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谈圆说通的意思及解释

请问佛法中说的圆教,通教,别教等等是什么意思?是不同的法门?宗派?还是菩萨果位?

天台宗判一代时教为五时八教。五时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八教是:藏、通、别、圆,顿、渐、秘密、不定。五时是从竖的方面说,把一代时教,分为五个时期;八教是从横的方面说,把一代时教,分成八种教义。而八教中,顿、渐、秘密、不定四教,是说教时所用的仪式,称做化仪四教;藏、通、别、圆四教,是教法中所含有的义理,称做化法四教

藏教,又称三藏教。三藏,就是经藏、律藏、论藏。四阿含为经藏(《增一阿含》、《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名四阿含),毗尼为律藏,阿毗昙为论藏。阿含、毗尼、阿毗昙,都是梵语,其实就是经、律、论。以经、律、论三藏为宗依,所以称做三藏教。

1。藏教就是小乘教,大小乘都以经、律、论三藏为宗依,而独称小乘为藏教,这是有其根据的。《法华经》说:“贪著小乘,三藏学者。”《大智度论》说:“处处以摩诃衍(大乘),斥三藏法。”这里很明显地指出,三藏教就是小乘教。而且小乘三藏,部秩各别;大乘经律二藏,混而不分;所以三藏之名,独归于小乘。

2。通教,钝根通前藏教,利根通后别、圆,通前通后,所以叫做通教。

钝根的人,依通教修行,但能见到真空理性,不能从空中见到不空的道理,结果,还只是灰身泯智,和藏教人证同样的真谛涅槃,所以说通前藏教。利根的人,依通教修行,非但见到空理,而且还能见到不空的道理,这不空的道理,便是中道佛性。这中道佛性,又分两种:一种叫但中,一种叫不但中。但中是超出于空、有二边的中道,生死是有一边,涅槃是空一边,但中是超出生死、涅槃的二边,独显一中,如离却虚空,别指一月,这样见到但中,使被接入别教;不但中是即空、有二边的中道,生死即涅槃,涅槃即生死,生死、涅槃当体便是中道佛性,譬如食蜜,中边皆甜,这样见到不但中,便被接入圆教。这种但中、不但中的被接,便是通后别、圆的道理,所以说通后别、圆。

智者大师的《四念处》中说通教有三种意义:一、因果俱通,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同禀此教;如《涅槃经》所说三兽渡河,谓象、马、兔,河喻真空理性;菩萨喻象,菩萨亲见真空理性,断惑时烦恼习气俱尽,如象渡河,深入河底;辟支佛喻马,辟支佛也见真空理性,既断烦恼,更侵习气,然不能令习气净尽,如马渡河,不及象深;声闻喻兔,声闻也见真空理性,仅断烦恼,不除习气,如兔渡河,浮于水面。这三乘虽然有断习气、不断习气等差别,但终是同禀通教,同见空理,同断见思,同证真谛涅槃,这是因果俱通。二、因通果不通,就是接入别教的一类人,他们是依通教修行的,这是因通;而能于空中见到不空——但中佛性,结果,却证到了别教的位次,这是果不通。三、通别通圆,别、圆二教所修的因和所证的果,都与通教不同,但借通教幻有即空的道理,从空悟入不空,见中道佛性,得入别、圆二教,所以说通教是摩诃衍之初门,这便是通别通圆。

又教、理、智、断、行、位、因、果八法皆通,所以叫做通教。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同禀此教,是教通;同见真谛理性,是理通;同得一切智,是智通;同断见、思惑,是断通;同乘摩诃衍,是行通;同是乾慧地乃至佛地,是位通;同学般若波罗蜜,是因通;同到萨婆若海,是果通。八法俱通,所以叫做通教。

通教的经典,不比三藏教,有阿含、毗尼、阿毗昙等别部可指;凡是方等、般若部中的经典,有明三乘人共禀共行的,便是属于通教。

3。别教,是三界外菩萨所修学的法门。教、理、智、断、行、位、因、果八法,别异于前之藏、通二教;别异于后之圆教,所以叫做别教。

教、理、智、断、行、位、因、果八法,相生的次第,是这样的:没有言教,就不能说明道理,所以第一是教;言教所以说明道理,所以第二是理;明白了道理,就可以生起智慧,所以第三是智;有了智慧,才可以断惑,所以第四是断;断惑必须修行,所以第五是行;修行就可以证得种种位次,所以第六是位;位次之始,是第七因;位次之终,是第八果。又中道佛性是第七因,妙觉极果是第八果。

所谓八法皆别:一教别,独被菩萨,不通二乘,是别前藏、通二教;又不是圆教一乘,是别后圆教。

二理别,真、俗、中三谛,隔历不融,次第而证。藏、通二教,没有三谛的名称,是别前二教;又不是圆融三谛,是别后圆教。

三智别,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三智次第而证。藏、通二教,但有一切智和少分道种智,没有一切种智,是别前二教;圆教三智一心中得,今既次第,是别后圆教。

四断别,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三惑次第而断。藏、通二教,但断见思惑和少分尘沙惑,无明名字尚不可得闻,何况论断,是别前二教;圆教不断而断,圆断三惑,今既次第而断,是别后圆教。

五行别,行谓圣行(戒、定、慧,名圣行)、梵行(慈、悲、喜、舍,名梵行)、天行(依理成行,名天行)、婴儿行(从天行体,起化他用,示同小善,名婴儿行)、病行(示同烦恼,名病行),五行次第而修。藏、通二教,但有圣行和少分梵行,没有天行、婴儿行、病行,是别前二教;圆教一行一切行,圆修五行,今既次第,是别后圆教。

六位别,有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贤)、十地(十圣)等位次。不同藏教的七方便、四果和缘觉、菩萨三乘的位次,不同通教十地的位次,是别前二教;圆教一位一切位,随举一位,即圆具诸位,今位位不能相收相摄,是别后圆教。

七因别,一因迥出,正因佛性,超出生死、涅槃二者之外。藏、通二教,不知正因佛性,是别前二教;圆教明正因佛性、缘因佛性、了因佛性同时具足,今既一因迥出,是别后圆教。

八果别,一果不融,位位不相即,直到妙觉极果,方证法身,不说“初发心时,便成正觉”等道理。藏、通二教,不知法身,是别前二教;圆教四德(常、乐、我、净)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同时具足,一德一切德,一身一切身,今既不然,是别后圆教。

别教的经典,也不比三藏教有别部可指;诸大乘经中,广说菩萨历劫修行,教、理、智、断、行、位、因、果互不相摄等,便是别教之相。

4。圆教,《四教仪》:“圆名圆妙、圆满、圆足、圆顿,故名圆教也。”这里,用四重名义,来解释圆教。什么是圆妙呢?《辅宏记》:“三谛圆融名圆,不可思议名妙。”三谛,是真谛、俗谛、中谛,真谛泯一切法,俗谛立一切法,中谛统一切法。但举真谛,真谛中具俗、中二谛;举俗谛,俗谛中具真、中二谛;举中谛,中谛中具真、俗二谛;一谛中具三谛,名之为“圆”。又真谛遍于俗、中二谛,俗谛遍于真、中二谛,中谛遍于真、俗二谛,一谛遍于三谛,名之为“融”。如是互具互遍,不可思议,名之为“妙”,这是圆妙的意义。什么是圆满呢?《辅宏记》:“三一相即为圆,无有缺减故满。”一谛即是三谛,三谛即是一谛,名为“三一相即”,一谛中具足三谛,全三谛即是一谛,名为“无有缺减”,这是圆满的意义。什么是圆足呢?《辅宏记》:“圆见事理名圆,一念具足为足。”理具事造,两重三千(这些道理,后面详述),于一念中见,名为“圆见事理”,一念心中,具足理具、事造两重三千,名为“一念具足”,这是圆足的意义。什么是圆顿呢?《辅宏记》:“教体本周名圆,非渐次成名顿。”三谛为立教之体,遍于一切,名为“教体本周”,三谛乃天然之性德,非造作所成,是为“非渐次成”,这是圆顿的意义。通而言之,自从初发心时,直至成佛,都具有这四重意义。若别而言之,则圆妙、圆足、圆顿三重意义,初发心时,便已具备;圆满一义,唯属于佛。因为色心本妙(圆妙),本具万法(圆足),天然之德,非造作所成(圆顿),所以初发心时,便已具备;而惑无不尽,德无不满(圆满),就必须属于妙觉极果了。

再说圆教的功用,所谓圆伏、圆信、圆断、圆行、圆位、圆自在庄严、圆建立众生。圆伏,是圆伏五住。(五住是五种惑,一、一切见住地惑,就是三界分别见惑,谓诸众生,用意根对法尘,分别而起种种邪见,住着三界,这是一切见住地惑。二、欲爱住地惑,就是欲界的思惑,谓诸众生,用五根对五尘,起贪爱心,住着欲界生死,这是欲爱住地惑。三、色爱住地惑,就是色界的思惑,谓诸众生,不了此惑,住着色界禅定,不能出离,这是色爱住地惑。四、有爱住地惑,就是无色界的思惑,谓诸众生,不了此感,住着无色界禅定,不能出离,这是有爱住地惑。五、无明住地惑,就是根本无明惑,谓声闻、缘觉,不了此惑,沉空滞寂,不能广修六度万行,住在方便有余土;大乘菩萨,能断此惑,然犹未尽,住在实报庄严土,这是无明住地惑。)圆教人初闻圆教名字,开悟圆教道理,便能用一心三观,观一境三谛,境智相应,五住惑不伏而伏,名为圆伏。

圆信,是圆常正信。《止观》:“云何圆信?信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无一二三,而一二三。无一二三,是遮一二三;而一二三,是照一二三。无遮无照,皆究竟清净自在。闻深不怖,闻广不疑,闻非深非广意而有勇,是名圆信。”上面所说,使是一境三谛的道理。一切诸法,当体即空,本无所有,不可执着(空);然而因缘和合,成种种法,如梦如幻,不无虚相(假);究竟唯是一心(中);但举一法,无不具有三谛之理。三谛之理,本悉空寂,所以说“无一二三”,无便是遮,一切都遮,纤尘不立,显真空义;三谛之理,宛然具备,所以说:“而一二三”,而便是照,一切显现,万法具彰,明妙有义;无遮无照,究竟清净自在,明真空、妙有,两不相碍,非但不碍,而复相融,一切究竟,一切清净,一切自在,这是一境三谛的道理。彻法底源,所以为“深”,包含法界,所以为“广”,毕竟不可思议,所以为“非深非广”,对于这种道理,能够彻底信入,不怖,不疑,亦不怯弱,名为圆信。

圆断,是一断一切断。五住惑本来无性,全即法界。既信一境三谛之理,从此进修,便能不断而断,断五住惑,开佛知见,住大涅槃,名为圆断。

圆行:是一行一切行。《止观》:“云何圆行?一向专求无上菩提,即边而中,不余趣向,三谛圆修,不为无边所寂,有边所动,不动不寂,直入中道,是名圆行。”这也是依一境三谛而修,随观一境,皆即三谛,所以随修一行,即具一切诸行。不如二乘为无边所寂,不如凡夫为有边所动,不动不寂,念念与中道第一义谛相应,名为圆行。

圆位,是一住一切位。《止观》:“云何入圆位?入初住时,一住一切住,一切究竟,一切清净,一切自在,是名圆位。”证初住时,即具一切诸位功德,位位相摄,行布不碍圆融,名为圆位。

圆自在庄严,以一境三谛为所庄严,一心三观为能庄严。《止观》:“圆自在庄严者,或于此根入正受(正定),或于彼根起出说(出定说法),或于一根双入出,或于一根不入出,余一一根亦如是;或于此尘入正受,或于彼尘起出说,或于一尘双入出,或于一尘不入出,余一一尘亦如是;或于此方入正受,或于彼方起出说,或于一方双入出,或于一方不入出;或于一物入正受,或于一物起出说,或于一物双入出,或于一物不入出。若委说者,只于一根一尘,即入即出,即双入出,即不入出;于正报中,一一自在;于依报中,亦复如是;是名圆自在庄严。”于一根中入正受、起出说法,入出无碍;一一根中入正受、起出说法,亦入出无碍;或双入出,或不入出,亦无碍;入正受是空功德,出说法是假功德,双入出、不入出是中功德。根中如是,尘中亦然,正报如是,依报亦然。根、尘、依、正,无诸障碍,名为圆自在庄严。

圆建立众生,以四悉檀,普益众生。《止观》:“云何圆建立众生?或放一光,能令众生,得即空、即假、即中益,得入出、双入出、不入出益,历行、住、坐、卧、语、默、作、止亦如是,是名圆建立众生。”于一光中,令诸众生,得四悉檀益,所谓欢喜益、生善益、灭恶益、入理益。得即空益,悟入真谛;得即假益,悟入俗缔;得即中益,悟入中谛。得入出益,于此光中入正受,于彼光中起出说法等,众生蒙益;得双入出益,于一光中入正受、起出说法等,众生蒙益;得不入出益,于一光中,不入正受,亦不起出说法等,众生蒙益;光中如是,根、尘、依、正,一切法中,无不如是,悉令众生,得种种益,名为圆建立众生。

具备上述的四重意义,所谓圆妙、圆满、圆足、圆顿;和七种功用,所谓圆伏、圆信、圆断、圆行、圆位、圆自在庄严、圆建立众生,名为圆教。这是诸佛境界,不共三乘位次,但化最上利根之人。这是如来称性直谈,最后付嘱,《法华经》:“如来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之知见,就是正指圆教。《法华经》又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藏、通、别三教,都是方便引逗,唯此圆教,才是真实之说。所以经中用付财、系珠等种种譬喻,说明佛之知见。经中说:“不令有人,独得灭度,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所以我们对于圆教教义,必须特别注意,方为不负如来出世的一大事因缘。

隋代智顗大师判五时八教,其中化法四教即包括三藏教、通教、别教和圆教;其中圆教之‘圆’即不偏而圆满之意。据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之五载,若就教理义门之大小而言,则通、别二教为‘小中大’,圆教为‘大中大’;若就教相之偏圆而言,则藏、通、别三教为‘偏中圆’,圆教为‘圆中圆’;若就教义之圆满究竟与否而言,则通、别二教为‘半中满’,圆教为‘满中满’;若就权实而言,则别教为‘权中实’,圆教为‘实中实’;若就顿渐而言,则别教为‘渐中顿’,圆教为‘顿中顿’;若就谛理之真俗而言,藏、通、别三教为‘俗中真’,圆教为‘真中真’;若就义法之了义与否而言,藏、通二教为‘不了义’,别教为‘不了中了’,圆教为‘了中了’;若就经典之判释而言,于华严、方等、般若之说法中,虽亦皆说圆教,但均属未开显之圆,而非纯粹之圆教,仅有法华经方属纯圆。

化法四教:

□三藏教:即小乘教。佛陀为三乘人说《阿含经》,主要宣说生灭四谛,破斥外道,以明“但空”之理(仅知空的一面,而不知同时有不空的一面),并由析空观而入无余涅槃之教。所教化的对象乃“正化声闻、缘觉乘,旁化菩萨乘”。

□通教: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所通学的大乘初教:一切事物皆由因缘所成立,故为如幻的空假,观当体即空(“体空观”之教)。“通”有二义:一、通入义:此教中的钝根菩萨与二乘人仅能理解较浅的《般若经》空理,所以通入藏教;利根菩萨则能领悟较为深奥的中道妙理,最后能通入别教或圆教。二、共通义:通教为三乘共通,了知“色即是空”的真义,故名“共通”之教。通教的经典包括小乘的四阿含、《六足论》和大乘的方等。

□别教:不共二乘而独为菩萨说,于此有别于其他三教;又由差别面观察诸法,故称“别教”。次第观空、假、中三谛而悟中道之理,其中道系观“空”、“假”之外另有独立之“中”,故称“但中”。别教的经典如《华严经》。

□圆教:是大乘教中的“实大乘”,对最上利根菩萨丝毫不假方便权说,直接宣说内证究竟真实义的教法。如《法华经》、《涅槃经》就是圆教的教义,代表圆满的完成,且不属于顿、渐、秘密、不定的根器。此教说明法界万有,当下就是诸法实相,当下即能显现全体真如中道(生死即涅槃);观空、假、中三谛之理,在一谛中互具其他二谛,故此中道之理称为“不但中”。圆教菩萨以一心观空、假、中三观,故此三观称为“一心三观”,此为天台宗独特的观法。

藏、通、别、圆。藏教里面就是小乘,小乘是初果copy,是这个地位的。通教,见地菩萨跟这个位次相等,别教初住,圆教初信,就是十信位的初信。这四教不一样,但是他断烦恼,证得的果证是相等的,也就是小乘初果等於通教的见地,等於别教初住,等於圆教的初信。这个「等」刚才说过了,只是断惑相等,智慧不等。智慧圆教比别教高,别教比通教高,通教比藏教又高,所以说是圆教最高!第二是行不退。行不退藏教里头没有,小乘里头没有,因为菩萨退居小乘,小乘里头当然就没有行不退了。通教是菩萨,别教是十回向,圆教是十信位。念不退。念不退通教里面没有,因为通教菩萨没有见性,通教的佛也没见性。要到别教初地,圆教的初住,这都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到这个境界这是念不退。这种状况十方世界都差不多。

——《无量寿经(三次宣讲)(第十集)1994/10/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2-26-10》

请点zd开链接有具体

这些一切的与佛法有关的教。都是人为产生的。佛在的时候都一起说法的,一起学知来识。可是因为每个人的根器不同。学习同一个东西却和别人不是同一个效果和结果。所以就觉得自己学的最好最快的源是最好的。然后佛涅盘以后,大家就开始有分歧了。觉得我的好,我的厉害。就成各个团体,以自己最擅长的来成立教派。然后,接下来,慢慢zd发展产生了很多问题。但是佛法无差别,差别的是我们自己本身的根器,智慧,努力,修为。等等。

佛法学习

请听净空法师讲的《认识佛教》《了凡四训》《太上感知应篇》《地藏经》《无量寿经》

体方法师讲的《解脱之道》《阿含经》《心经》《金刚经》

简丰文居士讲道的《楞专严经》《圆觉经》《楞伽经》《六祖坛经》《三祖信心铭》

元音老人讲的《拈花录》

圣一法师讲的《金刚经》《六祖坛经》

我空间主页有个三慧属禅房的链接,就都有了。

阿弥陀佛

形容圆的词语有那些

自圆其说、

破镜百重圆、

功德圆满、

圆颅方趾、

花好月圆、

字正腔圆、

膀大度腰圆、

骨肉团圆、

毁方投圆、

方枘圆凿、

凿圆枘方、

拟规问画圆、答

外圆内方、

圆首方足、

好梦难圆、

珠圆玉润专、

破觚为圆、

智圆行方、

方圆可施属、

刓方为圆、

八面圆通、

磨盘两圆、

事缓则圆、

缺月再圆、

蛾眉倒蹙,凤眼圆睁蛾眉:细长的眉毛;蹙:皱;凤眼:长而大的双眼皮眼睛。形容美女发怒的面容

打圆场

不成方圆

事宽则圆〖解释〗遇到事情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同“事款则圆”。

方足圆颅〖解释〗方形脚、圆形头为人的特征,因以指人类。同“方趾圆颅”。

字正腔圆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珠圆玉洁比喻诗文圆熟明洁。

指方画圆谓谈论时以手指比画。

月圆花好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月缺难圆比喻关系一旦破裂,就很难挽回。

圆颅方趾方脚圆头。指人类。

圆顶方趾同“圆首方足”。

玉润珠圆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也形容心思聪明,动作敏捷。

言方行圆谓言论正直而行为圆滑。

文圆质方谓外表随和而内心方正。

外方内圆谓外表正直,内心圆滑。

体规画圆犹言依样画葫芦。谓墨守成规,一味模仿。

谈圆说通论说权变之道。

随圆就方同“随方就圆”。

随方逐圆①谓立身行事无定则。②根据物体的形状、地形的高低等作出与之相适应的设计构造。

随方就圆处事顺应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待人随和而不固执。

刓方为圆《楚辞·九章·怀沙》:“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王逸注:“言人刓削方木,欲以为圜,……以言谗人谮逐放己,欲使改行。”圜,同“圆”。把方的削成圆的。比喻改变忠直之性,随俗俯仰。

事款则圆谓遇事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

事宽即圆见“事款则圆”。

事缓则圆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而要慢慢地设法应付,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

枘凿方圆枘、凿,榫头与卯眼。一方一圆,则无法投合。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

枘圆凿方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参见“枘凿方圆”。

面面圆到见“面面俱到”。

面面俱圆同“面面俱到”。

镜圆璧合比喻圆满。

毁方投圆比喻抛弃立身行事准则,曲意投合别人。

方领圆冠方形的衣领和圆形的帽冠,为古代儒生的服饰。亦借指儒生。

珠圆玉润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自圆其说圆:圆满,周全。指说话的人能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漏洞。

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智圆行方圆:圆满,周全;方:端正,不苟且。知识要广博周备,行事要方正不苟。

圆凿方枘枘:榫头;凿:榫眼。方榫头,圆榫眼,两下里合不来。比喻格格不入。

圆孔方木把方木头放到圆孔里去。比喻二者不能投合。

圆首方足代指人类。

外圆内方比喻人表面随和,内心严正。也指钱币。

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破矩为圆把方的改成圆的。比喻将刑法去严从简。

拟规画圆按照圆规画圆形。比喻照老规矩办事,不知道变通。

花好月圆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规圆矩方比喻够标准,合法度。

骨肉团圆骨肉: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指亲人离而复聚。

功行圆满功:世界各地;行:善行。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圆满。

功德圆满比喻举办事情圆满结束。

方趾圆颅方脚圆头。指人类。

方凿圆枘凿:榫眼;枘:榫头。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方枘圆凿枘:榫头;凿:榫眼。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方底圆盖方底器皿,圆形盖子。比喻事物不相合。

戴圆履方履:踩着;圆、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头顶着天,脚踩着...展

如果从圆的形状上来说:

有椭百圆,正圆等

位置上说:

同心圆等

和圆有关的成语或者词语有:

字正腔圆;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花好月圆;两眼圆睁;圆不溜秋;珠圆玉润;自圆其说;事宽则圆版;破镜重圆;功德圆满;外圆内方,处事圆滑等。

目前就想到这权么多了,希望可以帮到你

自圆其说、

破镜重圆、

功德百圆满、

圆颅方趾、

花好月圆、

字正腔圆、

膀大腰圆、度

骨肉团知圆、道

毁方投专圆、

方枘圆凿、属

凿圆枘方、

拟规画圆、

外圆内方、

圆首方足、

好梦难圆、

珠圆玉润、

破觚为圆、

智圆行方、

方圆可施、

刓方为圆、

八面圆通、

磨盘两圆、

事缓则圆、

缺月再圆、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谈什么说什么

1、谈古说今

tángǔshuōjīn

【解释】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出处】元·张可久《端正好·渔乐》:“人间开口笑樵渔,会谈今论古。”

2、谈空说幻

tánkōngshuōhuàn

【解释】指谈说佛理。

【出处】明·赵南星《答周元孚书》:“兄数罹骨肉之变,乃嫂复中捐,何以自遣,谈空说幻,何足以解。”

3、谈空说有

tánkōngshuōyǒu

【解释】泛指闲谈、空谈。

【出处】宋·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4、谈玄说妙

tánxuánshuōmiào

【解释】谈论玄妙的事理。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6卷:“又有一种人思虑向里去,又嫌眼前道理粗,于事物上都不理会。此乃谈玄说妙之病。”

5、谈圆说通

tányuánshuōtōng

【解释】论说权变之道。

【出处】明·高攀龙《答叶台山书》:“宁禀前哲之矩,硁硁为乡党自好,而不敢谈圆说通,自陷于无忌惮之中。”

6、谈天说地

tántiānshuōdì

【解释】指随便谈论,漫无边际。

【出处】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二折:“说地谈天口若开,伏虎降龙志不改。”

7、谈情说爱

tánqíngshuōài

【解释】指谈恋爱。

【出处】钱钟书《围城》:“看人家一对对谈情说爱,好不眼红。”

8、谈情说爱

tánqíngshuōài

【解释】指谈恋爱。

【出处】钱钟书《围城》:“看人家一对对谈情说爱,好不眼红。”

谈什么说什么成语

谈什么说什么的成语很多,列举如下:

1、谈经说法:讲说佛经佛法。——出处:元·无名氏《僧犯奸得马表背救zd》。

2、谈空说有:泛指闲谈、空谈。——出处:宋·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3、谈玄说妙:谈论玄妙的事理。——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

4、谈空说幻:指谈说佛理版。——出处:明·赵南星《答周元孚书》

5、谈天说地:指漫无边际地闲谈:人们聚在一起。——元·郑德辉《王粲登楼》。权

6、谈圆说通:论说权变之道。——出处:明·高攀龙《答叶台山书》

7、谈今说古: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形容谈话内容广泛。——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

【谈古说今】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谈经来说法】讲说佛经源佛法。

【谈今说古】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形容百谈话内容广泛。

【谈空说幻】指谈说佛理。

【谈空说有】泛指闲谈、空谈。

【谈情说爱】度指谈恋爱。

【谈天说地】指随谈问话机敏风趣

【谈玄说妙】谈论玄妙的事答理。

【谈圆说通】论说权变之道。

谈古说今】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谈经说法】讲知说佛经佛法。

【谈今说古】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形容谈话内容广泛。道内

【谈空说幻】指谈说佛理。

【谈空说有】泛指闲谈、空谈。容

【谈情说爱】指谈恋爱。

【谈天说地】指随谈话机敏风趣

【谈玄说妙】谈论玄妙的事理。

【谈圆说通】论说权变之道。

关于圆的词语或成语

自圆其说、花好月圆、花好月圆、花好月圆、花好月圆。

一、自圆其说[zìyuánqíshuō]

释义:使自己的说法前后一致,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出处:清·方玉润《星烈日记》七十:“以世俗之情遇意外之事,实难自圆其说。”

翻译:以世俗的情况却遇到了意外的事情,实在是前后矛盾。

二、花好月圆[huāhǎoyuèyuán]

释义:比喻美好圆满的生活。多用作新婚颂辞。

出处:宋·晁次膺(端礼)《行香子·别恨》词:“莫思身外;且逗尊前;愿花长好;人长健;月常圆。”

翻译:别想其他的了,把酒喝了先,希望花永远开的这样,人永远健康,月亮永远这么圆。

三、花好月圆[pòjìngchóngyuán]

释义:比喻夫妻失散或感情破裂后又重新相聚或和好。

出处:宋·李致远《碧牡丹》:“破镜重圆;分钗合钿”

翻译:破裂的镜子重新合到一块,分开的金钗也合在一起了。

四、花好月圆[zhǐfānghuàyuán]

释义:指谈论时以手指比画。

出处:明·宋濂《王府君墓志铭》:“指方画圆,滚滚数千言不休。”

翻译:指手画脚,说很多话也不停息。

五、花好月圆[bāmiànyuántōng]

释义:形容为人处事圆滑,处处应付周全。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三八回:“真正要八面圆通,十二分周到,方能当得此任。”

翻译:要处处应付周全,十二的分周到,才能担当此任。

蛾眉倒蹙,凤眼圆睁蛾眉:细长的眉毛;蹙:皱;凤眼:长而大的双眼皮眼睛。形容美女发怒的面容

打圆场

不成方圆

事宽则圆〖解释〗遇到事情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同“事款则圆”。

方足圆颅〖解释〗方形脚、圆形头为人的特征,因以指人类。同“方趾圆颅”。

字正腔圆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珠圆玉洁比喻诗文圆熟明洁。

指方画圆谓谈论时以手指比画。

月圆花好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月缺难圆比喻关系一旦破裂,就很难挽回。

圆颅方趾方脚圆头。指人类。

圆顶方趾同“圆首方足”。

玉润珠圆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也形容心思聪明,动作敏捷。

言方行圆谓言论正直而行为圆滑。

文圆质方谓外表随和而内心方正。

外方内圆谓外表正直,内心圆滑。

体规画圆犹言依样画葫芦。谓墨守成规,一味模仿。

谈圆说通论说权变之道。

随圆就方同“随方就圆”。

随方逐圆①谓立身行事无定则。②根据物体的形状、地形的高低等作出与之相适应的设计构造。

随方就圆处事顺应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待人随和而不固执。

刓方为圆《楚辞·九章·怀沙》:“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王逸注:“言人刓削方木,欲以为圜,……以言谗人谮逐放己,欲使改行。”圜,同“圆”。把方的削成圆的。比喻改变忠直之性,随俗俯仰。

事款则圆谓遇事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

事宽即圆见“事款则圆”。

事缓则圆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而要慢慢地设法应付,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

枘凿方圆枘、凿,榫头与卯眼。一方一圆,则无法投合。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

枘圆凿方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参见“枘凿方圆”。

面面圆到见“面面俱到”。

面面俱圆同“面面俱到”。

镜圆璧合比喻圆满。

毁方投圆比喻抛弃立身行事准则,曲意投合别人。

方领圆冠方形的衣领和圆形的帽冠,为古代儒生的服饰。亦借指儒生。

珠圆玉润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自圆其说圆:圆满,周全。指说话的人能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漏洞。

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智圆行方圆:圆满,周全;方:端正,不苟且。知识要广博周备,行事要方正不苟。

圆凿方枘枘:榫头;凿:榫眼。方榫头,圆榫眼,两下里合不来。比喻格格不入。

圆孔方木把方木头放到圆孔里去。比喻二者不能投合。

圆首方足代指人类。

外圆内方比喻人表面随和,内心严正。也指钱币。

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破矩为圆把方的改成圆的。比喻将刑法去严从简。

拟规画圆按照圆规画圆形。比喻照老规矩办事,不知道变通。

花好月圆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规圆矩方比喻够标准,合法度。

骨肉团圆骨肉: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指亲人离而复聚。

功行圆满功:世界各地;行:善行。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圆满。

功德圆满比喻举办事情圆满结束。

方趾圆颅方脚圆头。指人类。

方凿圆枘凿:榫眼;枘:榫头。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方枘圆凿枘:榫头;凿:榫眼。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方底圆盖方底器皿,圆形盖子。比喻事物不相合。

戴圆履方履:踩着;圆、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指生活在人间。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八面圆通形容为人处事圆滑,处处应付周全。

磨盘两圆比喻做人圆滑,双方都不得罪

空心汤圆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利或不能落实的诺言

好梦难圆比喻好事难以实现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圆规;矩:曲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成语接谈什么什么

【谈不容口】犹言赞不绝口。不住口地称赞。

【谈辞如云】指谈话时言辞如飘云那样奔涌而出。

【谈霏玉屑】谈话时美好的言辞像玉的碎末纷纷洒落一样。形容言谈美妙,滔滔不绝。

【谈古论今】从古到今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谈过其实】犹言言过其实。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谈古说今】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谈何容易】原指臣下向君主进言很不容易。后指事情做起来并不象说的那样简单。

【谈虎色变】色:脸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厉害。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谈今论古】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谈经说法】讲说佛经佛法。

【谈今说古】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形容谈话内容广泛。

【谈噱自若】噱:大笑;自若:跟平常一样。指和平常一样有说有笑。形容态度自然。

【谈空说幻】指谈说佛理。

【谈空说有】泛指闲谈、空谈。

【谈论风生】风生:谈话时兴致很高,气氛活跃。形容谈话活跃而有趣。

【谈情说爱】指谈恋爱。

【谈若悬河】犹言口若悬河。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谈吐风声】形容谈话活跃而有趣。

【谈吐风生】谈话机敏风趣。同“谈吐生风”。

【谈吐风雅】风雅:风流儒雅。指有文化修养和生活风度。

【谈天论地】谈论天文地理。形容博学多识。

【谈吐如流】形容说话滔滔不绝。

【谈天说地】指随谈话机敏风趣

【谈吐生风】谈话机敏风趣。

【谈笑而道】有说有笑地讲述。形容讲述不相关切的事。

【谈笑封侯】说笑之间就封了侯爵。旧时形容获得功名十分容易。

【谈笑风生】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谈玄说妙】谈论玄妙的事理。

【谈笑有鸿儒】鸿儒:大儒,有名的学者。与学问渊博的人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谈笑。指交游的人不同一般。

【谈笑自如】和平常一样有说有笑。形容态度自然。

【谈笑自若】自若:跟平常一样。指能平静地对待所发生的情况,说说笑笑,不改常态。

【谈议风生】言谈议论活跃,有风趣。同“谈论风生”。

【谈圆说通】论说权变之道。

【谈优务劣】善于空谈而治理政务的能力很差。

【谈言微中】微中:微妙而又恰中要害。形容说话委婉而中肯。

【谈不容口】犹言赞不绝口。不住口地称赞。

【谈辞如云】指谈话时言辞如飘云那样奔涌而出。

【谈霏玉屑】谈话时美好的言辞像玉的碎末纷纷洒落一样。形容言谈美妙,滔滔不绝。

【谈古论今】从古到今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谈过其实】犹言言过其实。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谈古说今】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谈何容易】原指臣下向君主进言很不容易。后指事情做起来并不象说的那样简单。

【谈虎色变】色:脸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厉害。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谈今论古】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谈经说法】讲说佛经佛法。

【谈今说古】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形容谈话内容广泛。

【谈噱自若】噱:大笑;自若:跟平常一样。指和平常一样有说有笑。形容态度自然。

【谈空说幻】指谈说佛理。

【谈空说有】泛指闲谈、空谈。

【谈论风生】风生:谈话时兴致很高,气氛活跃。形容谈话活跃而有趣。

【谈情说爱】指谈恋爱。

【谈若悬河】犹言口若悬河。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谈吐风声】形容谈话活跃而有趣。

【谈吐风生】谈话机敏风趣。同“谈吐生风”。

【谈吐风雅】风雅:风流儒雅。指有文化修养和生活风度。

【谈天论地】谈论天文地理。形容博学多识。

【谈吐如流】形容说话滔滔不绝。

【谈天说地】指随谈话机敏风趣

【谈吐生风】谈话机敏风趣。

【谈笑而道】有说有笑地讲述。形容讲述不相关切的事。

【谈笑封侯】说笑之间就封了侯爵。旧时形容获得功名十分容易。

【谈笑风生】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谈玄说妙】谈论玄妙的事理。

【谈笑有鸿儒】鸿儒:大儒,有名的学者。与学问渊博的人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谈笑。指交游的人不同一般。

【谈笑自如】和平常一样有说有笑。形容态度自然。

【谈笑自若】自若:跟平常一样。指能平静地对待所发生的情况,说说笑笑,不改常态。

【谈议风生】言谈议论活跃,有风趣。同“谈论风生”。

【谈圆说通】论说权变之道。

【谈优务劣】善于空谈而治理政务的能力很差。

【谈言微中】微中:微妙而又恰中要害。形容说话委婉而中肯。

【谈不容口】犹言赞不绝口。不住口地称赞。

【谈辞如云】指谈话时言辞如飘云那样奔涌而出。

【谈霏玉屑】谈话时美好的言辞像玉的碎末纷纷洒落一样。形容言谈美妙,滔滔不绝。

【谈古论今】从古到今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谈过其实】犹言言过其实。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谈古说今】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谈何容易】原指臣下向君主进言很不容易。后指事情做起来并不象说的那样简单。

【谈虎色变】色:脸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厉害。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谈今论古】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谈经说法】讲说佛经佛法。

【谈今说古】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形容谈话内容广泛。

【谈噱自若】噱:大笑;自若:跟平常一样。指和平常一样有说有笑。形容态度自然。

【谈空说幻】指谈说佛理。

【谈空说有】泛指闲谈、空谈。

【谈论风生】风生:谈话时兴致很高,气氛活跃。形容谈话活跃而有趣。

【谈情说爱】指谈恋爱。

【谈若悬河】犹言口若悬河。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谈吐风声】形容谈话活跃而有趣。

【谈吐风生】谈话机敏风趣。同“谈吐生风”。

【谈吐风雅】风雅:风流儒雅。指有文化修养和生活风度。

【谈天论地】谈论天文地理。形容博学多识。

【谈吐如流】形容说话滔滔不绝。

【谈天说地】指随谈话机敏风趣

【谈吐生风】谈话机敏风趣。

【谈笑而道】有说有笑地讲述。形容讲述不相关切的事。

【谈笑封侯】说笑之间就封了侯爵。旧时形容获得功名十分容易。

【谈笑风生】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谈玄说妙】谈论玄妙的事理。

【谈笑有鸿儒】鸿儒:大儒,有名的学者。与学问渊博的人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谈笑。指交游的人不同一般。

【谈笑自如】和平常一样有说有笑。形容态度自然。

【谈笑自若】自若:跟平常一样。指能平静地对待所发生的情况,说说笑笑,不改常态。

【谈议风生】言谈议论活跃,有风趣。同“谈论风生”。

【谈圆说通】论说权变之道。

【谈优务劣】善于空谈而治理政务的能力很差。

【谈言微中】微中:微妙而又恰中要害。形容说话委婉而中肯。


作文哥_中小学生作文网_中考高考满分作文_初中作文_高中优秀作文大全 » 形容成语谈圆说通的意思及解释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