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稀世之珍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稀世之珍的意思及解释

百官是根据什么说(琴)“稀世之珍也”

【原文】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翻译】工之侨得到一块好的桐木,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象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乐师说:“(这琴)不古老。”官府便把琴退还回来。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世上的事情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含有极其罕见稀有的意思的词语是什么

【百尺无枝】:比喻罕见的大而有用之材。

【百年难遇】:百年也碰不到。形容罕见或很不容易碰到。

【才怀隋和】:才:才能;百隋:隋侯珠,春秋时代非常名贵的宝珠;和:和氏璧,春秋时极有名的宝玉。形容具有罕见的才能。

【超世拔俗】:超出当代,不同凡俗。度形容人的思想、品德、言行等境界极高,当世罕见。

【瑰宝奇珍】:瑰宝:稀世之珍宝;奇:罕见的。形容珍异难得的宝物。

【黄河水清】: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金壶墨汁】:指极其珍贵知罕见的书画用品。

【旷古未有】:旷古:自古道以来所没有的。自古以来从来不曾有过。形容极为罕见。

【奇珍异玩】:奇异罕见的珍宝。

【天下奇闻】:奇闻:罕见的见闻。天下少有的令人惊奇的事情。

【闻所未闻】:闻:听到。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见。

【希世之珍】:希世:世上希回有;珍:宝物。世间罕见的珍宝。比喻极答宝贵的东西。

【稀世之珍】:世间罕见的珍宝。比喻极宝贵的东西。

【珍禽奇兽】:珍:贵重的;奇:特殊的。珍奇的飞禽,罕见的走兽。

【珍禽异兽】:珍奇的飞禽,罕见的走兽。同“珍禽奇兽”。

稀世什么什么成语

稀世之宝

【拼音】:xīshìzhībǎo

【解释】:稀世:世所稀有。世上稀有的珍宝。

【出处】: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当时卿相及好事者,得居寀父子图障卷簇,家藏户宝,为稀世之珍。”

【示例】:难道zhidao你不希望我们中国人的艺术品在外国人眼里被看作~吗?★何力力《落日夏威夷》

【近义词】:无价之宝、价版值连城

【反义词】:鸡毛蒜皮

【语法】:作宾语;指稀罕的东西

稀世之珍

【拼音】:xīshìzhīzhēn

【解释】:世间罕见的珍宝。比喻极宝贵的东西。

【出处】: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当时卿相及好事者,得居寀图障卷簇,家藏户宝,为稀世之珍。权”

【示例】: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9回:“见那丸色如金黄,润若渥丹,小如芥子,重逾铜钱,端的~。”

【近义词】:希世之珍

【语法】:作宾语;指稀罕的东西

稀世之珍[xīshìzhīzhēn]

生词本

基本释义

世间罕见的珍宝知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空谷足音

百科释义

稀世之道珍,世间罕见的珍宝。比喻极内宝容贵的东西。出自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当时卿相及好事者,得居寀图障卷簇,家藏户宝,为稀世之珍。”

稀世之珍[xīshìzhīzhēn]

生词本

基本释义

世间copy罕见的珍宝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空谷足百音

百科释义

稀世之珍,世间罕见的珍宝。比度喻极宝贵的东西。出自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知:“当时卿相及好事者,得道居寀图障卷簇,家藏户宝,为稀世之珍

“稀世之珍”与“希世之珍”哪个正确?做何解释?

“希世百之珍?”是正确的。

意思是:比喻极宝贵珍贵的东西。

释义:

希世:世上希有;珍:宝物。世间罕见的珍宝。比喻极宝贵的东西。

出处:

元·欧阳玄《题紫微老人大字歌》度:“家藏有此希世珍。”

近义词:

奇珍异宝、希世之宝

造句:里面装满了富可敌国的财富和一批希世之珍。

元帅可将烛光熄灭,便验得此镜实为希世之珍了。

初花之御肩冲回,乃是唐时的古物,传言为希世之珍,果然名不虚传。

着实称得上希世之珍,琳琅满目。

大丈夫纵横世间,最要紧答的便是身有骨气,倘是别人之物,纵是希世之珍,亦当掉头不顾,方显矫矫独立,卓尔不群。

小罐茶八大大师是哪些?

这八位大师分别为:林振传、张成仁、邹炳良、魏月德、谢四十、王顺明、戚国伟、林乃荣。

一、林振传,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

福鼎白茶,福建省福鼎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主要品种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具有白茶性清凉,消热降火,消暑解毒等特点。

二、张成仁,滇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

云南红茶简称滇红,属红茶类。由汉族茶农创制于民国年间。产于云南省南部与西南部的临沧、保山、凤庆、西双版纳、德宏等地。

以大叶种红碎茶拼配形成,定型产品有叶茶、碎茶、片茶、末茶4类11个花色。其外形各有特定规格,身骨重实,色泽调匀,冲泡后汤色红鲜明亮,金圈突出,香气鲜爽,滋味浓强,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鲜亮,加牛奶仍有较强茶味,呈棕色、粉红或姜黄鲜亮,以浓、强、鲜为其特色。制作采用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先经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烘烤等工序制成成品茶。

三、邹炳良,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四、魏月德,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传承人,铁观音始祖魏荫第9代嫡孙。

乌龙茶(oolongtea),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

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

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主要生产地区是福建省安溪县等地。

五、谢四十,黄山毛峰制作技艺传承人,黄山毛峰传统制作技艺第49代传承人。

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又称徽茶。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

每年清明谷雨,选摘良种茶树“黄山种”、“黄山大叶种”等的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六、王顺明,武夷岩武夷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武夷岩茶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

武夷山大红袍,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乃岩茶之王,堪称国宝,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以精湛的工艺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被誉为“武夷茶王”。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为千年古树,九龙窠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产量稀少,被视为稀世之珍。

七、戚国伟,西湖龙井茶(浙江省)制茶大师。

龙井茶,浙江省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特级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

2001年,国家质监总局正式批准“龙井茶”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八、林乃荣,福州茉莉花茶窨制技艺传承人。

茉莉花茶(JasmineTea),又叫茉莉香片,属于花茶,茶胚为绿茶,成品将茉莉花去除,亦属于绿茶的一种,已有1000多年历史。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为福建福州??,其茶香与茉莉花香交互融合,有“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的美誉,茉莉花茶是花茶的大宗产品,产区辽阔,产量高,品种丰富。

八位大师分别是:

林振传: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知

张成仁:滇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

邹炳良: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

魏月德: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传承人,铁观音始祖魏荫第9代嫡孙

谢四十:黄山毛峰制作技艺传承人,黄山毛峰传统制作技艺第49代传承人。

王顺明:武夷岩武夷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武夷岩茶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

戚国伟:西湖龙井茶道(浙江省)制茶大师。

林乃荣:福州茉莉花茶窨制技艺传承人

拓展资料:

2017年,一则小罐茶的广告大片霸占了央视内的屏幕,向来只分种类的茶行业从未如此用力打造一个品牌。伴随小罐茶互联网营销一同而来的是懂茶人的质疑。

小罐茶声称特别邀请到了中国八大名茶中最具代表性的8位泰斗级制茶大师,包括西湖龙井制茶大师戚国伟、黄山毛峰传统制作技艺第49代传承人谢四容十、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邹炳良等。

2017年1月,小罐茶?在济南恒隆广场3层的全球首家TeaStore正式开业。

参考资料:小罐茶-百度百科

小罐茶八大大师分别是:王顺明:所制的茶是武夷大红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夷岩武夷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武夷岩茶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

邹炳抄良:所制的茶是普洱茶,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原勐海茶厂厂长、总工程师。

戚国伟:所制的茶是西湖龙井,西湖龙井茶(浙江省)制茶大师。

高碰来:所制的茶是铁观音袭,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溪乌龙茶制作技艺传承人。

谢四十:所制的茶是黄山毛峰,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山毛峰制作技艺传承人,黄山毛峰传统制作技艺第49代传承人。

林乃荣百:所制的茶是茉莉花茶,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福州茉莉花茶窨制技艺传承人。

林振传:所制的茶是福鼎白茶,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国家茶叶标准技度术委员会委员。

张成仁:所制的茶是滇红,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滇红茶问制作技艺传承人。

拓展资料:

小罐茶声称特别邀请到了中国八大名茶中最具代表性的8位泰斗级制茶大师,包括西湖龙井制茶大师戚国伟、黄山毛峰传统制作技艺第49代传承人谢四十、中国普洱茶终答身成就大师邹炳良等。

八位大师基本上都是各自领域里的泰斗,享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参考资料:

小罐茶八大制茶大师介绍

小罐茶八位大师分别是“邹炳良、王顺明、戚国伟、谢四十、魏月德、林乃荣、林振传、张成仁”,

他们所制作的茶品分别是“普洱、大红袍、西湖龙井、黄山zd毛尖、铁观音、福州茉莉花茶、福鼎白茶、滇红茶”。

八位大师基本上都是各自领域里的泰斗,享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拓展资料

2017年,一则小罐茶的广告大片霸占了央视专的屏幕,向来只分种类的茶行业从未如此用力打造一个品牌。伴随小罐茶互联网营销一同而来的是懂茶人的质疑。

小罐茶声称特别邀请到了中国八大名茶中最具代表性的8位泰斗级制茶大师,包括西湖龙井制茶大师戚国伟、黄山毛峰传统制作技艺第属49代传承人谢四十、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邹炳良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小罐茶

1、邹炳良:所制的茶是普洱茶,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原勐海茶厂厂长、总工程师。

2、王顺明:所制的茶是武夷大红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夷岩武夷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武夷岩茶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

3、戚国伟:所制的茶是西湖龙井,西湖龙井茶(浙江省)制茶大师。

4、高碰来:所制的茶是铁观音,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溪乌龙茶制作技艺传承人。

5、谢四十:所制的茶是黄山毛峰,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山毛峰制作技艺传承人,黄山毛峰传统制作技艺第49代传承人。

6、林乃荣:所制的茶是茉莉花茶,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福州茉莉花茶窨制技艺传承人。

7、林振传:所制的茶是福鼎白茶,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国家茶叶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

8、张成仁:所制的茶是滇红,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滇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

拓展资料

2017年,一则小罐茶的广告大片霸占了央视的屏幕,向来只分种类的茶行业从未如此用力打造一个品牌。伴随小罐茶互联网营销一同而来的是懂茶人的质疑。

小罐茶声称特别邀请到了中国八大名茶中最具代表性的8位泰斗级制茶大师,包括西湖龙井制茶大师戚国伟、黄山毛峰传统制作技艺第四十九代传承人谢四十、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邹炳良等。

2017年1月,小罐茶在济南恒隆广场3层的全球首家TeaStore正式开业。

企业愿景:让中国茶重新走向世界。

企业使命:做中国好茶,做好中国茶。

企业文化:坚守精品主义,用细节成就伟大。

参考资料:小罐茶官网

《工之侨献琴》 同一把琴,一年后靠什么成为“稀世之珍”?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语言的简洁性:写琴的音质优美,仅用“金声而玉应”五字,既概括又形象;写国工和乐官对琴的评价,只用“弗古”和“希世之珍也”两个短句来表现他们的无知,其余与故事主旨无关的话一概不提。全文不足130字,文字也比较浅显,却给人良多启示。从整个故事结果看,似抨击权贵“泥古重饰”,不求名实,黑白不分,真伪不辨;又似暗讽权贵不识人才,甚至埋没、排斥人才;还似寄寓着对待任何事情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假象迷惑的深意。从工之侨两次献琴而结果不同来看,本文又似在告诫人们做人要实事求是,做事则不能不讲方法。

故事的讽刺性:从整篇文章来看,作者讽刺的是那种厚古薄今的好古情结。我们可以说这篇文章讽刺了那些重外表而不重实质内容的人,但它讽刺的并非那些看重“华丽的”、“幽雅的”、“高贵的”或者“时髦的”等外表,而看重的是“古香古色”。文中几次出现“断纹”、“古款”、“埋诸土”、“期年出之”等等暗示性的词语,这些做法不过是为了验证那些故作姿态的“国工”是否以“古色古香”作为判定好琴的标准。后来的事实证明果然如此。换一句话说,就是通过同一张琴前后的不同遭遇,辛辣地讽刺世人不以事物本身的优劣论其价值,而一味“贵古贱今”的狭隘价值观点;嘲弄达官贵人的愚顽无知和以优为劣、好假恶真的世风。乐器鉴赏家对同一张琴的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表现了被扭曲的价值取向。也可以说,作者借这个故事,讽刺了当政者厚古薄今、是古非今的荒谬态度和重名轻实、是假非真的错误做法。

寓意的现实性:工之侨看透了乐师们的鉴赏眼光,但并没有停留在这件事上,而是引伸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即人们往往不重实质而只重表面,甚至以优为劣、好假恶真。评价一架琴,岂能单以“古”作为标准呢?因为“古”与琴本身质量的好坏并无必然的联系。这种“唯古是尊”的观念,足以反映出当时某些人的愚昧无知和迂腐守旧。与古人这种盲目“崇古”相近似,当今社会也有一些人崇尚“名牌”,似乎只要是名牌货,便认为一定是好的,决无次品、劣品。结果有的奸商利用了信奉名牌者的这种心理,盗用名牌商标,大量制造和销售伪劣商品,居然有不少人盲目抢购,末了只能是上当受骗,后悔不迭。联系现实,更引人深思:包装是不是必要的?怎样才能做到内外兼备?

三个如剧的品味

造假的喜剧:一架天下最美好的琴,只因“弗古”,便被打入冷宫;而一旦改头换面,乔装打扮,却成了“稀世之珍”,这不能不使人感到滑稽可笑。

爱假的悲剧:评价一张琴,不是听其音色和共鸣,而是看其是否“古”,而对其“古”又是真假不辨,只要有“断纹”,有“古窾”,有泥土,就叫做“古”,一旦成为了古琴,就是稀世之宝,真是盲目到了极点。这岂只是工之侨的琴的悲哀!

悲剧中的悲剧:国工的后裔将其恶习发扬光大,传承下来渐成人的通性,即希望成功者系才貌双全之人。偏偏上帝又不那么宽厚,给才呢则不赋貌,使得人群中又多了一部分乏貌的成功者,或有貌匮才的自鸣者。人的外貌终究难改,纵使美容也不可能将方脸变成圆脸,豆挤眼变成牛眼,无奈只有哀叹或去当蒙面高参了。为何人总是不论才而先貌相,为何没有人去试图改变,为何上帝不把人变为同一个样子呢——这样世上的伟人会增加几十倍。有人用文字去沟通情感,隐藏了自己;有人用网络交往,隐藏了自己……这样用虚伪去掩饰更大的虚伪,真是悲剧中的悲剧。

《工之侨献琴》选自明代刘基的寓言专著《郁离子》。

刘基,字伯温,浙江处州青田县南田(现属浙江文成县)人。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卒于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中进士,三年后步入仕途,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江浙行省都事等官。由于与执政者意见不合,大概于至正十四年(1354)便弃官归里。至元十八年(1358),朱元璋攻下金华、括苍,再三聘请刘基出山。经过一番考虑之后,他于至元二十年(1360)到了应天府(南京),向朱元璋陈述“时务十八策”,从此成了朱元璋的主要谋士,终于辅佐朱元璋完成了削平群雄、灭亡元朝、统一中国的大业。明朝建立后,他又帮助朱元璋制订出一系列政策法令;当时重要的规章制度,大都出于其手。朱元璋尊他为“帝师”,为“老先生”,称赞他“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可媲美汉初的张良。任之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为诚意伯。他为人“性刚嫉恶,与物多忤”,每“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明史》本传)。终因执法严明,得罪丞相李善长和权贵胡惟庸,洪武四年便告老还乡。洪武七年因胡惟庸的诬陷而被羁留南京,次年被送还乡,不久便“忧愤疾作”而死。

刘基不仅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的诗、词、文都有很高的造诣,成了明初一大家。清人沈德潜《明诗别裁》中说他的诗“独标高格,时欲追逐杜(甫)、韩(愈),放超然独性,允为一代之冠”。《郁离子》是一部寓言专著。明人吴从善在《郁离子序》中曾对书名作了这样的解释:“夫郁郁,文也;明两,离也。郁离者,文明之谓也。非所以自号,其意谓天下后世者若用斯言,必可底文明之治耳”。在这部书中,“郁离子”是一个假托的人物,作者常常借他的口来表述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慨。中学语文课本新编入的《工之侨献琴》就是其中的一篇。

《工之侨献琴》这则寓言故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具有强烈的爱憎和尖锐的政治针对性。

文章开篇写工之侨制作了一种稀世之乐器,并自以为是天下最好的琴。工之侨将琴献给主管礼乐的官府,却被号称“国工”的音乐大师,以“弗古”为由弃还。工之侨只好改弦更张,伪装古董。文章叙述了工之侨伪装的经过:先请漆工绘制了“断纹”,再请刻字工刻了“古窾”,然后装在匣子里埋在地下,经过一年才拿出来。这说明工之侨把这件事做得很精心。献琴的方法也很巧妙,他不直接去献,而是“抱以适市”,让别人重价买了去献,结果当年的弃物成了“希世之珍”。最后,工之侨慨叹道:“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这就是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一个“悲哉世也”的呼声,道出了时代的弊病和危机,显示作者强烈的爱憎和尖锐的政治敏感。“莫不然矣”就深刻说明这种重虚名的现象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少数现象,而是渗透于社会各个阶层的一种弄虚作假的风气。

二是它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在我国历史上献宝不被赏识的事例并不罕见,《韩非子》中所记的卞和献璞于楚王就是一例。卞和献璞,因为玉在璞中,美质尚未外露,一般人无法看到它的光采,因而不为楚王所赏识,就这一点说,似乎还情有可原。但工之侨献琴,其美却袒露在外,只要稍加拨弄,便可鉴别,因此,良琴的见弃,不是因为它的长处未现,而是由于“国工”的偏见,由于价值观念的倒置。工之侨第二次献琴成功,是因为他是一个十分清醒的、聪明的智士,他用同一张琴嘲弄了太常、国工、贵人、乐官等人。这些人并不看重琴的质量的好坏,也不懂得它的好坏,而只看古不古,古,就是“希世之珍”,而对所谓的“古”,又是真假莫辨,只要有“断纹”,有“古窾”,有泥土味,就叫做“古”真是盲目到了极点。《工之侨献琴》一文,表面上看写的是琴的遭遇,实际上是写人。作者借工之侨伪造古琴试探索世风的机智,讽刺了元末一帮缺乏见识,不重真才实学而只重虚名的虚伪之人,其寓意是十分鲜明而深刻的。

三是形式活泼,形象生动。

中国古代寓言,数量十分可观,但多散见于群书之中,而寓言专著,则寥若晨星。《郁离子》每篇都是一则独立的寓言故事。《工之侨献琴》全文虽仅120字,人物却有好几个,形象刻画生动,妙趣横生。文章最后写工之侨不愿毁掉自己的真诚,不愿随波逐流,最后决定跑到山里去,这是作者的一种自喻,认为那里才能保持高尚的品德。文章或用递进手法,如从“献之太常”到“献诸朝”,从“使国工视之”到“乐官传视”;或用对比手法,如“弗古,还之”与“世之珍也”的对比,很好地表现了当时败坏的社会风气,进一步讽刺了鼓励人们弄虚作假的封建统治者。

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而不是从浮华的外表来下结论。只有本质上是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学会变通地适应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

理解:本文是刘基《郁离子》中的一篇寓言。文中以工之侨二次献琴的不同遭遇,揭露了社会上评价、判断事物优劣仅凭外表,而非依据内在品质的现象,告诫人们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蒙蔽。文末“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的感叹是值得人们深省的,其寓意至今还能给人以启迪与警戒。

总之,这则寓言以工之侨献琴为线索,通过同一张琴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遭遇,对盲目崇古而不重实际的不良社会风气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全文言近旨远,推理严密,议论精辟;富有形象性,亦谐亦庄,妙趣横生。

启示:不要被外在假象所迷惑,要看清内在本质。这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故事情节读懂其中的寓意,“启示”也就容易谈了。


作文哥_中小学生作文网_中考高考满分作文_初中作文_高中优秀作文大全 » 形容成语稀世之珍的意思及解释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