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命世之才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命世之才的意思及解释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这句话什麽意思?

意思是:天下将发生动乱,不是杰出的人才来挽救是无济于事的。能安定天下的人,恐怕就是您了吧?

出自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节选原文: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译文:

曹操小的时候聪敏机警,有谋略,好打抱不平,为人放荡不羁,他不从事正当的职业,因此世上没有人认为他不同寻常,只有梁国乔玄、南阳何颙认为他与众不同。乔玄对太祖说:“天下将发生动乱,不是杰出的人才来挽救是无济于事的。能安定天下的人,恐怕就是您了吧?”

扩展资料

《三国志》是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

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陈寿是晋臣,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国志》便尊曹魏为正统。在《魏书》中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只有传,没有纪。记刘备则为《先主传》,记孙权则称《吴主传》。这是编史书为政治服务的一个例子,也是《三国志》的一个特点。

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与前三史一样,也是私人修史。《三国志》书成之后,就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好评。陈寿叙事简略,三书很少重复,记事翔实。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严慎,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成语 什么之才

八斗之才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不羁之才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盖世之才盖世:压倒当世,超出世上所有的;才:才能。形容超出当代、无与伦比的才能。

济世之才济世:拯救时世。能够拯救时世,治理国家的人才。

经国之才经:治理。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形容才能卓著。

七步之才形容才思敏捷。

百里之才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后称才能平常的人。

超世之才有超越世人的才能。

栋梁之才比喻能担当大事的人才。

经济之才指治国安民的才能。

经世之才经世:经济、济民。称治国安民的才能。

命世之才原指顺应天命而降世的人才。后多指名望才能为世人所重的杰出人才。亦作“命世之英”、“命世之雄”。

王佐之才佐:辅佐。辅佐帝王成就大业的才干。

希世之才指世间很少有的人才。

一介之才指微小的才能。

逸群之才拥有超过众人的才能。

鹰犬之才鹰犬:猎人驯养的鹰与猎狗,打猎时用于追捕猎物。用作鹰犬之才。比喻供驱使、能出力的人。

咏雪之才抄、超世之才、不羁之才、良史之才、七步之才、经国之才、经世之才、夺锦之才、八斗之才、栋梁之才、杞梓之才、倚马之才、京解之才、卓伟之才zhidao、百里之才、经济之才、吞凤之才、王佐之才、负薪之才、拨乱之才、命世之才、希世之才、上驷之才、拨烦之才、济世之才、盖世之才、肆应之才、才墨之薮、一介之才、未易之才逸群之才、鹰犬之才

命开头的成语

命俦啸侣命、啸:呼引,呼唤;俦、侣:同伴。招乎意气相投的人,一道从事某一活动。

命中注定迷信的人认为人的百一切遭遇都是命运预先决定的,人力无法挽回。

命薄缘悭指命运坏,缘分浅。

命词遣意运用文词表达思想。同“命辞遣意”。

命辞遣意运用文词表达思想。亦作“命词遣意”。

命蹇时乖蹇:度一足偏废,引伸为不顺利;乖:不顺利。指命运不济,遭遇坎坷。这是唯心主义宿命论的观点。

命里注定旧时迷信说法,命运早已决定安排好了。亦作“命中注定”。

命若悬丝比喻生命垂危。

命世之才原指顺应天命而降世的人才。后多指名望才能为世人所重的杰出回人才。亦作“命世之英”、“命世之雄”。

命途多舛舛:不顺,不幸。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

命在旦夕旦夕:早晚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生命垂危,很快会死去。

碍难遵命碍:妨碍;遵:遵从。由于有所妨碍,难以遵从命令答或吩咐

命开头的成语(10个):

命世之才、命蹇时乖、命若百悬丝、命在旦夕、命里注定、命俦啸侣、命词遣意、

命薄缘悭、命中注度定、命辞遣意。

成语举例:命中注定

⑴解释:迷信的人认为人的一切遭遇都是命运预先决定的,人力无法挽回。???⑵出自:明·冯梦龙《醒回世恒言》卷七:“这是答我命中注定,该做他家的女婿。”

⑶举例:他命中注定要身败名裂的。

命里注定(命中注定)

命俦知啸侣

命词遣意(命辞遣意)

命薄缘悭道

命世之才(命世之英、命世之雄)

命蹇时专乖

命若悬丝

命在旦夕

命薄相穷

命与仇谋

命途多舛

命如丝发

命舛数奇

命染黄沙

命轻鸿毛

参考网站属:http://cy.babihu.com/sz_5ZG9_0_0_0_1.html

命中注定命途多舛命若悬来丝命在旦夕命薄缘悭命里注定命世之才自命俦啸侣命在朝夕命词遣意命蹇时zhidao乖命辞遣意

三国演义中第一回:时人有桥玄者,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是什么

意思是:当时候有个叫桥玄的人对曹操说:“天下看起来要大乱了,没有治国之才的的人是不能扭转乾坤的。能让乱世安定下来的人,是你么?”

语出《三国演义》第一回,由桥玄的话语,引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为曹操的出场作好铺垫。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曹操散文也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

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当时有个叫桥玄的人,和曹操说:“天下要大乱了,没抄有非常高的才干的人是不能让它变好的(命袭世之才可以理解为有才能、经天纬地之类的意思,济就是让它好转、平定乱世知之意)。能让乱世安定下来的人,是你么?”

大概就这意思道、、、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zhidao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版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权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调寄《临江仙》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

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

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

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

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

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

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

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

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

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殿中。

秋七月,有虹现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种种不祥,非止一端。帝下诏问群臣以灾异

之由,议郎蔡邕上疏,以为*堕鸡化,乃妇寺干政之所致,言颇切直。帝览奏叹息,因起更

衣。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归田里。后张让、赵忠、封谞、段

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帝尊信张让,

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时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张角,一名张宝,一名张梁。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

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曰:“此名

《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角拜问姓名。老

人曰:“吾乃南华老仙也。”言讫,化阵清风而去。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

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

师”。角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皆能书符念咒。次后徒众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

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称为将军;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书“甲子”二字于家中大门上。青、幽、徐、冀、荆、扬、兖、

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贤良师张角名字。角遣其党马元义,暗赍金帛,结交中涓封谞,以

为内应。角与二弟商议曰:“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

惜。”遂一面私造黄旗,约期举事;一面使弟子唐周,驰书报封谞。唐周乃径赴省中告变。

帝召大将军何进调兵擒马元义,斩之;次收封谞等一干人下狱。张角闻知事露,星夜举兵,

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申言于众曰:“今汉运将

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

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何进奏帝火速降诏,令各处备御,讨贼立功。一面遣中郎将卢

植、皇甫嵩、朱□,各引精兵、分三路讨之。

且说张角一军,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刘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汉鲁恭王之后也。当

时闻得贼兵将至,召校尉邹靖计议。靖曰:“贼兵众,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军应敌。”刘

焉然其说,随即出榜招募义兵。

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

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

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

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

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

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

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

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

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

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

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

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

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

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

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

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

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

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

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

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

大事。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

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

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

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

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祭罢天地,复宰牛设酒,聚乡中勇士,得三百余人,就桃

园中痛饮一醉。来日收拾军器,但恨无马匹可乘。正思虑间,人报有两个客人,引一伙伴

当,赶一群马,投庄上来。玄德曰:“此天佑我也!”三人出庄迎接。原来二客乃中山大

商:一名张世平,一名苏双,每年往北贩马,近因寇发而回。玄德请二人到庄,置酒管待,

诉说欲讨贼安民之意。二客大喜,愿将良马五十匹相送;又赠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以

资器用。

玄德谢别二客,便命良匠打造双股剑。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

斤。张飞造丈八点钢矛。各置全身铠甲。共聚乡勇五百余人,来见邹靖。邹靖引见太守刘

焉。三人参见毕,各通姓名。玄德说起宗派,刘焉大喜,遂认玄德为侄。不数日,人报黄巾

贼将程远志统兵五万来犯涿郡。刘焉令邹靖引玄德等三人,统兵五百,前去破敌。玄德等欣

然领军前进,直至大兴山下,与贼相见。贼众皆披发,以黄巾抹额。当下两军相对,玄德出

马,左有云长,右有翼德,扬鞭大骂:“反国逆贼,何不早降!”程远志大怒,遣副将邓茂

出战。张飞挺丈八蛇矛直出,手起处,刺中邓茂心窝,翻身落马。程远志见折了邓茂,拍马

舞刀,直取张飞。云长舞动大刀,纵马飞迎。程远志见了,早吃一惊,措手不及,被云长刀

起处,挥为两段。后人有诗赞二人曰: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初出便将威力

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众贼见程远志被斩,皆倒戈而走。玄德挥军追赶,投降者不计其数,大胜而回。刘焉亲

自迎接,赏劳军士。次日,接得青州太守龚景牒文,言黄巾贼围城将陷,乞赐救援。刘焉与

玄德商议。玄德曰:“备愿往救之。”刘焉令邹靖将兵五千,同玄德、关、张,投青州来。

贼众见救军至,分兵混战。玄德兵寡不胜,退三十里下寨。

玄德谓关、张曰:“贼众我寡;必出奇兵,方可取胜。”乃分关公引一千军伏山左,张

飞引一千军伏山右,鸣金为号,齐出接应。次日,玄德与邹靖引军鼓噪而进。贼众迎战,玄

德引军便退。贼众乘势追赶,方过山岭,玄德军中一齐鸣金,左右两军齐出,玄德摩军回身

复杀。三路夹攻,贼众大溃。直赶至青州城下,太守龚景亦率民兵出城助战。贼势大败,剿

戮极多,遂解青州之围。后人有诗赞玄德曰: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

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

龚景犒军毕,邹靖欲回。玄德曰:“近闻中郎将卢植与贼首张角战于广宗,备昔曾师事

卢植,欲往助之。”于是邹靖引军自回,玄德与关、张引本部五百人投广宗来。至卢植军

中,入帐施礼,具道来意。卢植大喜,留在帐前听调。

时张角贼众十五万,植兵五万,相拒于广宗,未见胜负。植谓玄德曰:“我今围贼在

此,贼弟张梁、张宝在颍川,与皇甫嵩、朱□对垒。汝可引本部人马,我更助汝一千官军,

前去颍川打探消息,约期剿捕。”玄德领命,引军星夜投颍川来。

时皇甫嵩、朱□领军拒贼,贼战不利,退入长社,依草结营。嵩与□计曰:“贼依草结

营,当用火攻之。”遂令军士,每人束草一把,暗地埋伏。其夜大风忽起。二更以后,一齐

纵火,嵩与□各引兵攻击贼寨,火焰张天,贼众惊慌,马不及鞍,人不及甲,四散奔走。

杀到天明,张梁、张宝引败残军士,夺路而走。忽见一彪军马,尽打红旗,当头来到,

截住去路。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

孟德。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曹嵩生操,小字阿瞒,

一名吉利。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

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

嵩急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

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信其言。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因此,操得恣意放荡。时人

有桥玄者,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见

操,言:“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

“我何如人?”劭不答。又问,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操闻言大喜。年

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

不避豪贵,皆责之。中常侍蹇硕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责之。由是,内外莫敢

犯者,威名颇震。后为顿丘令,因黄巾起,拜为骑都尉,引马步军五千,前来颍川助战。正

值张梁、张宝败走,曹操拦住,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夺得旗幡、金鼓、马匹极多。张

梁、张宝死战得脱。操见过皇甫嵩、朱□,随即引兵追袭张梁、张宝去了。

却说玄德引关、张来颍川,听得喊杀之声,又望见火光烛天,急引兵来时,贼已败散。

玄德见皇甫嵩、朱□,具道卢植之意。嵩曰:“张梁、张宝势穷力乏,必投广宗去依张角。

玄德可即星夜往助。”玄德领命,遂引兵复回。到得半路,只见一簇军马,护送一辆槛车,

车中之囚,乃卢植也。玄德大惊,滚鞍下马,问其缘故。植曰:“我围张角,将次可破;因

角用妖术,未能即胜。朝廷差黄门左丰前来体探,问我索取贿赂。我答曰:‘军粮尚缺,安

有余钱奉承天使?’左丰挟恨,回奏朝廷,说我高垒不战,惰慢军心;因此朝廷震怒,遣中

郎将董卓来代将我兵,取我回京问罪。”张飞听罢,大怒,要斩护送军人,以救卢植。玄德

急止之曰:“朝廷自有公论,汝岂可造次?”军士簇拥卢植去了。关公曰:“卢中郎已被

逮,别人领兵,我等去无所依,不如且回涿郡。”玄德从其言,遂引军北行。行无二日,忽

闻山后喊声大震。玄德引关、张纵马上高冈望之,见汉军大败,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

来,旗上大书“天公将军”。玄德曰:“此张角也!可速战!”三人飞马引军而出。张角正

杀败董卓,乘势赴来,忽遇三人冲杀,角军大乱,败走五十余里。

三人救了董卓回寨。卓问三人现居何职。玄德曰:“白身。”卓甚轻之,不为礼。玄德

出,张飞大怒曰:“我等亲赴血战,救了这厮,他却如此无礼。若不杀之,难消我气!”便

要提刀入帐来杀董卓。正是: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安得快人如翼德,尽诛世

上负心人!毕竟董卓性命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许邵评价曹操"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的具体由来

楼主,你可以参考下易中天老师在《百家讲坛》中的一段话:

*通过易中天先生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到,小时候的曹操鬼点子多,调皮捣蛋,不讨人喜欢,也不被人重视。但曹操在青年时期却受到当时最高军事长官的另眼相看,而且还得到另一个著名人物的高度评价,这个评价竟然流传千古。那么,这个著名人物是谁?他到底是怎样评价曹操的呢?

但是有一个人非常看重曹操,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太尉桥玄,太尉是什么官?三军总司令,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桥玄非常看重曹操,说曹操这个人是个难得的人才。所以桥玄找到曹操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将是一个乱世,这个乱世非“命世之才”不可,我看你就是将来平定天下的人,我桥某已经老了,我把我的妻子和我的子孙就托付给你了。那时候曹操才二十岁啊,那么桥玄为什么这样看重曹操呢?就是因为曹操虽然调皮捣蛋,不守规矩,胡作非为,但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纨绔子弟。第一,他才艺过人,文章写得好,文笔非常之好,自己就是文学家;第二,武功好,据说曹操有一次行刺张让的时候被人发现,他是用手武着戟,一边武戟一边往后退,全身而退。武艺好,而且好读书。这点非常重要,好读书,尤好兵书,跟据史书上的记载,曹操终其一生都是爱读书的,即便是行军打仗的时候也手不释卷。那么这样一个文武全才,又很狡猾,那就是乱世当中平定天下的人。

而且桥玄不但自己赏识他,还介绍他去拜见许劭,许劭是什么人呢?许劭是当时有名的鉴赏家。东汉末年有一个风气,就是要进行人物鉴赏,或者叫人物品评,一个人要成为一个人物,要出人头地,要进入上流社会,必须有著名的人物鉴赏家给他写一个鉴定,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许劭就是一个有名的鉴赏家,他在,每个月初的初一,要对当时的人物发表一次评论,就像我们现在开新闻发布会一样,每月初一,所以叫月旦评。桥玄就跟曹操说,你曹操要进入上流社会,出人头地,你一定要得到许劭的评语。那么曹操就决定去找许劭,许劭拒绝发表意见,许劭为什么拒绝发表意见呢现在我们不知道,也可能他是看不上曹操,也可能他觉得曹操这个人不好说,也可能有别的什么考虑反正不知道什么原因,许劭是死活都不肯讲。但是我们现在也不知道曹操使了一个什么手段,这个没有任何记载,但是我估计曹操是使用了一点不正当的手段,逼着许劭发表意见,许劭逼得没有办法说了一句有名的话,他说你这个人啊,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那么曹操听到这句话后的反应是什么,也就是说曹操是否认奸雄可这个评语?正史上的记载是这样的,“太祖大笑”,就是曹操一听许劭说你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就哈哈大笑,哈哈哈哈……这句话到了《三国演义》里面做了改动,改成什么呢,“操闻之大喜”。一个是大笑,一个是大喜,一字之差,有天壤之别,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了小说的肤浅,《三国演义》这个小说他是要贬低曹操的,它为了贬低曹操他不惜把大笑改成大喜。“大喜”给人的感觉就是曹操这个人好像从小立志就要当一个奸雄,听说我可以当个奸雄,他高兴得不得了!这不是事实,它也不合逻辑,你说哪有一个人从小立志我就是要当个贼,我从小就下定决心要当个强盗,我从小就立下志向要当窃国大盗,不可能的,奸雄那是逼出来的,奸雄要碰到乱世嘛,碰到乱世他当能臣当不了,他只好去当奸雄了。所以改成大喜是很肤浅的。

我们来看许劭的这个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什么意思?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你曹操如果身逢治世,那你能够成为一个能臣;你如果身逢乱世,那你就是一个奸雄。那也就是说曹操是做能臣还是做奸雄,看什么呢,看客观条件,是不是,看你处于一个什么时代。第二种解释是你曹操如果治理天下,那你就是能臣;如果扰乱天下,那你就是奸雄。成为能臣还是成为奸雄看曹操的主观愿望,所以他这一句话是有两种可能的,有两种解释的,而甚至可能许劭说的这两层意思都有。

那么曹操大笑就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我怎么会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呢,太可笑了,呵呵太可笑了,大笑。第二种是,哦,我如果处在治世就是能臣,处在乱世就是奸雄,成为一个能臣“固所愿也”,哎,打个折扣,成奸雄也不错,哈哈哈哈哈大笑。第三种,哦,我要想成能臣我就能成能臣,我想做奸雄就能做奸雄,我想治理天下我就是能臣,想扰乱天下我就是奸雄,反正我什么都能干,哈哈哈哈,这太好了。那么曹操完全有可能是这三种原因大笑,但是在我们看来曹操这个人可能是后两种原因大笑,因为曹操这个人是一定要做一番事业的,这个是肯定的,我立志要做一番事业,我要轰轰烈烈地活在这个世界上,逢治世则造福一方,逢乱世我就称霸一方,反正我不能碌碌无为地平平淡淡地了此一生。这就是我曹操,这话说到我心里去了,哈哈哈哈——。至于给我一个什么头衔,是能臣的头衔呢,还是奸雄的头衔呢,无所谓。这种无所谓的精神正是一种大气,是一种雄视天下、笑傲江湖的英雄气。所以我们说曹操虽然被称为奸雄,虽然很多人都关注到他的奸,但是我认为更本质的是雄,曹操一生都表现出了这种雄,我行我素,笑傲江湖。曹操是非常喜欢笑的,如果我们去读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书上讲到曹操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都有笑这个字。当然曹操的笑有各种各样的笑,有放声大笑,也有自我调侃的苦笑,还有讥笑,还有冷笑,甚至是充满杀机的冷笑,但是曹操始终在笑。

摘自《后汉书》的《许劭传》:

(许子将是许靖的堂兄)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若樊子昭、和阳士者,并显名于世。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郭林宗)

事迹:

……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

……劭常到颍水,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太丘。又陈蕃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劭独不往。或问其故?劭曰: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其多所裁量若此……。

……曹操微时,尝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孙盛《异同杂语》:

…….太祖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或劝劭仕,对曰:方今小人道长,王室将乱,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乃南到广陵。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劭不自安,告其徒曰: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不如去之,遂复投扬州。……其后陶谦果捕诸寓士…….。

《汝南先贤传》:

……召陵谢子微,高才远识,见劭年十八时,乃叹息曰:此则希世出众之伟人也。劭始发明樊子昭于鬻帻之肆,出虞永贤于牧竖,召李叔才乡闾之间,擢郭子瑜鞍马之吏,援杨孝祖,举和阳士。兹六贤者,皆当世之令懿也。其余中流之士,或举之于淹滞,或显之于童齿,莫不赖劭顾叹之荣。凡所拔育,显成为今德者,不可殚记。其探摘伪行,抑损虚名,则周之单襄,无以尚也…….。

评论:“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与郭林宗齐名,说明了许子将在后起“人伦”派谈士中的地位。从当时社会之最下层——“鬻帻”者,“牧竖”、“屠沽”、“邮置之役”中,拔育人才,是许、郭之所同。其不同者,郭较随和,能包含一切;许则峻名节,颇崖岸自高。豪侠如袁本初,至于卸除其华美之舆服,而后敢入郡界。子将品题之权威性,即此可见其一斑。陈仲弓为当时名士中之泰斗,陈仲举(二人均陈群之祖上)则名士之“护法”,许子将却都不与之周旋敷衍。曹孟德微时,桥公祖、何伯求均以命世之才许之,甚至以子孙相托。许子将独鄙之,在被劫持的情况下,始加以品目——“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谈锋如剑,抉其所藏,堪称快人快语。其品题荀靖、爽弟兄,假物为喻,形象鲜明。以最简单的语言——十三个字,表达最复杂的事物,听者默契于心,恍然在目。不谓之神妙得乎?其对陶恭祖的衡量,由表达里,即往知来,人伦之术,先见之明,兼而有之。谢子微叹为“希世出众之伟人”,良有以也。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人。是当时最有名的鉴赏家和

评论家。他常在每个月的初一,发表对当时人物的品评,叫“月旦评”,又叫“汝南月旦评”。无论是谁,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从此进入上层社会。曹操自然也希望得到许劭的好评。”(《品三国》23页)

当时的士人,得到许劭的好评,不仅可以进入上层社会,还是做官的捷径。

两汉和三国时期,选拔官吏是通过“察举”和“征辟”的办法进行的。由中央和地方的高级高员或王国的侯向朝廷推荐人才,经过朝廷考核后授与不同的官职,叫做“察举”;朝廷直接聘用官员称为“征”;三公、州郡直接聘用官员称为“辟”。士人为了通过“察举”和“征辟”的道路做官,必须有一定的知名度,能够有个机会宣传炒作自己,所以有些有威望的名士便从事评议人才的工作。许劭的“月旦评”便是最有权威的一个平台,其作用类似于现在人才测评机构的评级打分,他的评议为社会所公认。谁若是得到了他的好评,立刻便声名鹊起,为自己的入仕铺平了道路。到了曹丕篡位建立魏朝之后,曹丕采纳了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实行了“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中正官由各地官员兼任,把当地的士人评定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九个等级,由朝廷的吏部按级授官。这样一来,类似现在的人才测评工作,便由民营改为官营,像许劭那样的民间评议方式便吃不开了。

那么,给曹操下过“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的许劭,到底算是什么家呢?这项工作,当时叫做“人伦臧否”(音癖)(《三国志·许靖传》)或“叙人伦”(《三国志·王植传》)。按:人伦,人的品级、流品;臧否,好坏、优劣。

摘自《后汉书》的《许劭传》:

(许子将是许靖的堂兄)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若樊子昭、和阳士者,并显名于世。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郭林宗)

事迹:

……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

……劭常到颍水,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太丘。又陈蕃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劭独不往。或问其故?劭曰: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其多所裁量若此……。

……曹操微时,尝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孙盛《异同杂语》:

…….太祖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或劝劭仕,对曰:方今小人道长,王室将乱,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乃南到广陵。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劭不自安,告其徒曰: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不如去之,遂复投扬州。……其后陶谦果捕诸寓士…….。

《汝南先贤传》:

……召陵谢子微,高才远识,见劭年十八时,乃叹息曰:此则希世出众之伟人也。劭始发明樊子昭于鬻帻之肆,出虞永贤于牧竖,召李叔才乡闾之间,擢郭子瑜鞍马之吏,援杨孝祖,举和阳士。兹六贤者,皆当世之令懿也。其余中流之士,或举之于淹滞,或显之于童齿,莫不赖劭顾叹之荣。凡所拔育,显成为今德者,不可殚记。其探摘伪行,抑损虚名,则周之单襄,无以尚也…….。

评论:“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与郭林宗齐名,说明了许子将在后起“人伦”派谈士中的地位。从当时社会之最下层——“鬻帻”者,“牧竖”、“屠沽”、“邮置之役”中,拔育人才,是许、郭之所同。其不同者,郭较随和,能包含一切;许则峻名节,颇崖岸自高。豪侠如袁本初,至于卸除其华美之舆服,而后敢入郡界。子将品题之权威性,即此可见其一斑。陈仲弓为当时名士中之泰斗,陈仲举(二人均陈群之祖上)则名士之“护法”,许子将却都不与之周旋敷衍。曹孟德微时,桥公祖、何伯求均以命世之才许之,甚至以子孙相托。许子将独鄙之,在被劫持的情况下,始加以品目——“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谈锋如剑,抉其所藏,堪称快人快语。其品题荀靖、爽弟兄,假物为喻,形象鲜明。以最简单的语言——十三个字,表达最复杂的事物,听者默契于心,恍然在目。不谓之神妙得乎?其对陶恭祖的衡量,由表达里,即往知来,人伦之术,先见之明,兼而有之。谢子微叹为“希世出众之伟人”,良有以也。

回答者:nastyapple-举人五级4-2223:21

楼主,你可以参考下易中天老师在《百家讲坛》中的一段话:

*通过易中天先生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到,小时候的曹操鬼点子多,调皮捣蛋,不讨人喜欢,也不被人重视。但曹操在青年时期却受到当时最高军事长官的另眼相看,而且还得到另一个著名人物的高度评价,这个评价竟然流传千古。那么,这个著名人物是谁?他到底是怎样评价曹操的呢?

但是有一个人非常看重曹操,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太尉桥玄,太尉是什么官?三军总司令,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桥玄非常看重曹操,说曹操这个人是个难得的人才。所以桥玄找到曹操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将是一个乱世,这个乱世非“命世之才”不可,我看你就是将来平定天下的人,我桥某已经老了,我把我的妻子和我的子孙就托付给你了。那时候曹操才二十岁啊,那么桥玄为什么这样看重曹操呢?就是因为曹操虽然调皮捣蛋,不守规矩,胡作非为,但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纨绔子弟。第一,他才艺过人,文章写得好,文笔非常之好,自己就是文学家;第二,武功好,据说曹操有一次行刺张让的时候被人发现,他是用手武着戟,一边武戟一边往后退,全身而退。武艺好,而且好读书。这点非常重要,好读书,尤好兵书,跟据史书上的记载,曹操终其一生都是爱读书的,即便是行军打仗的时候也手不释卷。那么这样一个文武全才,又很狡猾,那就是乱世当中平定天下的人。

而且桥玄不但自己赏识他,还介绍他去拜见许劭,许劭是什么人呢?许劭是当时有名的鉴赏家。东汉末年有一个风气,就是要进行人物鉴赏,或者叫人物品评,一个人要成为一个人物,要出人头地,要进入上流社会,必须有著名的人物鉴赏家给他写一个鉴定,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许劭就是一个有名的鉴赏家,他在,每个月初的初一,要对当时的人物发表一次评论,就像我们现在开新闻发布会一样,每月初一,所以叫月旦评。桥玄就跟曹操说,你曹操要进入上流社会,出人头地,你一定要得到许劭的评语。那么曹操就决定去找许劭,许劭拒绝发表意见,许劭为什么拒绝发表意见呢现在我们不知道,也可能他是看不上曹操,也可能他觉得曹操这个人不好说,也可能有别的什么考虑反正不知道什么原因,许劭是死活都不肯讲。但是我们现在也不知道曹操使了一个什么手段,这个没有任何记载,但是我估计曹操是使用了一点不正当的手段,逼着许劭发表意见,许劭逼得没有办法说了一句有名的话,他说你这个人啊,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那么曹操听到这句话后的反应是什么,也就是说曹操是否认奸雄可这个评语?正史上的记载是这样的,“太祖大笑”,就是曹操一听许劭说你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就哈哈大笑,哈哈哈哈……这句话到了《三国演义》里面做了改动,改成什么呢,“操闻之大喜”。一个是大笑,一个是大喜,一字之差,有天壤之别,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了小说的肤浅,《三国演义》这个小说他是要贬低曹操的,它为了贬低曹操他不惜把大笑改成大喜。“大喜”给人的感觉就是曹操这个人好像从小立志就要当一个奸雄,听说我可以当个奸雄,他高兴得不得了!这不是事实,它也不合逻辑,你说哪有一个人从小立志我就是要当个贼,我从小就下定决心要当个强盗,我从小就立下志向要当窃国大盗,不可能的,奸雄那是逼出来的,奸雄要碰到乱世嘛,碰到乱世他当能臣当不了,他只好去当奸雄了。所以改成大喜是很肤浅的。

我们来看许劭的这个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什么意思?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你曹操如果身逢治世,那你能够成为一个能臣;你如果身逢乱世,那你就是一个奸雄。那也就是说曹操是做能臣还是做奸雄,看什么呢,看客观条件,是不是,看你处于一个什么时代。第二种解释是你曹操如果治理天下,那你就是能臣;如果扰乱天下,那你就是奸雄。成为能臣还是成为奸雄看曹操的主观愿望,所以他这一句话是有两种可能的,有两种解释的,而甚至可能许劭说的这两层意思都有。

那么曹操大笑就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我怎么会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呢,太可笑了,呵呵太可笑了,大笑。第二种是,哦,我如果处在治世就是能臣,处在乱世就是奸雄,成为一个能臣“固所愿也”,哎,打个折扣,成奸雄也不错,哈哈哈哈哈大笑。第三种,哦,我要想成能臣我就能成能臣,我想做奸雄就能做奸雄,我想治理天下我就是能臣,想扰乱天下我就是奸雄,反正我什么都能干,哈哈哈哈,这太好了。那么曹操完全有可能是这三种原因大笑,但是在我们看来曹操这个人可能是后两种原因大笑,因为曹操这个人是一定要做一番事业的,这个是肯定的,我立志要做一番事业,我要轰轰烈烈地活在这个世界上,逢治世则造福一方,逢乱世我就称霸一方,反正我不能碌碌无为地平平淡淡地了此一生。这就是我曹操,这话说到我心里去了,哈哈哈哈——。至于给我一个什么头衔,是能臣的头衔呢,还是奸雄的头衔呢,无所谓。这种无所谓的精神正是一种大气,是一种雄视天下、笑傲江湖的英雄气。所以我们说曹操虽然被称为奸雄,虽然很多人都关注到他的奸,但是我认为更本质的是雄,曹操一生都表现出了这种雄,我行我素,笑傲江湖。曹操是非常喜欢笑的,如果我们去读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书上讲到曹操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都有笑这个字。当然曹操的笑有各种各样的笑,有放声大笑,也有自我调侃的苦笑,还有讥笑,还有冷笑,甚至是充满杀机的冷笑,但是曹操始终在笑。

回答者:SHEN_wz-经理四级4-2223:32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人。是当时最有名的鉴赏家和

评论家。他常在每个月的初一,发表对当时人物的品评,叫“月旦评”,又叫“汝南月旦评”。无论是谁,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从此进入上层社会。曹操自然也希望得到许劭的好评。”(《品三国》23页)

当时的士人,得到许劭的好评,不仅可以进入上层社会,还是做官的捷径。

两汉和三国时期,选拔官吏是通过“察举”和“征辟”的办法进行的。由中央和地方的高级高员或王国的侯向朝廷推荐人才,经过朝廷考核后授与不同的官职,叫做“察举”;朝廷直接聘用官员称为“征”;三公、州郡直接聘用官员称为“辟”。士人为了通过“察举”和“征辟”的道路做官,必须有一定的知名度,能够有个机会宣传炒作自己,所以有些有威望的名士便从事评议人才的工作。许劭的“月旦评”便是最有权威的一个平台,其作用类似于现在人才测评机构的评级打分,他的评议为社会所公认。谁若是得到了他的好评,立刻便声名鹊起,为自己的入仕铺平了道路。到了曹丕篡位建立魏朝之后,曹丕采纳了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实行了“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中正官由各地官员兼任,把当地的士人评定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九个等级,由朝廷的吏部按级授官。这样一来,类似现在的人才测评工作,便由民营改为官营,像许劭那样的民间评议方式便吃不开了。

那么,给曹操下过“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的许劭,到底算是什么家呢?这项工作,当时叫做“人伦臧否”(音癖)(《三国志·许靖传》)或“叙人伦”(《三国志·王植传》)。按:人伦,人的品级、流品;臧否,好坏、优劣

另外只要你看全三国并知道品三国其实你就应该明白了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句话是谁说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句话是许邵说的,是评价曹操的。在《三国演义》里许邵评价曹操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曹操对这个评价很高兴。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今河南平舆人)。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若樊子昭、和阳士者,并显名于世。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郭林宗)。曹孟德微时,桥公祖、何伯求均以命世之才许之,甚至以子孙相托。许子将独鄙之,在被劫持的情况下,始加以品目“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在孙盛《异同杂语》中也有记载:太祖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翻译过来就是曹操经常问许邵,我是什么样的人,许邵不回答,曹操一直追问,许邵回答道:你是太平天下的能臣,乱世的奸诈英雄。

扩展资料:

月旦评是东汉末年由汝南郡人许劭兄弟主持对当代人物或诗文字画等品评、褒贬的一项活动,常在每月初一发表,故称“月旦评”。无论是谁,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世俗流传,以为美谈。因而闻名遐迩,盛极一时。月旦评虽为时不长,但在史坛和文坛上留下了深深的烙痕,以致后人对其评论纷纷,褒贬不一。由于史料较少等原因,迄今亦无专文论列,本文缀合零散资料,结合东汉末年的政治社会形势,探究月旦评的特征及其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原因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许邵

这句话最早是汝南许劭对曹操的评价。

释义:如果是在太平盛世,那么就是一个能干百的大臣;如果是在战乱之年,就是一个独霸一方的度枭雄。

曹操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知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道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版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权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作文哥_中小学生作文网_中考高考满分作文_初中作文_高中优秀作文大全 » 形容成语命世之才的意思及解释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