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朝令暮改的意思及解释_1
朝令暮改、开头的成语
朝令暮百改zhāolìngmùgǎi
【成语解释】: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
【成语出自】:赋敛不时,朝令度而暮改。 汉·鼌错《论贵粟疏》
【成问语简拼】:zlmg
【成语字数答】:4个字
【感情色彩】:朝令暮改是褒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生僻
【成语示例】:政策要力求相对地稳定,不能朝令暮改。
【近义词】专:朝令夕改
【反义词】:一成不变
【成语语法】:作谓语属、定语、补语、分句;用于政策的变更
朝令暮改是何意?出自于哪?
“朝令暮改”的意思是说,早上发布的政令,晚上又改变了。人们用它比喻政令多变,反复无常。
此典出自《汉书?食货志上》:“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尝责者矣。”
西汉时期,有个人叫晁错(公元前200年~前154年),颍川人。他聪明好学,学识渊博,被称为“智囊”。文帝非常信任他,任他为太子家令。
文帝后期,官僚、地主、商人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广大农民被迫逃亡,生活非常困苦。为了维护汉王朝的统治,晁错上书汉文帝,主张打击商人投机倒把的行为,限制官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提出注重粮食、发展农业生产的建议。这就是著名的《论贵粟疏》。
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写道:“农夫一家平均五口人,其中应服徭役的壮男至少有两人,一年里有几个月不能在自己的田地上劳动。一家人齐心协力种田也超不过一百亩,收获也超不过一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采伐薪柴、给官府服徭役等等,一年到头忙个不停。春天,不能躲避风尘;夏天,不能躲避炎热;秋天,不能躲避阴雨;冬天,不能躲避严寒,一年四季,哪有喘息的机会呢?另外,还有其他的耗费,如送往迎来、吊死丧、问疾病、养育孤儿幼童也包括在内。他们不但勤苦至极,而且还要承受水灾和急征赋税的剥削。如此沉重的赋税,不分时间地征收,而且变化无常,早上的规定,到了晚上又改变了。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有粮食的只好半价出卖,没有粮食的只好借那种取一还二的高利贷。到头来他们无可奈何,不得不卖掉田宅、子孙来还债。”
朝令暮改意思比喻什么生肖?
朝令暮改意思比喻:猴子
来自于成语朝三暮四。
【成语】:朝三暮四
【拼音】:zhāosānmùsì
【解释】: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copy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百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狙之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译文
宋国有一个养猴度的老人,喜欢猴子,把它们成群养着,他可以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可以理解老人的心意。养猴的老人宁可减少他与家人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需求。不久,他家里的粮食缺乏了,他将限定猴子的食物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问你们橡实,早上三颗然后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都站了起来并且十分恼怒。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了吧?”猴子都非常高兴然后一个个都趴在答地上。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