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刮目相待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刮目相待的意思及解释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的典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拓展资料: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比喻即使三日不见,别人已有进步,即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读音:shìbiésānrì,dāngguāmùxiāngdài

解释:指人在一段时间内有极大的进步,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他。

出处:《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示例:蔡元培对于鲁迅始终是~的。★郭沫若《鲁迅与王国维》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握重要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专门研究传授经学的学官吗?(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哪能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益处。”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议论,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十分惊奇地说:“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再也不是那个我所认识的阿蒙了!”吕蒙说:“有志气的人分别了几日后,就应当用新眼光重新看待他,兄长你看清楚这件事情也太晚了啊!”于是鲁肃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后离去。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百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他也死去。度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知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跟他谈起军事道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内“士别三容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刮目相待成语什么意思?

刮目相待:

【解释】: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知待人或事物。

【出处】:1、出处一:《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肃拊蒙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学识英博,道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出处二:《资治通鉴》卷六十回六《孙权劝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近义词】刮目相看、刮目相见答、另眼相看

【反义词】冷眼旁观

刮目相待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刮目百相待[guāmùxiāngdài]

[解释]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度人。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问待人或事物答。[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专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属


作文哥_中小学生作文网_中考高考满分作文_初中作文_高中优秀作文大全 » 形容成语刮目相待的意思及解释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