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兼善天下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兼善天下的意思及解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什么意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穷,多指身处逆境,穷困潦倒,人生不得志。善其身,即为使其身善,也就是使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更高尚,所谓修身养性,如此而已。

“穷则独善其身”就是指,如果人身处逆境不得志,就要锐意进取,更多地注重自身品德、能力的提高。达,即为显达、发达。济天下,按照现在的解释,就是关心公益事业,捐助公益事业。若一个人在富贵之后,还能心怀天下,关心他人疾苦,造福百姓,那么他就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士。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引自孟子的《孟子》,原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改“兼善”为“兼济”,且不失孟子原义。

扩展资料: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孟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原文】

孟子谓宋勾践①曰:“子好游②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3);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①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注释】

①宋勾践:人名,姓宋,名勾践,生平不详。②游;指游说。嚣嚣:安详自得的样子。④得己:即自得。

【名言故事】: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

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参考资料:http://www.inedu.cn/TM/XZGL.aspx?tm_id=533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是什么意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此句出自《孟子·尽心上》。

原文:

《孟子·尽心上》

战国中期-孟子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

孟子说:“崇尚德,爱好义,就能悠然自得无所求。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道。穷困时不失掉义,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不背离道,所以不会使百姓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施给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世。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扩展资料:

1、《孟子·尽心上》出自《孟子》,讲述了儒家思想,激励人奋发向上有所作为。《孟子》为记述孟子思想的著作,该书翔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2、《孟子》亚圣的手笔,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着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篇目有:(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

3、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县东南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尽心上

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穷,多指身处逆境,穷困潦倒,人生不得志。善其身,即为使其身善,也就是使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更高尚,所谓修身养性,如此而已。

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所作的《孟子·尽心上·忘势》。

原文如下: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如下: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人家理解,我悠然自得无所求;人家不理解,我也悠然自得无所求。”

宋勾践问道:“怎样就能做到悠然自得无所求呢?”

孟子说:“崇尚德,爱好义,就能悠然自得无所求。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道。穷困时不失掉义,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不背离道,所以不会使百姓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施给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世。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扩展资料:

作品简介

《孟子·尽心上》出自《孟子》,讲述了儒家思想,激励人奋发向上有所作为。《孟子》为记述孟子思想的著作,该书翔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篇目有:(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县东南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尽心上

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详细解释:

穷,多指身处逆境,穷困潦倒,人生不得志。

善其身,即为使其身善,也就是使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更高尚,所谓修身养性,如此而已。

“穷则独善其身”就是指,如果人身处逆境不得志,就要锐意进取,更多地注重自身品德、能力的提高。

达,即为显达、发达。济天下,按照现在的解释,就是关心公益事业,捐助公益事业。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引自孟子的《孟子》,原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改“兼善”为“兼济”,且不失孟子原义。

扩展资料: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的前面表达了儒家思想主义、入世精神;后半句则表现出道家的豁达态度和处世境界。

在《孟子尽心上》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某天,孟子对宋勾践说:“你不是喜欢游说各国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应该抱有的态度:别人理解也能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你也安详自得。”

听了孟子的话,宋勾践很奇怪:“那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很简单,尊重道德,喜爱仁义,自然就能安详自得。所以说士人穷困时不是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

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得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孟子认真地告诉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是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第九)。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思想史上流行的观点认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的体现:前半句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而后半句显示出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

扩展资料

原文: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

孟子说:“崇尚德,爱好义,就能悠然自得无所求。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道。穷困时不失掉义,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不背离道,所以不会使百姓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施给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世。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孟子·尽心上》出自《孟子》,讲述了儒家思想,激励人奋发向上有所作为。《孟子》为记述孟子思想的著作,该书翔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孟子·尽心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什么意思?

如果穷的话(同时也意味着能力有限),那么只能将精力倾注于自己身上,提高自己的修养,如果富的话(同时也意味着能力较强),那么就要努力为天下人造福。

扩展资料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孟子对宋勾践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也成为了两千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座右铭,也寄托了人格的象征。

拼音:qióngzédúshànqíshēn,dázéjiānshàntiānxià

创作年代:战国

作品出处:《孟子》

中文名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作者:孟子及其学生

文学体裁:语录体散文

历史意义: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

现代含义:不得志时追求善,得志时推广善

章节:孟子·尽心章句上

精神态度: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

原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寓意:穷达都是身外事,只有道义都是根本。所以能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无论你穷与达,它都是一剂绝对见效的心理良药,是知识分子战无不胜的思想武器与法宝。

历史出处:

1、《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孟子》原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改“兼善”为“兼济”。

3、《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作者介绍: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百,引自孟子的《孟子》,原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改“兼善”为“兼济”,且不失孟子原义。就是说,?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穷,多指身处逆境,穷困潦倒,人生不度得志。善其身,即为使其身善,也就是使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更高尚,所谓修身养性,如此而已。?“穷则独善其身”就是指,如果人身处逆境不得志,就要锐意进取,更多地注重自身品德、能回力的提高。?达,即为显达、发达。济天下,按照现在的解释,就是关心公益事答业,捐助公益事业。若一个人在富贵之后,还能心怀天下,关心他人疾苦,造福百姓,那么他就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士。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什么意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百

出自《孟子·尽心上》。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度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专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

《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属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穷则独善其身,百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出自《孟子·尽心上》。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度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问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答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

《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版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权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东海读经札记

这句话是孟子说的。不少专家学者把“独善其身”理解为“自扫门前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以及“夹起尾巴过日子”之类的意思。有著名学者认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的体现,前半句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后半句显示出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并据说这是思想史上流行的观点云云。

但只要略看一下出句的全文,便可初知上述理解的错缪了。《孟子·尽心上》的原文是:

“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为今文:孟子对宋国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君主吗?我告诉你怎样游说: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问:“怎样才能安详自得呢?”孟子答道:“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困穷失意时不离开仁宅义路,显达得意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仁义,士人就能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王道,民众就不会失其所望。古代的士人,得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就独善其身,显达就兼善天下。”

孔孟之道,内圣外王。善其身,讲的是内在修养,内圣功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也;善天下,讲的是外在事业,外王功业,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不论穷达,都不能悖离仁义这一根本。失意困穷时,洁身自好,高尚自尊,发奋自强,“修己以敬”;得志显达时,不仅独善而且兼善:施行仁政追求王道,“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孟子说:“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与民由之就是兼善天下,独行其道就是独善其身。《中庸》里说:修身以道,修道以仁。独行其道,就是修此仁德也。

尽管儒道两家并非毫不相容,但这里孟子的“独善其身”,是百分之百的儒家思想,与道家遁世逍遥思想毫无关系,与“夹起尾巴过日子”之类犬奴主义生活态度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与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之意则一脉相承。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常被人解释为:古代学者学习文化知识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孔子提倡的为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思完全搞反了。

对孔子这句话,荀子的解释是:"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为禽犊。"(《解蔽》)程子曰: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论语集注》)在这里,为人,并非为公为大家之意,而是为了摆样子给别人看,为了求得别人的赞誉世俗的名声;为己不是自私为我,而是为了提高自我的道德学问、精神境界。

又有学者把“达则兼善天下”与现代的首长工程、政绩工程乃至“三个代表”、“新三民主义”等量齐观,也是想当然耳。注意“兼善天下”的善字和“达不离道”的道字,与儒家文化的核心“仁”密切相关。一个“兼”字,更是意蕴深厚,说明善其身是善天下的内圣基础,善天下是善其身的外王扩展,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在任何时候都是主要的,“善天下”只是有机会“兼顾”一下,并且兼善天下不能违反仁与恕等基本原则。强制“代表”强行服务不是王道而是违仁悖义的霸道,不是兼善而是“遗祸天下”!

读古书,不仅要弄懂古语词义,联系文章整体,还应对作者的思想要点和时代背景有个基本的了解。如寻章摘句,用现代字义去乱解,以今人思维去妄测,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差之千里,就不知“谬”到哪个星球去啦。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该句出自哪里

出处:《孟子·尽心上》

原文“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百天下。”

解释原文:古代的君子,得志的时候度,恩泽广施百姓;不得志的时候,修身养性,立足于世;穷困的时候,努力让自己更加完美;显赫的时候,就让天下人一起走向完美。

扩展资料

名言故事: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就是一个“达则兼济天下,穷则问独善答其身”的儒家道德实践者。他年轻时考上进士,被任命为出山东范县县令。范县地专处黄河北岸,有10万人口,而县城里却只有四五十户人家,还不如一个村子大。

上任的第一天,郑板桥就做了一件奇怪的事:让人把县衙的墙壁打了许多的洞。别人好奇地问他这属是为什么,他说,这是除去前任县官的恶习和俗气。他在任上,果然跟前任官员不一样,两袖清风,一心一意为老百姓谋福利。

意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这也是儒家最富魅力的思想精华。历代儒家精英无不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这一理念,他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了高尚的殉道精神和令人景仰的大丈夫气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zd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以下是原文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回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答。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出处】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原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改“兼善”为“兼济”【原文】  孟子谓宋勾践①曰:“子好游②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3);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①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译文】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  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寓意】  穷达都是身外事,只有道义都是根本。  所以能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至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则与孔子所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一样,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座右铭,成为最强有力的心理武器,既对他人,也对这个世界,更对自身。  当你穷困不得志时,它以“独善其身”的清高抚慰着你那一颗失落的心;  当你飞黄腾达有时机时,它又以“兼善天下”的豪情为你心安理得地做官提供着坚实的心理基础。  因此,无论你穷与达,它都是一剂绝对见效的心理良药,是知识分子战无不胜的思想武器与法宝。

语出《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zd。

后人习惯先“达”而后“穷”并改“兼善”为“兼济”,尚不失回孟子原义。

但后人确实认为:一个人如果真心想要“善其身”与答“济天下”,那还是改成本文题目所云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好。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第九)。

全文:

孟子谓宋勾践曰①:“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白话译文: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人家理解,我悠然自得无所求;人家不理解,我也悠然自得无所求。”

宋勾践问道:“怎样就能做到悠然自得无所求呢?”

孟子说:“崇尚德,爱好义,就能悠然自得无所求。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道。穷困时不失掉义,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不背离道,所以不会使百姓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施给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世。

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扩展资料: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据学者考证深受稷下道家的影响。

《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

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孟子的思想是复杂的,其思想主要以唯物主义的成分居多:《孟子》书中所反映出来的关于认识论的见解,包含着许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

在《孟子》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告子》下)指出有许多知能必须经历困难,经过挫折、失败,不断取得教训,受到锻炼,然后才能得之。

客观世界有其自己的规律,是人所不能违反的。

孟子明确地看到,一切事物发展和变化有其自己的一定的进程。他在书中讲了一个故事作为比喻: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公孙丑》)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意思是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尽心章句上》。孟子的话,道出了儒家对于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法论,就是首先要实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再实现个人于社会的价值。

原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改“兼善”为“兼济”,且不失孟子原义。就是说,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穷,多指身处逆境,穷困潦倒,人生不得志。善其身,即为使其身善,也就是使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更高尚,所谓修身养性,如此而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的体现,他表达了儒家的入世精神和道家的豁达态度。

扩展资料:

原文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1)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原文翻译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

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参考资料:人民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百作“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释义】: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显达的时候就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度出处】:《孟子·尽心章句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知

【解读】:前半句“穷则独善其身”显示出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而后半句“达则兼济天下”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这是一种思想的融合道。不得志,我也要洁身自好,绝不与腐败势力同流合污,如果得志,我要造福于天下百姓。穷与达的不同境遇下专采取不同的行为是要人们能够理智、符合实际情况下的思虑与属奋斗。孟子这句话的智慧就是要我们能做好自己,做好现在,做好目下的实际生活,这当然是入世的思想了。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作“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释义】: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显达zd的时候就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出处】:《孟子·尽心章句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解读】:前半句“穷则独善其身”显示出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而后半句“达则兼济天下”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版,这是一种思想的融合。不得志,我也要洁身自好,绝不与腐败势力同流合污,如果得志,我要造福于天下百姓。穷与达的不同权境遇下采取不同的行为是要人们能够理智、符合实际情况下的思虑与奋斗。孟子这句话的智慧就是要我们能做好自己,做好现在,做好目下的实际生活,这当然是入世的思想了

“穷抄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zd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要能修生养性,还要能指点江山。


作文哥_中小学生作文网_中考高考满分作文_初中作文_高中优秀作文大全 » 形容成语兼善天下的意思及解释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