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穷唱渭城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穷唱渭城的意思及解释

穷什么是什么成语

穷家富路、

穷态极妍、

穷亲泼故、

君子固穷、

计穷百力极、

溯源穷流、

穷岁累度月、

穷鼠啮狸、

穷困潦倒、

穷源朔流、

其味无穷、

民穷财尽、

穷根寻叶、

穷鼠齧貍、回

穷形尽致、

格物穷理、

穷形极相、

穷奸极恶、

穷愁潦倒、

势穷力蹙、答

尽日穷夜、

词穷理尽、

永世无穷、

守约居穷、

穷开头的成语:

穷年没世、

穷大失居、

穷而后工、

穷不失义、

穷侈极奢、复

穷追不舍、

穷兵黩武、

穷理尽妙、制

穷思毕精、zd

穷经皓首、

穷寇勿迫、

穷天极地、

穷搜博采、

穷幽极微、

穷形尽相、

穷荒绝徼、

穷兵极武、

穷极凶恶、

穷贵极富、

穷巷掘门、

穷极无聊、

穷陬僻壤、

穷山恶水、

穷则思变、

穷猿投林、

穷思极想、

穷凶极恶、

穷追猛打、

穷原竟委、

穷侈极欲

包含渭城的诗句

渭城zhidao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李白《送别》

渭城桥头酒新熟,金鞍白马谁家宿。——崔颢《杂曲歌辞·渭城少年行》

此生无复阳关梦,不怕樽前唱渭城。——陆游《春思》

回风度雨渭城西,细草新花踏作泥。——岑参《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

渭城寒食罢,送客归远道。——韩翃《送李明府赴滑州》

漂漂东去客,一宿渭城边。——杨凝《夜泊渭专津》

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刘禹锡《与歌者何戡》

微风和暖日鲜明,草色迷人向渭城。——温庭筠《偶题》

泗水逸周鼎,渭城辞汉盘。——苏轼《甘露寺》

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悲。——黄庭坚《题阳关图二首》

岂是从容唱渭城,个中当有不平鸣。——范成大《咏河市歌者》

不堪未属别一杯酒,长听佳人泣渭城。——苏辙《李公麟阳关图二绝》

渭城景色朝朝是,不用丹青李伯时。——胡寅《留别王元治师中谭纯益三首》

《渭城曲》

年代:唐作者:王维百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

年代:明作者:靳学颜

春风送客渭城西,折柳亭前落日低。

骢马渐随尘影没,黄鹂飞上戍楼啼。

《杂曲歌辞·渭城少年行》

年代:唐作者:崔颢

洛阳二月度梨花飞,秦地行人春忆归。扬鞭走马城南陌,

朝逢驿使秦川客。驿使前日发章台,传道长安春早来。

棠梨知宫中燕初至,葡萄馆里花正开。念此使人归更早,

三月便达长安道。长安道上春可怜,摇风荡日曲道河边。

万户楼台临渭水,五陵花柳满秦川。秦川寒食盛繁华,

游子春来喜见花。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版台日半斜。

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贵里豪家白马骄,

五陵年少不相饶。双双挟弹来金市,两两鸣鞭上渭桥。

渭城桥头酒新熟,金鞍白马谁家宿。可怜锦瑟筝琵琶,

玉台清酒就君家。小妇春来不权解羞,娇歌一曲杨柳花。

《渭城曲》最后一句为什么千古流传写清楚

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唐代大诗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等边塞名篇。《阳关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估计在“安史之乱”以后,据《资治通鉴》至德元年(756)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边兵大量内调,此诗约作于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无疑,当他送别友人临近分别时,诗人不会不考虑到战争将对他们今后产生的影响。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节物风光,描绘了平平常常的景色,却充满诗情画意。三四句表达了对友人一篇深挚的情谊。但是,在一些权威的辞书和教材中对后两句均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朋友,再干了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解释明显带有主观随意性,没有真实反映出王维如此造句所想表达的深意,更没有揭示出此两句在表达上的佳妙之处。首先,作出了这样浅显直白的解释,本诗显的似乎并无新意,与他在这一时期的同类作品相比也无特别之处,只能算是一首很平常的送别诗,这与后人将之一直誉为唐诗“压卷之作”的称谓显然是不相符的,其中必然隐赋有某种其他的寓意,而我们却一直尚未予以重视而挖掘出来;其次,这是一首送友人去守护边疆的诗,面对战争的残酷无情,曾经到访过边塞的诗人相当了解,“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一般不可能说出“你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这样的话去伤害友人且触犯诗谶——这未免太不合乎情理;再说,从诗句的本身意义上分析,友人也并非一定要等到出了“阳关”后才看不到诗人,出了“渭城”不同样也就看不到诗人了吗?事实上,即便友人真到了边疆安西,他同样也能遇见来自家乡的“故人”,如岑参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中就这样写到:“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那么,“阳关”一词在这首诗中的特殊意义又会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诗人这两句其实是运用了逆挽(即叙事题材的“倒叙”)并结合了省略的写作手法,引导读者的思绪跟随年青的友人一起奔赴疆域,然后历经万种艰险,最后凯旋而归时,而“我”——现在的这个送行者却恐怕因年老多病已不在人世了……历史的真实是,诗人在送走友人后不满六年(于761年)便真的与世长辞了!我们已无法知道他们后来是否能重新相逢,但“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王维的这两句诗多少能反映出友人那漫长的戎马生涯与思者的无奈。因此,诗中的“西出阳关”并非是指友人不久后走出了阳关,而应该是指将来友人完成任务胜利返回时路经“阳关”。长期以来,“西出阳关”一直被简单理解为友人走出了阳关,但是在这里却是真正的“一语双关”:它按着时空的发展次序有着两幅截然不同的场景,第一幅“西出阳关”是指友人在征途中刚刚走出了阳关,渭城在东,阳关在西,是谓“西面出去”,一般人们均持此种观点;另一幅“西出阳关”就是指友人在经历许千辛万苦,完成了任务凯旋而归时离开了阳关,渭城仍在东,阳关仍在西,却是谓“西面出来”,诗人的本意就是如此。可见,常人都把友人从“西面出来”误解成了从“西面出去”了!不难理解,面对各自分离后的茫茫未知前途,不禁会引起诗人的无边遐想,而这种思绪一旦跨越了时空和个人后,便会产生出扣人心弦的意境,有着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诗人正是为此成功地进行了时空的转换和压缩。必须指出,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走向西域的通道,同时也是军事要塞。“玉门关”外基本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而“阳关”内则完全属于唐朝的领土。在诗人看来,只有将来友人能走出了“阳关”后方才真正表明他是平安回来了。我们从元代《阳春白雪集》中大石调《阳关三叠》词中可以发现,古人其实一直就是这样诠释的:“…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故此,准确完整地诠释这首诗应该是这样的:

朋友

请再干了这杯酒

待你将来凯旋而归

西出阳关的时候

恐怕已不能再看到我了啊

惟有这

渭城的细雨

青青的客舍

以及随风而舞的扬柳

还会像今天一样

在此恭侯

看!这哪里像是诗人在送别友人,这分明就是友人在送诗人呀!诗人王维正是高超地运用了这种逆挽的写作手法,籍助于时空的转换,将国家的安危、战争的残酷、朋友的情谊、人生的苦短紧紧地揉合在了一起,情景交融,达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其实,在王维的诗歌里也曾多次采用了这种语法结构,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就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在与“阳关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山中送别》诗中我们也同样能领会到诗人在此方面的匠心独运:“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的这种语法技巧甚至对后来诗人也有启示意义,如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诗中“想得家中夜深座,还应说着远行人”两句,就不难感觉受到了他的影响。重新认识王维《阳关曲》的重要意义,使我们再次强烈感受到:作为一位诗人,只有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紧紧地血脉相连,才能够创造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伟大作品。诗人王维清楚地了解战争的无情,也深知友人的远征可谓九死一生,更明白此次分离或许就意味着永别。但他依然为友人祝福,期待着友人能平安归来,盼望着国家从此走向和平昌盛——即便自己可能已等不到那一天的到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不仅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更饱含着他对国家和平安宁的美好祝愿!——这正是“阳关曲”千百年来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句子,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的这首诗之所以另有一题为《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按白居易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由于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在唐代便被谱成了《阳关三叠》,后来又被编入乐府,成为饯别的名曲,历代广为流传。

三四两句写惜别,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会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关心,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他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仅仅只是属于行者的。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诗的前二句,作者运用了起兴的手法,这是自《诗经·小雅·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来,文学作品表现惜别之情时常用的意象。后两句将深切的惜别、关切、担忧等复杂的感情寄寓在“劝酒”这一举动之中。“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言朋友所去之地陌生,二言那里人迹稀少;三言朋友自此一别,则知己难求。如此,则对友情的珍惜,对离别的无奈,对朋友的关切,尽蕴于杯中了。所谓“惜别意悠长不露”,情真意切而不说破。明代李东阳在《麓堂诗话》中说:“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

成语穷什么没什么

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穷兵极武】穷:竭尽;极:用尽。极力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穷本极源】穷:寻求到尽头。探求事物的本源。

【穷不失义】义:礼义。虽然穷困,但不失礼义。

【穷波讨源】穷:尽。追根寻源。多用于比喻深入研究学问。

【穷侈极奢】穷:极,尽;奢:奢侈。极端奢侈,尽情享受,荒淫腐化。

【穷侈极欲】穷:极,尽;侈:奢侈。极端奢侈,尽情享受,荒淫腐化。

【穷愁潦倒】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穷困愁苦,失意消沉。形容读书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

【穷村僻壤】穷:贫穷;僻:偏僻。荒远偏僻的地方。

【穷唱渭城】指穷的时候才唱《渭城曲》。

【穷池之鱼】穷池:失水之池。比喻处境非常困难的人。

【穷大失居】指居大位者骄奢无度,必复灭而失所居。后形容多而不适用。

【穷当益坚】空:穷困。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

【穷达有命】指穷困或通达皆由命定。

【穷儿暴富】穷人骤然发了大财。比喻学问大增。

【穷而后工】工:精巧,精彩。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

【穷儿乍富】乍:骤然。指原来很穷的人骤然富有起来。多指因不正当手段而暴富。

【穷富极贵】形容极其富贵。

【穷工极变】穷:极。形容十分精巧而变化多端。

【穷根究底】究:查究;底:底细。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穷贵极富】形容极其富贵。

【穷工极巧】形容工艺极其精巧。

【穷工极态】穷:极。形容极其精致。

层出不穷

渭城曲的诗意是什么?

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全诗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语言抒发别情,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深永,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zd勤传唱,并成为流传千古的名曲。

扩展资料

原文

渭城曲

王维(唐代)内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白话译文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诗题又名“送元二使安西”。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元二奉朝廷之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容因作这首七绝。

《渭城曲》原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去边疆时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它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古曲。现代艺人童丽有一张同名音乐专辑《渭城曲》,收录了13首现代歌曲,以古典曲风演绎了诗歌中所描绘的惜别之情。

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解】

1、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咸阳市。

2、浥:湿润。

3、客舍:旅馆。

4、柳色:柳象征离别。

5、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

【韵译】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评析】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又名《送元二使安西》。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煌。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或名《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句,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所谓《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渭城曲》原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去边疆时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它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知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古曲。现代艺人童丽有一张同名音乐专辑《道渭城曲》,收录了13首现代歌曲,以古典曲风演绎了诗歌中所描绘的惜别之情。

(以上是百度百科的内容)

我的赏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专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右丞的诗,向来是唯美而强调画面的。古来折柳送别。面对离别——相比数天可将满世界游遍的现代人而言——古人是郑重的。此地一别,不知何时能再相见。惜别之意流露言表属,再无他言,只是祝酒一杯,“欲行不行各尽觞”,纵有再多不舍,只是就此别过。

渭城朝雨浥轻尘中的渭城指什么地方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出自:《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原文: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赏析:

诗人一起笔,就渲染了一个明朗清新而又令人心情润泽舒畅的送别环境。一场小雨,一洗往日尘土飞扬的浑浊,道路也润泽如酥,“客舍”更青了,“柳色”更绿了,惜别之情更浓了。

简短几个字,清晰地点出了送别的时间——清晨,送别的地点——渭城,送别的环境——“客舍青青柳色新”。

仿佛就是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朋友营造了一个湿润洁净清爽的早晨,为后面写送别场面巧设了一个大的背景。

诗人在后两句中没有叙说告别场面,也没有描述依依惜别的深情,而是截取了饯行酒宴上的一个特写镜头,劝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杯酒无论如何是要喝的,因为“西出阳关”就“无故人”了。出了阳关,“君”无故人,那诗人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截取饯别宴席即将结束的劝酒词,凝离别深情于美酒之中,运笔非凡。一杯酒,一杯情,杯干了,情却难以了结。一个“更”字,一个“尽”字,饱含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特别是最后一句,诗人不说朋友远去的忧伤,也不写分别的哀愁,而是用“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含蓄委婉、浓郁深沉的感叹来抒写离情别绪,令人越品越觉得余韵不绝。

这首著名的送别诗,古往今来赢得无数读者的赞誉。诗中有情有景,情景交融。送别场面明晰,送别情意浓郁。这首诗在当时就被配上乐曲,广为传唱。

诗作配曲传唱后曾先后被命名为《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成了历代送别诗词曲的代名词。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注释:

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3、浥(yì):润湿。

4、客舍:旅馆。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5、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扩展资料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用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

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伤心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厚友谊的一杯浓郁的酒。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友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关心,包含着对前路珍重的祝愿。


作文哥_中小学生作文网_中考高考满分作文_初中作文_高中优秀作文大全 » 形容成语穷唱渭城的意思及解释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