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拒谏饰非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拒谏饰非的意思及解释

拒谏饰非的成语故事是怎样的

荀子(邯郸籍学都)经常探讨国家政体与管理的问题,他在《荀子.成相》这篇著作中写道:人世间的灾祸,往往就是愚昧无知而陷害忠良;而对于君主来说,没有贤臣辅佐,就像瞎子无人领路,不知走向何方。

荀子接着写道:君主愚昧无知,却抄又要独断专行,苟子接着写道:君主愚昧无知,却又要独断专行,苟且胜过他人,如果群臣又不予以谏诤,这就必然要遭到不幸。如果说臣下的过失,那就是“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即是说,拒绝谏诤,掩饰过失,这就是作为臣下的愚昧和过失,而这样的臣下和主上苟同,国家必然会引起灾祸。

荀子说,什么是无能?那就是国家多弊,君主疏远贤能,接近邪僻,忠臣没有出路,君主的地位也就要转移了。

荀子又写道,什么是贤能?那就是通达于君臣之礼,对上能尊敬君主,对下能顺从民意,君主真正能听贤臣之言,这样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荀子又说,君主的罪孽往往是由于谗臣当道,贤臣隐居,zhidao愚昧加愚昧,昏庸加昏庸。这样,国家就必然要覆灭,君主必然要成为夏桀一类的贼子。

荀子这里所说的“拒谏饰非,愚而上同”,为后世许多政治家引为借鉴,汉唐时期还将此作为法律规范而列入法典之中。

【成语】:拒谏饰非

【拼音】:jùjiànshìfēi

【解释】:谏:直言规劝;饰:掩饰;非:错误。拒绝劝告,掩饰错误。

【成语故事】:

荀子(邯郸籍学都)经常探讨国家政体与管理的问题,他在《荀子.成相》这篇著作中写道:人世间的灾祸,往往就是愚昧无知而陷害忠良;而对于君主来说,没有贤臣辅佐,就像瞎子无人领路,不知走向何方。

荀子接着写道:君主愚昧无知,却又要独断专行,苟子接着写道:君主愚昧无知,却又要独断专行,苟且胜过他人,如果群臣又不予以谏诤,这就必然要遭到不幸。如果说臣下的过失,那就是“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即是说,拒绝谏诤,掩饰过失,这就是作为臣下的愚昧和过失,而这样的臣下和主上苟同,国家必然会引起灾祸。

荀子说,什么是无能?那就是国家多弊,君主疏远贤能,接近邪僻,忠臣没有出路,君主的地位也就要转移了。

荀子又写道,什么是贤能?那就是通达于君臣之礼,对上能尊敬君主,对下能顺从民意,君主真正能听贤臣之言,这样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荀子又说,君主的罪孽往往是由于谗臣当道,贤臣隐居,愚昧加愚昧,昏庸加昏庸。这样,国家就必然要覆灭,君主必然要成为夏桀一类的贼子。

荀子这里所说的“拒谏饰非,愚而上同”,为后世许多政治家引为借鉴,汉唐时期还将此作为法律规范而列入法典之中。

什么过饰非成语

文过饰非掩过饰非顺过饰非护过饰非拒谏饰非

文过饰非wénguòshìfēi

解释: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出自:《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

《庄子·盗跖》:“辩足以饰非。”唐·刘知几

《史通·惑经》:“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社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示例:其实错了就老实自己承认,倒是精神安泰的事情;~是最苦痛的勾当。◎邹韬奋《论文、杂感、随笔·硬吞香蕉皮》

近义词:讳疾忌医、涂脂抹粉

反义词:欲盖弥彰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掩过饰非yǎnguòshìfēi

释义犹言文过饰非。掩饰过失、错误。

出处李广田《〈散文三十篇〉序》:“他们想占有一切,他们的手不用以创造,而用以掩过饰非。”

顺过饰非shùnguòshìfēi

解释:谓徇私迁就而掩饰错误。

出处:《宋史·律历志十五》:“忠辅於《易》粗窥大衍之旨,创立日法,撰演新历,不敢以言者,诚惧太史顺过饰非。”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护过饰非hùguòshìfēi

解释:掩护错误、文饰过失。

出处:《清史稿·和珅传》:“和珅率对不以实,诏斥护过饰非,革职留任。”

拒谏饰非jùjiànshìfēi

解释:谏:直言规劝;饰:掩饰;非:错误。拒绝劝告,掩饰错误。形容拒绝接受别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错误。

出自:《荀子·成相》:“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近义词:文过饰非

反义词:严于律己、从善如流

拒谏饰非是何意·出自于哪?

“拒谏饰非”指拒绝别人的劝告,掩饰自己的错误。来

此典出自《荀子·成相》:“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

《成相》是荀况晚年的作品。在这自篇文章中,他借用一些历史故事,塑造了他理想中的圣王和贤相的形象百。文中写到:君主喜欢忌妒和处处都想胜过臣下,这样大臣度们就没法进行规劝了,必然要遇到灾祸。君主评论臣下的过错,要看他所做的事是否违背了尊崇君主,安定国家和推崇贤知人。君主拒绝规道劝,掩饰自己的错误,臣下阿谀奉承、附和君主的意思,国家就必然遭到灾祸。

康熙王朝中济世的历史原型

历史上尚无可考,系电视剧《康熙王朝》杜撰人物。

一、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历史原型:济世是清代顺治、康熙两代帝师,原为明末崇祯皇帝钦点状元。

二、注意:清朝谢济世并非剧中济世的原型,剧中的济世为两代帝师,明末状元,而谢济世(1689年-1755年)是清朝文学家,字石霖,号梅庄,广西全州县龙水镇桥渡村人,康熙四十七年,举乡试第一。

康熙五十一年(1712),中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卷入文字狱而被罢官,从未当过帝师。

扩展资料:

雍正四年(1726年),官至浙江道监察御史,参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并“列举十罪”,雍正将奏章掷还,而谢济世还坚持要上疏。雍正帝发现谢济世所劾与李绂所劾内容完全一致,认为谢济世是受了李绂、蔡珽的指使,命令广西提督、署巡抚事韩良辅调查。刑部尚书励杜讷问谁是指使者?他答以“孔、孟”。是年被发往阿尔泰军前效力,讲学著书不辍。

雍正七年(1729)振武将军、顺承郡王锡保搜查谢济世的居所,因为注疏《大学》、《中庸》毁谤程朱获罪,且对时政“恣意谤讪”,帝尤愤怒《注》中所云:“拒谏饰非必至拂人之性,骄泰甚矣”,十月入狱,狱中“欲自毙,绝粒五日”,但未死成,史称“谢济世注大学案”。

十一月二十七日,同陆生楠绑赴刑场,陆生楠先被斩首,此时刑官问谢济世:“汝见否?”济世答道:“吾见矣!”锡保在刑场才宣读圣旨:“谢济世从宽免死,交与顺承王锡保,令当苦差效力赎罪”,留军前效力。

清高宗即位,召济世回京,任为江南道御史。乾隆三年,授湖南粮道。乾隆八年正月,向湖南巡抚许容当面揭发李澎、樊德贻等两知县劣迹。许容反向朝廷诬告。户部侍郎阿里衮、孙嘉淦办理此案。补授湖南驿盐长宝道。乾隆九年(1744)六月,蒋溥密奏其谬附舆论,最后以老病致仕。乾隆二十年(1755年)家居十二年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谢济世

一、电视剧《康熙王朝来》中的历史原型:济世是清代顺治、康熙两代帝师,原为明末崇祯皇帝钦点状元。历史上尚无可考。

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第六集有关济世的剧情主要如下:

鳌拜得寸进尺,向孝庄皇太后提议改换帝师,称魏承谟告他圈地乃是诬陷,孝庄皇太后为大局计,准鳌拜所请,同意鳌拜提议的帝师人选,但同时又要鳌拜提议魏承谟出任外省自巡抚。康熙将鳌拜捕杀侍卫之事记恨在心,魏东亭终于为他寻得一个报复的机会。吴良辅为了给义父鳌拜的生日送贺礼,偷窃宫廷宝物,被康熙抓住,并以监守自盗为名,棒责吴良辅。鳌拜领来新任帝师济百世拜见孝庄皇太后,却被告吴良辅被棒打,火速赶往,吴良辅已死。济世跪地请命,度康熙只好称师,但对他教学不满,济世却以先帝之师要挟。孝庄提醒康熙,济世并非等闲之辈,要把他当作磨刀石,磨练自己。

康熙王朝中济世的历史原型是清代顺治康熙两代帝师,原为明末崇祯皇帝钦点状元。

济世是康熙的第二任老师,魏承谟之后,伍次友之前。此人有些迂腐,但却不乏傲骨,由鳌拜引荐,却从不卑恭,难怪此人名曰济世。康熙对他甚为不满,济世却以先帝之师要挟,孝庄也提醒康熙,济世并非等闲之辈,要把他当作磨刀石,磨练自己。

历史原文:鳌拜得寸进尺,向孝庄皇太后提议改换帝师,称魏承谟告他圈地乃是诬陷,孝庄皇太后为大局计,准鳌拜所请,同意鳌拜提议的帝师人选,但同时又要鳌拜提议魏承谟出任外省巡抚。康熙将鳌拜捕杀侍卫之事记恨在心,魏东亭终于为他寻得一个报复的机会。吴良辅为了给义父鳌拜的生日送贺礼,偷窃宫廷宝物,被康熙抓住,并以监守自盗为名,棒责吴良辅。鳌拜领来新任帝师济世拜见孝庄皇太后,却被告吴良辅被棒打,火速赶往,吴良辅已死。济世跪地请命,康熙只好称师,但对他教学不满,济世却以先帝之师要挟。孝庄提醒康熙,济世并非等闲之辈,要把他当作磨刀石,磨练自己。

谢济世(1689年-1755年),字石霖,广西全州县龙水镇桥渡村人。谢济世从小聪明过人,12岁曾代父作《观风制艺》,著有《梅庄杂著》,《大学注》,《经义评》,《西北域记》等。在雍正年间,谢济世铁骨铮铮,嫉恶如仇,为民请命,不畏权贵。一生四次被诬陷,三次坐牢,两次丢官,一次陪斩,一次充军,历尽坎坷,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宋人范仲熊说:“(辽天祚帝)拒谏饰非,穷奢极欲,盘于游畋(打猎),信用谗谄,纪纲废弛,人情怨怒,故金人

D

本题考查考生对朝代兴亡的认识和百阅读理解能力。从材料可以归度纳辽灭亡的两个原因,即知“统治者的腐败”和“金人的进攻”,从而判道断A、B、c都是正确的,材料中并没有内出现“宋金容夹攻”辽的叙述,故D项错误。

最全成语辨析

最全成语辨析

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本词易误用为贬义。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易误用为贬义。5、差强人意:差,稍微地。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易误解为“不如人意”。6、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7、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形容书籍极多。形容的对象仅指书。8、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9、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易误用成“不负众望”。10、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也可写作“重振旗鼓”。此词不能用作贬义。11、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12、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贬义。13、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不能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为空之意。14、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本词应与“不约而同”也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15、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应与“无可厚非”区别开来,“无可厚非”意为不可过分指责。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16、莫衷一是: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使用时要注意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17、鞭辟人里:里,里头;辟,透彻。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使用时要注意语境,不要随便滥用。如:“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很全面,可谓鞭辟入里。”这一句就因误用成语犯了前后不一致的毛病。18、刮目相看:《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吴国大将吕蒙听从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中抽出时间读书,学问大进,取得令人惊奇的成绩。鲁肃说:“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说明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别人。注意本成语一般用来指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19、不足为训:训,准则。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如:“他这种做法实在不足为训。”注意不能将这里的“训”理解为“教训”。20、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该词前面不能再加任何的数量词。21、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不能误用作贬义。22、仁者见仁:指对同一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相同。本词使用也要注意语境。

“在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要仁者见仁,以便达成协议共识。”这句中的成语属于误用,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当然不能“仁者见仁”,否则就不能“达成共识。”23、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24、不稂不莠:稂,狼尾草。全词比喻人不成才,没有出息。不能望文生义误用作褒义。25、附庸风雅:附庸,追随;风雅,多指才学。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不能误用作褒义。26、含英咀华:咀,咀嚼;英、华,花朵。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欣赏、领会诗文的精华。使用时注意本词领会的对象。27、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片言只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多用作贬义。28、无所不为: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多用作贬义。29、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到了很高的境地。使用时不能只看其表层意思。30、狗尾续貂: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的后面。后也用来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的续作前后好坏不相称。本词一般用作贬义,用于自称含自谦义。31、休戚与共:休,欢乐;戚,忧伤。彼此间忧喜和祸福共同承担,指同甘共苦。注意不能将本词与“息息相关”混淆,后者只比喻关系密切面无同甘共苦之义。32、过犹不及:“犹,如同。事情做得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不要错误地理解为做得太不够了。33、穷形尽相: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不要把它误解成原形毕露之义。34、贻笑大方:大方,有见识的内行。让有见识的内行见笑。“大方”是理解本词的关键。35、数典忘祖:典,典籍,指古代的礼制、历史。数典忘祖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无知。36、鹿死谁手:鹿,原比喻政权,后亦比喻争逐的对象。鹿死谁手原指谁获得政权,后泛指谁获得胜利。37、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建筑物的华丽。注意本词形容的对象。38、炉火纯青:纯,纯粹。道家炼丹,炉中的火焰由红色转成青色时即为火候到家。比喻功夫达到纯熟、完美的境界。注意本词语用的对象。39、洛阳纸贵: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比喻广泛流传,风行一时。不能将本词只理解成物价上涨。40、天马行空:天马,神马。马的奔驰如同腾空飞行。多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垫豪放,不受拘束。41、风声鹤唳: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溃,溃兵听到风声鹤叫都疑为追兵。形容惊慌疑惧。不能只按字面意思理解。42、馨竹难书:罄,尽,空;竹,指竹简。罄竹难书指即使把竹简写尽了也写不完累累罪恶。比喻罪恶很多,难以说完(贬义词)。例:“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难书。”43、望穿秋水:秋水,比喻眼睛。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44、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本词只用于自谦。45、炙手可热:炙,烧,烤。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多含贬义。使用时要注意适用的对象。46、屡试不爽: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注意不能将词义理解反了。47、韦编三绝: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多次断绝。形容读书勤奋。48、捉襟见肘:见,同“现”。原指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来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49、粉墨登场:妆扮好了,登场演戏。今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50、饮鸩止渴:鸩,一种毒酒。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计后果。使用时注意这是个贬义词。51、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贬义词)52、管中窥豹:通过竹管子的小孔来看豹,只看到豹身上一块斑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有时同“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53、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删去。)54、道路以目:形容百姓慑于暴政,在路上相见,不敢交谈,敢怒不敢言,只能以目示意。55、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56、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57、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多用作贬义词。58、不瘟不火:指戏曲表演非常沉稳,既不沉闷乏味,也不火爆。(注意使用的对象)59、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多用作贬义。60、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61、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多用作贬义。62、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褒义词)63、大快朵颐:形容食物鲜美,吃得很满意。(注意形容的对象)64、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65、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多用作贬义。66、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之从迷惑中醒悟或彻底觉悟。67、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没有文化。68、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69、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人勤劳。(褒义词)70、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褒义词)71、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了以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72、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7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了出来。在句子中使用时,不能与“笑”字重复。74、悬壶济世:指行医救助生灵。(壶,药壶也,注意该词的使用对象)75、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贬义词)76、越俎代庖:厨子不做饭,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所管的事情。77、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78、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多用一贬义的语境中)79、见异思迁:一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80、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81、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82、因人成事:指依*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83、每况愈下:指情况愈来愈坏。

84、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义词)85、一团和气:态度温和,没有原则。(多用作贬义)86、曲高和寡:曲调高深,通跟着唱的人很少,现比喻议论或艺术作品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87、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88、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贬义词)89、改弦更张: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90、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91、拒谏饰非:拒绝别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错误。(贬义词)92、不孚众望:不使大家信服。不能理解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负众望)93、间不容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94、下车伊始:指官吏初到任所。95、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96、如坐春风:比喻受到教育。(不要望文生义)97、自怨自艾:本义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已改正。现在只指自己悔恨,不包括改正的意思。(艾:治理,惩治)98、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贬义词)99、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100、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褒义词)


作文哥_中小学生作文网_中考高考满分作文_初中作文_高中优秀作文大全 » 形容成语拒谏饰非的意思及解释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