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作文初一散文作文:鸣沙山上驼铃声
鸣沙山上驼铃声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育红初级中学 初一•十班 王轩宇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八月二十二日,大约上午11时前后,我们乘火车从兰州到了敦煌,在宾馆稍事休息后,就直奔敦煌的鸣沙山。 小 荷 作文网 www.zww.cn
鸣沙山在敦煌市南,离敦煌不太远。又叫神沙山、沙角山。整个山体由红、黄、绿、黑、白的小米状沙粒堆积而成。这种沙子就是被誉为鸣沙山三宝之一的“五色沙”。 鸣沙山东起莫高窟崖顶,西到党河水库,东西共长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山高数十米;山形美观,峰似刀刃,远看连绵起伏,如神龙盘卧;显现的气势而又壮观;鸣沙山似金子般灿黄,绸缎一样柔软,恬静而秀丽,是敦煌一处著名的景点。
我们要去鸣沙山游览的时间正值中午,太阳光灼耀着人的眼睛,把什么东西都反射出刺眼的白光,半天才能适应下来。不大一会,我们就在街头找到了直达鸣沙山的公共汽车,坐在去鸣沙山的车上,看着街上摩肩接踵,衣著时尚的人们,望着两侧家家相连的商店和不时掠过的几栋高楼,汽车很快地驶出了敦煌市区,奔驰在两侧树木郁郁葱葱,道路宽阔的道路上;又过了一会,我透过车顶头的车窗,远远望见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沙山”,和在它之后还是一眼看不到边的“沙山群”。
生长在关中的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巨大的“沙山”,一下子被这样巨大的“沙山”所倾倒。那山脊似刀刃,山体似流水,光滑无凹凸。金子般的色彩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娴静、伫立在那里千万年的“沙山”,令我陶醉。车到了山下,,进入了一个仿古的大门,以后是放眼无际的大沙漠,很是壮观。
在水泥地面上走了几步后,脚底下全是沙砾。我看着这一把把的细沙是如此的可爱,忍不住抓了一把,然而,又迅速的把它扔掉,因为这沙子早已被太阳晒得滚烫滚烫的。这时我忽然才想到,在沙漠中不戴墨镜,眼睛可受不了。辛亏我早有准备,于是就戴上墨镜在沙漠中行进。
突然,在我们身后传来一声怪叫,我忙转回头看,见那个牵了几只骆驼的人准备要走,刚才,这几只大家伙是跪下的。
骆驼,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温顺。再者给人留下的记忆就是高大的身躯,健壮的四条长腿,以及两座肉乎乎、毛蓬蓬的驼峰。我试探性的骑上去,当第一匹骆驼懒洋洋的站起来之后,接着是第二匹、第三匹……然后到我这匹。我拉了一下手中的缰绳,这匹骆驼也跟着是后腿“呼”的一下支起来,然后又摇摇晃晃的站起前腿;我坐在上面,心里不由得有点怕摔下来。一开始骆驼是在水泥路面上走,每走一步就发出一声“咯噔”的脚步声,我也在骆驼背上颠一下,后来它走到了沙地里时,就平稳多了,此时我这才体味到骆驼不亏是“沙漠之舟”的称号。
走了一会儿,向前的路开始变成斜坡,依然默默而行的骆驼,在沙地上留下了一排排、一个个脚印;“叮噹、叮噹”的驼铃,响彻在大漠上,很有些异域风光。上山的路线是环绕山体螺旋而上的,转过几个大弯后,驼队停了下来,因为剩下的一段登山路太陡了,需游客自己攀登。
接下来上山的路,是一长阶奇陡的木梯,没有什么办法,只好爬。过了好一阵子,走了一大截路,本以为已经差不多了,没想到走过的路与全程相比,还差得远着呐!
烈日当头,刚出来的汗马上就蒸发了;不知怎么,沙子也扬起来,撒人一脸。在绵绵细沙中,我们走一步退半步,只觉得沙子好似水般从腿两侧流过,只见向上走却不见有所登高。我们气喘噓嘘的爬着,终于到了山顶。我看上来走的路,也找不见在那。可想起刚刚还高不可攀的沙峰,现在就在我脚下,放眼远方,只见沙山蜿蜒,重重叠叠,不由得我心里涌起一种自豪感。
在鸣沙山上,游人的主要活动就是“滑沙”。我们一个人拿一只长方形木制滑沙板,坐稳后顺沙坡向下滑去,起先速度较慢,可越滑越快,满眼金色飞速流动,耳边隐约传来“隆、隆”的击鼓声,还没来得及细听,我就滑到了底。
对鸣沙山的鸣响之谜,古人难以理解,只好用传说故事来解释。如今进入科学发达的时代,人们对鸣沙山的鸣响之谜,进行了科学的探讨和推测,主要有三种解释:
一是静电发声。鸣沙山的沙粒在人为或风力的推动下向下流动时,含石英晶体的沙粒互相摩擦,产生静电,静电放电时发出声响,声响汇集,声大如雷。
二是共鸣放大。沙山群峰之间形成谷壑,这是天然的共鸣葙。流沙下泻时发出的摩擦声或放电声引起共振,又经过天然共鸣葙的共鸣,放大的音量形成巨大的回声。
三是摩擦发声。天气炎热时,沙粒特别干燥,而且温度增高,稍有摩擦,沙粒就可发出爆裂声,众声汇合一起,响声便轰轰隆隆。
下了鸣沙山,我们的驼队沿着山角前进,巨大的沙山将我们“包围”了起来,四面沙山,重重叠叠,我由不得又赞叹起大自然这鬼斧神工。
驼队停在了一个好似牧场样的地方,牵驼人告诉我们,月牙泉就在前面,但要步行过去,在他指点下,我们向前又走了一小会,翻过了一个小沙丘,便走进一片人工养植林,这里绿树成荫,碧草遍地,成了游人休憩之地。穿过人工养植林,我们又回到沙漠地带,两座沙山中自然形成了一条“走廊”,绕过这个沙丘,远远就望见了月牙泉。
月牙泉被鸣沙山的沙漠环绕着,南北长100米,宽处有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的地方可达5米。湖面的形状酷似一弯新月。月牙泉古称“沙井”,俗称“药泉”。从汉代起便为敦煌八景之一的“月牙晓彻”。
在月牙泉的旁边,紧挨着还有一系列小规模的古建筑,在庞大的沙山包围中,它显得那么渺小,似乎马上就会被风沙所埋没。可在流动的金色中,却那么鲜明,形成一种别样的色彩,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月牙泉水面0•88公顷,平均水深3米,虽处于流沙之中,却“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千万年来,顽强保留在此间的土地上,碧如翡翠,清澈晶滢,水质纯净甘甜,《敦煌杂钞》中说:“沙夹风而飞响,泉映月而无尘。终古光音,仙灵灵境,来游者留恋不能去。”其景色优美令人交口称道。月牙泉的奇异之处便是四周被沙山环绕,流沙与泉源之间尽隔数十米却相安无事,千百年来,鸣沙山和月牙泉共处,沙漠和泉水共生,也属罕见。在年降水量只有40毫米,蒸发量高达2400毫米的环境中,泉水不枯;在大风和尘沙的肆虐下,沙不进泉也蔚为世间奇观。月牙泉是怎样形成的呐?今人有四种解释:
一、是古河道的残留湖。二、断层滲泉。三、风日蚀湖。四、人工挖掘。
对这神奇的泉水,我迫不及待的疾走过去,近前仔细欣赏。泉边,绿树葱密,枝叶掩映,一湖澄澈的泉水,展现在我的眼前。它无声无息的躺在那里,像一位娴静的淑女。湖面上水波漣漪,岸边是树木婆娑,好景美不胜收。
月牙泉早在汉代就是游览胜地,唐代时,这里有船舸,泉边有庙宇。泉南有一组古扑典雅,错落有致的古建筑,是游人的休息之地。一个美丽的月牙泉,再加上一组古朴的古建筑,曾成了多少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夕阳西下,沙漠被染成了橙色,坐在驼背上,听着“叮噹、叮噹” 的驼铃,看着眼前这无法来形容的景色,我想:这也许就是我身在异域的天堂。
—————————————————————————————
作者所在学校:渭南市临渭区育红初级中学 初一•十班
作者通信地址:渭南市胜利大街105号 邮编:714000
辅导老师:张晶媚
——————————————————————————————————
点评:如此成熟流畅的,如此华丽的辞藻,让我们惊讶不已。少年作家,由此诞生啊!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育红初级中学 初一•十班 王轩宇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八月二十二日,大约上午11时前后,我们乘火车从兰州到了敦煌,在宾馆稍事休息后,就直奔敦煌的鸣沙山。 小 荷 作文网 www.zww.cn
鸣沙山在敦煌市南,离敦煌不太远。又叫神沙山、沙角山。整个山体由红、黄、绿、黑、白的小米状沙粒堆积而成。这种沙子就是被誉为鸣沙山三宝之一的“五色沙”。 鸣沙山东起莫高窟崖顶,西到党河水库,东西共长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山高数十米;山形美观,峰似刀刃,远看连绵起伏,如神龙盘卧;显现的气势而又壮观;鸣沙山似金子般灿黄,绸缎一样柔软,恬静而秀丽,是敦煌一处著名的景点。
我们要去鸣沙山游览的时间正值中午,太阳光灼耀着人的眼睛,把什么东西都反射出刺眼的白光,半天才能适应下来。不大一会,我们就在街头找到了直达鸣沙山的公共汽车,坐在去鸣沙山的车上,看着街上摩肩接踵,衣著时尚的人们,望着两侧家家相连的商店和不时掠过的几栋高楼,汽车很快地驶出了敦煌市区,奔驰在两侧树木郁郁葱葱,道路宽阔的道路上;又过了一会,我透过车顶头的车窗,远远望见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沙山”,和在它之后还是一眼看不到边的“沙山群”。
生长在关中的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巨大的“沙山”,一下子被这样巨大的“沙山”所倾倒。那山脊似刀刃,山体似流水,光滑无凹凸。金子般的色彩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娴静、伫立在那里千万年的“沙山”,令我陶醉。车到了山下,,进入了一个仿古的大门,以后是放眼无际的大沙漠,很是壮观。
在水泥地面上走了几步后,脚底下全是沙砾。我看着这一把把的细沙是如此的可爱,忍不住抓了一把,然而,又迅速的把它扔掉,因为这沙子早已被太阳晒得滚烫滚烫的。这时我忽然才想到,在沙漠中不戴墨镜,眼睛可受不了。辛亏我早有准备,于是就戴上墨镜在沙漠中行进。
突然,在我们身后传来一声怪叫,我忙转回头看,见那个牵了几只骆驼的人准备要走,刚才,这几只大家伙是跪下的。
骆驼,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温顺。再者给人留下的记忆就是高大的身躯,健壮的四条长腿,以及两座肉乎乎、毛蓬蓬的驼峰。我试探性的骑上去,当第一匹骆驼懒洋洋的站起来之后,接着是第二匹、第三匹……然后到我这匹。我拉了一下手中的缰绳,这匹骆驼也跟着是后腿“呼”的一下支起来,然后又摇摇晃晃的站起前腿;我坐在上面,心里不由得有点怕摔下来。一开始骆驼是在水泥路面上走,每走一步就发出一声“咯噔”的脚步声,我也在骆驼背上颠一下,后来它走到了沙地里时,就平稳多了,此时我这才体味到骆驼不亏是“沙漠之舟”的称号。
走了一会儿,向前的路开始变成斜坡,依然默默而行的骆驼,在沙地上留下了一排排、一个个脚印;“叮噹、叮噹”的驼铃,响彻在大漠上,很有些异域风光。上山的路线是环绕山体螺旋而上的,转过几个大弯后,驼队停了下来,因为剩下的一段登山路太陡了,需游客自己攀登。
接下来上山的路,是一长阶奇陡的木梯,没有什么办法,只好爬。过了好一阵子,走了一大截路,本以为已经差不多了,没想到走过的路与全程相比,还差得远着呐!
烈日当头,刚出来的汗马上就蒸发了;不知怎么,沙子也扬起来,撒人一脸。在绵绵细沙中,我们走一步退半步,只觉得沙子好似水般从腿两侧流过,只见向上走却不见有所登高。我们气喘噓嘘的爬着,终于到了山顶。我看上来走的路,也找不见在那。可想起刚刚还高不可攀的沙峰,现在就在我脚下,放眼远方,只见沙山蜿蜒,重重叠叠,不由得我心里涌起一种自豪感。
在鸣沙山上,游人的主要活动就是“滑沙”。我们一个人拿一只长方形木制滑沙板,坐稳后顺沙坡向下滑去,起先速度较慢,可越滑越快,满眼金色飞速流动,耳边隐约传来“隆、隆”的击鼓声,还没来得及细听,我就滑到了底。
对鸣沙山的鸣响之谜,古人难以理解,只好用传说故事来解释。如今进入科学发达的时代,人们对鸣沙山的鸣响之谜,进行了科学的探讨和推测,主要有三种解释:
一是静电发声。鸣沙山的沙粒在人为或风力的推动下向下流动时,含石英晶体的沙粒互相摩擦,产生静电,静电放电时发出声响,声响汇集,声大如雷。
二是共鸣放大。沙山群峰之间形成谷壑,这是天然的共鸣葙。流沙下泻时发出的摩擦声或放电声引起共振,又经过天然共鸣葙的共鸣,放大的音量形成巨大的回声。
三是摩擦发声。天气炎热时,沙粒特别干燥,而且温度增高,稍有摩擦,沙粒就可发出爆裂声,众声汇合一起,响声便轰轰隆隆。
下了鸣沙山,我们的驼队沿着山角前进,巨大的沙山将我们“包围”了起来,四面沙山,重重叠叠,我由不得又赞叹起大自然这鬼斧神工。
驼队停在了一个好似牧场样的地方,牵驼人告诉我们,月牙泉就在前面,但要步行过去,在他指点下,我们向前又走了一小会,翻过了一个小沙丘,便走进一片人工养植林,这里绿树成荫,碧草遍地,成了游人休憩之地。穿过人工养植林,我们又回到沙漠地带,两座沙山中自然形成了一条“走廊”,绕过这个沙丘,远远就望见了月牙泉。
月牙泉被鸣沙山的沙漠环绕着,南北长100米,宽处有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的地方可达5米。湖面的形状酷似一弯新月。月牙泉古称“沙井”,俗称“药泉”。从汉代起便为敦煌八景之一的“月牙晓彻”。
在月牙泉的旁边,紧挨着还有一系列小规模的古建筑,在庞大的沙山包围中,它显得那么渺小,似乎马上就会被风沙所埋没。可在流动的金色中,却那么鲜明,形成一种别样的色彩,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月牙泉水面0•88公顷,平均水深3米,虽处于流沙之中,却“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千万年来,顽强保留在此间的土地上,碧如翡翠,清澈晶滢,水质纯净甘甜,《敦煌杂钞》中说:“沙夹风而飞响,泉映月而无尘。终古光音,仙灵灵境,来游者留恋不能去。”其景色优美令人交口称道。月牙泉的奇异之处便是四周被沙山环绕,流沙与泉源之间尽隔数十米却相安无事,千百年来,鸣沙山和月牙泉共处,沙漠和泉水共生,也属罕见。在年降水量只有40毫米,蒸发量高达2400毫米的环境中,泉水不枯;在大风和尘沙的肆虐下,沙不进泉也蔚为世间奇观。月牙泉是怎样形成的呐?今人有四种解释:
一、是古河道的残留湖。二、断层滲泉。三、风日蚀湖。四、人工挖掘。
对这神奇的泉水,我迫不及待的疾走过去,近前仔细欣赏。泉边,绿树葱密,枝叶掩映,一湖澄澈的泉水,展现在我的眼前。它无声无息的躺在那里,像一位娴静的淑女。湖面上水波漣漪,岸边是树木婆娑,好景美不胜收。
月牙泉早在汉代就是游览胜地,唐代时,这里有船舸,泉边有庙宇。泉南有一组古扑典雅,错落有致的古建筑,是游人的休息之地。一个美丽的月牙泉,再加上一组古朴的古建筑,曾成了多少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夕阳西下,沙漠被染成了橙色,坐在驼背上,听着“叮噹、叮噹” 的驼铃,看着眼前这无法来形容的景色,我想:这也许就是我身在异域的天堂。
—————————————————————————————
作者所在学校:渭南市临渭区育红初级中学 初一•十班
作者通信地址:渭南市胜利大街105号 邮编:714000
辅导老师:张晶媚
——————————————————————————————————
点评:如此成熟流畅的,如此华丽的辞藻,让我们惊讶不已。少年作家,由此诞生啊!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