公文的信件,从前也叫“札字”。如《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陈木南写了个札字,叫长随拿到国公府向徐九公子借了二百两银子。”

4.寸简

寸简就是简短的信,也称为“寸笺”、“寸纸”、“寸楮”、“寸札”、“寸函”、“片札”。有时还用这些代称,谦指自己发出的书信。兹举几例:

寸简:夏曾佑《送汪毅白》诗:“千古心期凭寸简,九州容易入斜曛。”“心期”指期望、心愿。“曛”(xun音熏)意为昏黑。

寸笺:鲁迅《书信集·致高良富子》:“特上寸笺,以申谢悃。”悃(kun音捆),即真心诚意。

寸纸:秋瑾《念奴娇·寄闺珵妹》词:“别绪千丝,离恨万缕,寸纸应难剖。

寸楮:太平天国罗大纲《致英使书》:“今藉羽便,特修寸楮。

寸札:清人吴下阿蒙《断袖篇·琴书》:“倘得机缘,寸札相招。

寸函:鲁迅《书信集·致黎烈文》:“晚间曾寄寸函,夜里又做一篇。

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鲤鱼: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有“双鱼”、“双鲤”、“鱼书”等。而且古代人还常常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书简: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八行书:旧时信件每页八行,故称为八行书。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三尺,一般书信宽不过一尺,所以将书信称为尺牍。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简称书信为“信”,那是近代才有的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书写材料演变等原因,书信又有许多别名、美称,下面略举数端。  尺牍——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亦称“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皆泛指书信。  雁足、雁帛、雁书、鸾笺——《汉书》记载苏武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于是,书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再如,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弯图案,这样,书信又多了一个别称:鸾笺。  八行书——旧时竖式信笺,多用红线划分八行,书信也别称八行书。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三尺,一般书信宽不过一尺,所以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其他别称如下:  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  鲤鱼: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有“双鱼”“双鲤”“鱼书”等。而且古代人还常常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  书简: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


作文哥_中小学生作文网_中考高考满分作文_初中作文_高中优秀作文大全 » 形容成语鱼肠雁足的意思及解释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