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作文初一杂文作文:论四大名著之三国篇
(一) 忠
《三国演义》是一部忠诚的赞歌,诸葛亮、周瑜、张飞、赵云、黄忠等等,这些名将都是当之无愧的“三国第一忠臣”!所以说三国,真是“千言万语,尽在忠字里”。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人生在世,不尽忠诚非好汉,如果说一个人做不到忠诚的话,那我想他(她)也就枉为人了。想当初岳飞为国尽忠,万死不辞,对国家忠心耿耿;忆当年卓文君敢于与司马相如私奔,可见其对司马相如爱情的忠诚;思当时梁山泊上好汉为兄弟出生入死,一人有难,众人来救,他们对朋友是忠诚的……相比之下,三国中的人物也是毫不逊色:许攸在被迫前往曹营时,给了刘备这样的承诺:一定不为曹操效力,果然,他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表明了他的忠诚;关羽深受曹操厚待,心怀感激,但感激归感激,他却从未为其效力,后来甚至还过五关,斩六将,让曹操损兵折将;诸葛亮更是可歌可泣,为了刘备,为了蜀汉政权,他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心可表日月,其忠更是成为千古美谈。 小 荷 作文网 www.zww.cn
三国真的是一部忠的赞歌,如果说三国里没有“忠”,我不敢说黯然失色,但至少是少了一大亮点啊!我想,倘若真没了“忠”这一核心之一,那或许《三国演义》就少了点意义。
(二) 智
在三国中,如果少了点智慧,那是万万不可的。当“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时,任何一方缺少智慧,就随时都有被吞并的危险,若是他们手下少了几个足智多谋的人做军师出谋划策,那么恐也难成气候。所幸的是,这三位霸主不乏智慧,而他们的手下更是智者如云,高手云集,各为其主,争千秋霸业。
说到智者,那首先得说那三位霸主了:刘备、孙权、曹操。
刘备有收买人心之智。刘备可以说是最有人缘的皇帝了。当初鲁肃也列了个《隆中对》,不过这其中并没有刘备,而是荆州的刘表。刘备算是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一匹黑马。不过,也正是这个程咬金,这匹黑马,通过不断地收买人心,从而使自己变成了一股足以对孙权、曹操构成威胁的新势力。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成为了千古美谈,其实我觉得,刘备的智慧正是体现在这里。不错,刘备当初的确是诚心诚意地去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共谋天下大事。可这请来请去,却连个面也没见着,若换是其他人,也许早就令请高明了,但刘备还依然坚持,我不否认,刘备确是求贤若渴,希望请得真人出山,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大业。可是,这左请右请就是请不出来,干吗还那么死心眼啊?这天下的谋士多得是,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多请几个,还怕敌不过他一个诸葛亮?再说了,这没了“卧龙”,不还有个“凤雏”嘛!干吗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啊!我觉得刘备这么做,真的是一举两得,一方面可以感动诸葛,将他收入自己帐下;另一方面,就是明摆着告诉大家:我,刘备,爱惜人才,只要是人才,哪怕让我拉下老脸请你出山,都无所谓。这样一来,大家不都往他那儿涌,人心不都被他收买了嘛!还有后来,他和诸葛亮同吃同住,两人亦师亦友,;再后来,他为赵云摔自己的儿子,还说:“差点损我一员大将!”当然,这其中有做秀的成分,也不排除他是真心的可能,但不管怎么说,这一切的一切,都帮他收买了人心,为他后来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再说孙权,孙权有守业之智。“守业更比创业难”,而孙权,却用他的聪明才智,很好地守住了祖宗的这份基业。说到孙权守业,实属不易,他随机应变,力保自己不守损害。他长期实行“孙刘联盟”,与刘备共同抗击曹操,可却又时不时搞一次叛变,向曹操俯首称臣,保全自己。有人说,孙权是“墙头草”,两头倒,不过我却认为,这恰恰就是他守业的聪明之处,总是把事情“含糊化”,让对手或盟友弄不清楚他的想法,并且不永远跟一方结盟。他懂得“在战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关系”。左右摇摆,反而更好地保护住了东吴政权,让东吴更加安全。
现在,再来说说曹操。曹操拥有的,是识人之智。他求贤若渴,不断发现人才,为自己所用,协助自己,让自己成为三股势力中最强、最具有势力的一股。他能够赏识人才,并让他们各尽其长,就足以证明他的识人之智。不过,曹操太残暴,轻视生命,随意杀害人才,不知有多少人才死于他手,这点我实在不大欣赏。
最后,我们来说说最具有智慧的谋士吧——诸葛亮、周瑜。诸葛亮可谓天下无双的智者,通过《草船借箭》、《舌战群儒》这些故事就可以看出来,他还制造了“木牛流马”,真是个全才!他的谋略与智慧令人闻风丧胆,以至于死后还能吓跑司马懿。然而,周瑜与之相比,就逊色多了,他不如诸葛亮有智慧,闹出了“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笑话,后来又被诸葛亮三气给气死了,死前只能感叹:“既生瑜,何生亮?”可怜啊!实际上,周瑜也很有智慧,要不怎么会和黄盖上演苦肉计,又设计利用蒋干、曹操之手除了蔡瑁二人呢?只可惜人外有人,他终还是败在了诸葛亮之手。
除《三国演义》外,陈寿还著了一本《三国志》,然《三国志》应为《三国“智”》也!
(三) 诈
古人云:“兵不厌诈”也,三国时代也是充满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用欺诈的手段骗取了荆州,他错了吗?或许在诚信方面,他确实错了,不过为自己争一块地,并且能够善待百姓,于人于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易中天老师曾给了曹操两个字的评论:“奸雄”。不错,曹操的确是个英雄,但他是个奸诈的英雄。
曹操真是奸诈得不得了,表面上匡扶汉室,是个君子,可事实上谁不知道,背地里他是借这个幌子来助自己成大业!他架空皇帝,大权独揽,所谓的皇帝只不过是他手中的棋子,一个傀儡罢了,事实上一点权利都没有,就跟坐牢被囚禁差不多。徒有虚名,而无实权。当了还不如不当。然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雄曹操,虽说是老谋深算,可却频频败在了他人之手。
火烧赤壁时,曹操大败于孙刘之手;而黄盖诈降、蒋干劝降周瑜,不料被反咬一口,错杀两员大将时,又败在了周瑜之手。可怜的曹操呀!
见此,不得不仰天长叹:“了然如神,天机更深,尔虞我诈,实难预料!”
《三国演义》是一部忠诚的赞歌,诸葛亮、周瑜、张飞、赵云、黄忠等等,这些名将都是当之无愧的“三国第一忠臣”!所以说三国,真是“千言万语,尽在忠字里”。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人生在世,不尽忠诚非好汉,如果说一个人做不到忠诚的话,那我想他(她)也就枉为人了。想当初岳飞为国尽忠,万死不辞,对国家忠心耿耿;忆当年卓文君敢于与司马相如私奔,可见其对司马相如爱情的忠诚;思当时梁山泊上好汉为兄弟出生入死,一人有难,众人来救,他们对朋友是忠诚的……相比之下,三国中的人物也是毫不逊色:许攸在被迫前往曹营时,给了刘备这样的承诺:一定不为曹操效力,果然,他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表明了他的忠诚;关羽深受曹操厚待,心怀感激,但感激归感激,他却从未为其效力,后来甚至还过五关,斩六将,让曹操损兵折将;诸葛亮更是可歌可泣,为了刘备,为了蜀汉政权,他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心可表日月,其忠更是成为千古美谈。 小 荷 作文网 www.zww.cn
三国真的是一部忠的赞歌,如果说三国里没有“忠”,我不敢说黯然失色,但至少是少了一大亮点啊!我想,倘若真没了“忠”这一核心之一,那或许《三国演义》就少了点意义。
(二) 智
在三国中,如果少了点智慧,那是万万不可的。当“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时,任何一方缺少智慧,就随时都有被吞并的危险,若是他们手下少了几个足智多谋的人做军师出谋划策,那么恐也难成气候。所幸的是,这三位霸主不乏智慧,而他们的手下更是智者如云,高手云集,各为其主,争千秋霸业。
说到智者,那首先得说那三位霸主了:刘备、孙权、曹操。
刘备有收买人心之智。刘备可以说是最有人缘的皇帝了。当初鲁肃也列了个《隆中对》,不过这其中并没有刘备,而是荆州的刘表。刘备算是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一匹黑马。不过,也正是这个程咬金,这匹黑马,通过不断地收买人心,从而使自己变成了一股足以对孙权、曹操构成威胁的新势力。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成为了千古美谈,其实我觉得,刘备的智慧正是体现在这里。不错,刘备当初的确是诚心诚意地去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共谋天下大事。可这请来请去,却连个面也没见着,若换是其他人,也许早就令请高明了,但刘备还依然坚持,我不否认,刘备确是求贤若渴,希望请得真人出山,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大业。可是,这左请右请就是请不出来,干吗还那么死心眼啊?这天下的谋士多得是,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多请几个,还怕敌不过他一个诸葛亮?再说了,这没了“卧龙”,不还有个“凤雏”嘛!干吗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啊!我觉得刘备这么做,真的是一举两得,一方面可以感动诸葛,将他收入自己帐下;另一方面,就是明摆着告诉大家:我,刘备,爱惜人才,只要是人才,哪怕让我拉下老脸请你出山,都无所谓。这样一来,大家不都往他那儿涌,人心不都被他收买了嘛!还有后来,他和诸葛亮同吃同住,两人亦师亦友,;再后来,他为赵云摔自己的儿子,还说:“差点损我一员大将!”当然,这其中有做秀的成分,也不排除他是真心的可能,但不管怎么说,这一切的一切,都帮他收买了人心,为他后来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再说孙权,孙权有守业之智。“守业更比创业难”,而孙权,却用他的聪明才智,很好地守住了祖宗的这份基业。说到孙权守业,实属不易,他随机应变,力保自己不守损害。他长期实行“孙刘联盟”,与刘备共同抗击曹操,可却又时不时搞一次叛变,向曹操俯首称臣,保全自己。有人说,孙权是“墙头草”,两头倒,不过我却认为,这恰恰就是他守业的聪明之处,总是把事情“含糊化”,让对手或盟友弄不清楚他的想法,并且不永远跟一方结盟。他懂得“在战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关系”。左右摇摆,反而更好地保护住了东吴政权,让东吴更加安全。
现在,再来说说曹操。曹操拥有的,是识人之智。他求贤若渴,不断发现人才,为自己所用,协助自己,让自己成为三股势力中最强、最具有势力的一股。他能够赏识人才,并让他们各尽其长,就足以证明他的识人之智。不过,曹操太残暴,轻视生命,随意杀害人才,不知有多少人才死于他手,这点我实在不大欣赏。
最后,我们来说说最具有智慧的谋士吧——诸葛亮、周瑜。诸葛亮可谓天下无双的智者,通过《草船借箭》、《舌战群儒》这些故事就可以看出来,他还制造了“木牛流马”,真是个全才!他的谋略与智慧令人闻风丧胆,以至于死后还能吓跑司马懿。然而,周瑜与之相比,就逊色多了,他不如诸葛亮有智慧,闹出了“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笑话,后来又被诸葛亮三气给气死了,死前只能感叹:“既生瑜,何生亮?”可怜啊!实际上,周瑜也很有智慧,要不怎么会和黄盖上演苦肉计,又设计利用蒋干、曹操之手除了蔡瑁二人呢?只可惜人外有人,他终还是败在了诸葛亮之手。
除《三国演义》外,陈寿还著了一本《三国志》,然《三国志》应为《三国“智”》也!
(三) 诈
古人云:“兵不厌诈”也,三国时代也是充满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用欺诈的手段骗取了荆州,他错了吗?或许在诚信方面,他确实错了,不过为自己争一块地,并且能够善待百姓,于人于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易中天老师曾给了曹操两个字的评论:“奸雄”。不错,曹操的确是个英雄,但他是个奸诈的英雄。
曹操真是奸诈得不得了,表面上匡扶汉室,是个君子,可事实上谁不知道,背地里他是借这个幌子来助自己成大业!他架空皇帝,大权独揽,所谓的皇帝只不过是他手中的棋子,一个傀儡罢了,事实上一点权利都没有,就跟坐牢被囚禁差不多。徒有虚名,而无实权。当了还不如不当。然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雄曹操,虽说是老谋深算,可却频频败在了他人之手。
火烧赤壁时,曹操大败于孙刘之手;而黄盖诈降、蒋干劝降周瑜,不料被反咬一口,错杀两员大将时,又败在了周瑜之手。可怜的曹操呀!
见此,不得不仰天长叹:“了然如神,天机更深,尔虞我诈,实难预料!”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