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赴汤蹈火的意思及解释_0
'最爱你的是我,否则我怎么可能赴汤蹈火,你说什么都做…'这是哪首歌的歌词啊?
这首歌是黎明演唱的《两个人的烟火》。
歌词如下:
你的爱那么多
怎么会不明下落
谁分开就逃脱
千万别陷入太多
你的爱比一个大城市的人还多
也能容纳任性的我
偶尔小小的错
就让这样一场风波
磨擦出回忆的泡沫
是我对你认识太少
还是我自己想得太多
最爱你的是我
否则你怎么让我
否则我怎么可能赴汤蹈火
你说什么都做
你最爱的是我
还以为差一点走火
却带来属于我两个的烟火
美得我没话说
一个人是快活
两个人才是生活
两个人都寂寞
倒不如一起寂寞
冰淇淋融化在一个嘴唇怎闪躲
这么多的路都走过
怎舍得剩下我
就让这样一场风波
磨擦出回忆的泡沫
是我对你认识太少
还是我自己想得太多
最爱你的是我
否则你怎么让我
否则我怎么可能赴汤蹈火
你说什么都做
你最爱的是我
还以为差一点走火
却带来属于我两个的烟火
美得我没话说
最爱你的是我
否则你怎么让我
否则我怎么可能赴汤蹈火
你说什么都做
你最爱的是我
还以为差一点走火
却带来属于我两个的烟火
美得我没话说
扩展资料:
《两个人的烟火》该曲是黎明和王菲主演的电影《大城小事》的主题曲。为了能拍好这部电影,黎明早就开始偷学技术,在每次演电影的同时,他都留神所有制作时需要注意的细节,关心幕后的所有制作工序。然后,他通过拍摄音乐录像带甚至自己代言的广告去实习,磨炼技巧。
《大城小事》由黎明投资,是他自组公司后的第一部作品,所以黎明事事都亲力亲为,参与了剧本创作,在上海取景时,黎明也亲自定下了不少景点,包括博物馆及居民区等,细微到影片的宣传海报也要亲自挑选。
参考资料:两个人的烟火-百度百科
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是什么意思?
“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意思是面对困难,不害怕,勇敢向前,不推辞,敢于直面。
1、读音:??fùtāngdǎohuǒ?zàisuǒbùcí
2、出处:《三国志·魏书·刘表传》:“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今天策作为信使献上礼物,听从将军的号令,勇往直前,奋不顾身。)
扩展资料:
“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历史典故:
东汉末年,刘表占据着荆州,手下的官员韩嵩劝他投降曹操。刘表没有同意,他要韩嵩到许昌探听一下曹操的虚实,以图有机可乘。韩嵩表示,就是让我去跳滚烫的水池,去走熊熊烈火,我也决不推辞。
嵇康,字叔夜,谯国铨(今安徽宿县西)人。他曾与山巨源(山涛)等七人一起游于山林,被称为“竹林七贤”,司马氏专权后,嵇康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居山阳,而山巨源后来在司马氏朝廷中做了官,嵇康从此看不起他。
山巨源由吏部侍郎升散骑常侍时,想请嵇康出来代理他原来的吏部侍郎官职,遭到了嵇康的坚决拒绝。不久,山巨源收到了门人递上的一封信。拆开一看,是嵇康给自己的一封绝交信。他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信中嵇康列举老子、庄子、孔子等先圣,说自己“志气可托,不可夺也”。
接着又写到自己倾慕尚子平、台孝威(后汉隐士),不涉经学,淡泊名利。信中表示他蔑视虚伪的礼教,公然对抗朝廷的法制,以禽鹿作比,鹿很少见有驯育服从的,大的如果羁绊、束缚它,那它必定狂躁不安,即使赴汤蹈火,也不在乎。
哪怕是用金的马嚼子来装饰它,拿佳肴来喂它,它还是思念树林、向往草地的。以此表示如果司马氏请他做官,他就会像野性难驯的麋鹿“狂顾顿缨,赴汤蹈火”。表达了坚决不在司马氏政权中任职的决心。由于嵇康时常发表一些讥刺朝政和世俗的言论,司马氏统治集团对他十分忌恨。
景元三年(262),曾经受到嵇康奚落的司隶校尉钟会,以言论放荡、毁谤朝廷等罪名对嵇康横加诬陷。嵇康被司马昭下令逮捕入狱,不久便被杀害。
释义:不避艰险,奋勇向前,决不推辞。
读音:??fùtāngdǎohuǒ?zàisuǒbùcí
出处:晋·zd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和郭沫若《郑成功》第二章:“国姓爷和你是我的重生父母,只要能够为你们效劳,我就献出生命,在所不辞。”
造句:
1、这人为朋友服务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2、只要是您老内交代的事,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3、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4、在任何危险情况下,机器人必须为他的人类兄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5、所以我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了容,我一定会竭尽所能达成目标。
“赴汤蹈火”的意思是什么?
赴汤蹈火是什么意思?
赴汤蹈火
[fùtāngdǎohuǒ]
释义
晋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zd”形容不畏艰险,奋不顾身:为了解救被俘的同志,我们~,在所不辞。汤:滚开的水。蹈:踩。
详细释义
【解释】: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出自内】:《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容赴汤蹈火。”
赴汤蹈火的释义: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赴汤蹈火[fùtāngdǎohuǒ]
1.?【解释】:赴:走往;汤:热水;蹈:踩。
2.?【出自】:《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译文:用桀欺骗尧,拿它打个比方,就好像用鸡蛋掷石头、用手指搅开水,就好像投身水火、一进去就会被烧焦淹没的啊。)
3.?【示例】: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奋不顾身。
扩展资料:
近义词:奋不顾身[fènbùgùshēn]
1.?【解释】: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2.?【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译文:常常想着在国家危难的时候,自己能够为了国家发奋向前,甚至不顾自己的生命。)
3.【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反义词:贪生怕死[tānshēngpàsǐ]
1.?【解释】: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2.?【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贪生怕死之徒;不足以论大事。"(意思:畏惧死亡的人,是做不成大事的。)
3.【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赴汤蹈火百”的意思是: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赴汤蹈火[fùtāngdǎohuǒ]: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赴:走往;汤:热水;蹈:踩。)
近义词
奋不顾身[fènbùgùshēn]: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出生入死[chūshēngrùsǐ]: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度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冲锋陷阵[chōngfēngxiànzhèn]:不顾一切,攻入敌人阵地。形容作战勇猛。(陷:攻破,深入。)
两肋插刀[liǎnglèichādāo]:两边内肋骨插上刀,表示不怕死。比喻承担极大的牺牲。
肝脑涂地[gānnǎotúdì]: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涂地:涂抹在地上。)
造句
1、为了人民的幸福,人民军队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2、他奋不顾身地跳入河中,救起了落水的小女孩。
3、革命前辈出生入死打下的江山,我们要把它建设好。
4、革命先烈在战场上前赴后继,冲锋陷阵。
5、朋友告诉我,他是一个两肋插刀的好汉容。
6、恐怖分子的炸弹攻击,不知使多少无辜民众肝脑涂地。
赴汤蹈来火释义:
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自火敢百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拼音][fùtāngdǎohuǒ]
[出处]晋·嵇康度《与山巨源绝交书》问:“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答”
赴汤蹈火出自哪个论语中的哪一句话?
晋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来火。”形容不畏艰险,奋不顾身:为了解救被俘的同志,我们~,在所不辞。汤:滚开自的水。蹈:踩。
详细释义
【解释】: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出自】:《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百,赴汤蹈火。”
【示例】: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同死同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度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奋不顾身
赴汤蹈火的意思是什么?
【解释】: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zd艰险,奋勇向前。
【出自】:《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回赴汤蹈火。”
【示例】: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同死同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
【语法】:联合答式;作谓语;比喻奋不顾身
fùtāngdǎohuǒ
编辑本段释义
赴:奔向;汤:开水;蹈:奔向,踩。奔向沸水,踩着烈火。比喻不zhidao畏艰险,奋不顾身。
编辑本段出处
《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三国志·魏书·刘表传》:“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三国·魏·嵇内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编辑本段示例
◎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同死同生。★明·施耐庵《水浒全容传》第十五回◎为了人民的利益,红军战士~,在所不辞。
编辑本段近反义词
【近义词】出生入死奋不顾身【反义词】贪生怕死
编辑本段语法
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奋不顾身
赴汤蹈火、东施效颦、江郎才尽、鹤立鸡群的主人公是谁?
分别是:?嵇康、东施、江淹、嵇绍。
一、赴汤蹈火典故
嵇康,字叔夜,司马氏专权后,嵇康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居山阳,而山巨源后来在司马氏朝廷中做了官,嵇康从此看不起他。山巨源由吏部侍郎升散骑常侍时,想请嵇康出来代理他原来的吏部侍郎官职,遭到了嵇康的坚决拒绝。
不久,山巨源收到了门人递上的一封信。拆开一看,是嵇康给自己的一封绝交信。他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信中嵇康列举老子、庄子、柳下惠、东方朔,孔子等先圣,说自己“志气可托,不可夺也”。接着又写到自已倾慕尚子平、台孝威(后汉隐士),不涉经学,淡泊名利。
信中表示他蔑视虚伪的礼教,公然对抗朝廷的法制,以此表示如果司马氏请他做官,他就会像野性难驯的糜鹿“狂顾顿缨,赴汤蹈火”。表达了坚决不在司马氏政权中任职的决心。
由于嵇康时常发表一些讥刺朝政和世俗的言论,司马氏统治集团对他十分忌恨。景元三年(262),曾经受到嵇康奚落的司隶校尉钟会,以言论放荡、毁谤朝廷等罪名对嵇康横加诬陷。嵇康被司马昭下令逮捕入狱,不久便被杀害。
二、东施效颦典故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有心痛的毛病。有一次,她在河边洗完衣服准备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因为胸口疼痛,所以就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皱着眉头。
虽然她的样子非常难受不舒服,但是见到的村民们却都在称赞,说她这样比平时更美丽。同村有位名叫东施的女孩,因为她的长相并不好看,他看到村里的人都夸赞西施用手扶住的样子很美丽,于是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在人们面前慢慢地走动,以为这样就有人称赞她。
她本来就长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动作,装腔作势的怪样子,让人更加厌恶。有人看到之后,赶紧关上大门;有些人则是急忙拉妻儿躲得远远的,他们比以前更加瞧不起东施了!
三、江郎才尽典故
江淹,字文通,南朝人,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
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哦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拘出几尺绸缎还他。
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采了。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现在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
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四、鹤立鸡群典故
嵇绍,他是魏晋嵇康的儿子,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官去。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的仪青,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
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敌方的飞箭,象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鲜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绍就这样阵亡了。
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别洗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绍在世时,有一次有人对王戌说“昨天在众人中见到嵇绍,气宇轩昂如同野鹤立鸡群之中。”后来就用“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行很突出。
扩展资料
一、赴汤蹈火
释义:赴滚烫的开水,踩踏在烈火上。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意思是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不留余力地前进。
出处:晋·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译文:如果长大以后再加以束缚,那就一定会疯狂地乱蹦乱跳,企图挣脱羁绊它的绳索,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顾。
二、东施效颦
释义: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出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译文:从前西施心口疼痛而皱着眉头在邻里间行走,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回去后也在邻里间捂着胸口皱着眉头。邻里的有钱人看见了,紧闭家门而不出;穷人看见了,带着妻儿子女远远地跑开。
三、江郎才尽
释义:南朝江淹年少时以文才著称,晚年诗文无佳句,人们说他才尽了。后来用“江郎才尽”比喻才思枯竭。
出处:南北朝·钟嵘《诗品》: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
译文:对张淹说:“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四、鹤立鸡群
释义:形容一个人的仪表或本领出众。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嵇绍)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译文:有人对王戎说:“嵇绍气宇轩昂如同野鹤立鸡群之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赴汤蹈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施效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郎才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鹤立鸡群
赴汤蹈火:嵇康
【解释】: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出自】:《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示例】: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同死同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
【近义词】:出生入死
【反义词】:贪生怕死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奋不顾身
东施效颦:东施
【释义】效:效仿;颦:同矉,皱眉头。东施:越国的丑女。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邯郸学步、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亦步亦趋、如法炮制【反义词】独辟蹊径、标新立异、自我作古、择善而从【同韵词】羁旅之臣、残忍不仁、俯仰于人、推亡故存[1]
江郎才尽:江淹
【解释】: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
【出自】:《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示例】:不,他不能和菊子散伙。散了伙,他必感到空虚,寂寞,无聊,或者还落个~,连诗也写不出了。◎老舍《四世同堂》五十五
【近义词】:黔驴技穷、江淹才尽
【反义词】:出类拔萃、初露锋芒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书面语
鹤立鸡群:嵇绍
【解释】: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自】: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示例】:正在谈论,谁知女儿国王忽见林之洋杂在众人中,如~一般。◎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九回
【近义词】:出类拔萃、超群绝伦
【反义词】:相形见绌、滥竽充数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