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议论作文:小语教学中的学科综合策略研究(原创论文)(教师手记之62)

    在现代教育中,尽管学科门类越来越多,但边缘学科以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却越来越丰富了。在小学语文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念,要学生能从生活中时时处处去感受,去运用所学的知识。语文和其它学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我们不能再单独地去教学生认几个字,写几段文章了。语文已与人的观念思想、知识内容以及实践能力等联系在了一起。小语新课标中提出“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说明了在语文课堂中综合其它学科的知识内容的可行性。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小 荷 作文网 www.zww.cn   小学语文的特点也决定了小学语文中可以而且必须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小学生对世界对事物的认知还处在非常肤浅的阶段,各门学科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如小学一二年级的思想品德就和语文是同一本教材,甚至现在有些地方还将语数合起来上的也有。小学老师也往往具备一专多能的特点,有不少老师就有兼任三四门课的现象。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易于扩散和联系,往往由此及彼地推理,有时甚至是“想入非非”。       有人说,现在的书难教,难教在哪里?难在我们需要有广博的知识来应对学生的种种疑虑。作为老师,我们很清楚文学与美学、社会常识以及各类文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我们在教学的同时就不能只是告诉他们单方面的知识了。这样,掌握多学科、多种类的知识变得非常必要。特别是母语课堂上,多学科的渗透更变得十分必要,在这里,语言应该是一种工具,学到更多知识的工具,通过母语的学习,来引发学生对其它学科的爱好更是一种重要的举措。我们现在太多强调语文的重要性,它的主要地位等,反而失去了它本身的重要作用,它还应该是传授知识的桥梁。语文教学需要有更大的胸怀来容纳其它知识的碰撞。       如何来明确小语教学中的学科综合的特点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首先,学科综合不等于语文活动课或实践课,它是基于语文的其它学科知识的拓展,从而进一步夯实语文。平常我们搞的活动课或实践课都是以一定的游戏或活动带着一定的情节来展开,它的目的是构思一定的环境来运用语言,而学科综合要解决的是与文章有关的相关学科知识的链接。课堂上,我们往往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只对一些难的字词和语句作些讲解,很少涉及相关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也限制了学生想像思维的发展。而像我们在课外搞的一些与文章有关的小课题研究(类似于语文实践活动课),费时费力不说,学生学到的东西还很少。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上花不多的时间,让学生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来解决语文课上的问题岂不是一举两得?语文课堂中引入学科综合的概念就是要让学生在语文课中能学到与教材相关的其它学科的知识,并进一步巩固和深入体会文学的内涵。       其次,学科综合也不等于语文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或综合运用。语文教师往往在一堂课里将听说读写都一以贯之,字词句篇也都能训练到,但学生学到的始终是剥离了生活的语文,他们吃的是经过加工过的“精米”,却少杂粮的营养。学生把语言技巧玩弄得神乎其神,说话说得头头是道,但到头来却连小麦和韭菜怎么区别都不知道的也大有人在,这时的语文教学真让人尴尬了。浙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材中有一篇《我盼春天的荠菜》,可在上过这篇课文的那么多学生中,真正在野外见到荠菜能叫得出名的可能就没有几个人了。有很多学生也只是觉得学语文就是一味地阅读、写作,两耳不闻窗外事,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人为地隔开来。语文教学中的学科综合就是要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还给学生,将其他学科的本来乏味的知识很有机地结合在课堂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学科综合不等于媒体运用。现在很多教师都善长多媒体制作,比如通过图像、声音、录像、展示等让学生来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深刻理解和记忆的目的。其中也会出现一些相关知识的提示,但它们往往是昙花一现,学生还没看清是怎么回事就不见了,或者只是过过场,作一下课件秀而已,更不用说让人有深刻的理解了。在语文教学中综合其它学科知识的运用,并不是用课件展示一下就能做到的,有时课件或媒体反倒会扼杀学生的想像力。       那么,小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学科综合呢?下面就不同学科知识的运用作些说明。       数学:计算可作为工具,让学生亲自算出文学中的数学。在小语课文中有些介绍面积、时间、空间、长度、数量等的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计算比较并感受它们的特点。如课文中有一光年的概念时,教师就可将光年的计算引入,告诉其公式,让他们来算算,看看到底有多少距离。       数学中的逻辑思维可谓严密,语文中同样如此。有些副词的使用与否会直接影响文章意思的表达,如“约”“整”“不足”“差不多”等等。有些量词的使用也是很讲究的,趁此机会就让学生练习一下数学的单位换算,既理解了正确使用量词的重要性,也巩固了数学知识。       数学中的统计、排列、平面图形、立体几何等几乎都会在语文课堂中出现,如学生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平均值的对比中,告诉他们总数大的不一定平均数就大,而我国正是一个总数大而平均数小的国家,让学生的内心产生震撼;如我们谈到红军如何要那样行走时,告诉他们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时间就是胜利;如我们学到赵州桥为什么设计成拱形时,告诉他们拱形面受力最大;……       常识:告诉学生基础的认知,让学生明白自然和世界的发展变化。现在有些语文教学中,老师喜欢让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的资料,课前作为预习用,课后作为复习用,还会让学生作一些延伸性阅读,即看看相关的书籍文献等。这对于有这方面能力和条件的孩子来说,自然是培养了他搜集整理的能力,但大部分孩子却是像没头的苍蝇乱撞乱抓,客观上也没有这个条件,只能望洋兴叹,在课堂上便听那些找来资料的同学大读一通。       这时,如果老师能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既可以减少学生花费苦苦求索的时间,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趣味,加深学生的理解。如与文章有关的动植物的介绍,有关的背景、历史知识,相关的人物、作品等等,而且最好能有感性的认识。不是有人说中国学生课外知识贫乏吗?如果老师在课内没“引趣”,学生在课外自然也“失趣”了。       除了“死”的知识,在渗入常识时更要有“活”的知识。如在学说明文一类的文章时,要学生学会鉴别与比较,比如课本上呈现了一种现象或事物,老师可以再呈现差不多的现象或事物,要他们进行评价。像说明书之类的不仅要让他们学会取舍,做到因人制宜,也要能区别现实生活中的说明书哪些宣传是属实的,哪些是虚假的或非法的,具有甑别的能力。       英语:现在的小语课文中有不少反映外国儿童的题材,或涉及世界文化的内容,这时,如能将英语引入课堂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凡卡》、《小珊迪》、《穷人》等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姓名都用英语叫出来,那效果就不一样了,不仅亲切,符合原文,而且易读易记易上口,又让学生理解了外国人名与中国人名在翻译时的区别,不至于到时看到同名中英文时一脸茫然对不上号,还培养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会觉得英语就在我们身边。       同样,国外的地名甚至国名我们也可以用英文来读写,这不仅是两种语言融会贯通的需要,更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另外,有时在文中出现美元、英镑、卢布等货币名称时,我们也可以直接用相应的符号表示出来并直接读出英语发音,学生的兴趣便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音乐:欣赏和感受是音乐的魅力所在,通过音乐不但能调节课堂气氛,活跃身心,更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如在教《南泥湾开荒》这篇课文时,不仿以音乐导入再在音乐中结束,其间一起来学唱一下这首简单易学的歌曲,只要唱一遍学生基本上都会跟唱了。音乐,之所以能打动人,因为它有内容,歌词往往简练地传达了作者的心声,它又有旋律,曲子的高低起伏为学生抒发感情起了支撑作用。一唱《南泥湾》这首歌,359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陕北江南的美景也呈现在学生面前了。       体育:以活动为载体,以锻炼为目的,加强体验性感受的培养。吴运铎的《劳动的开端》写出了劳动的艰辛,但学生没有体会,根本想不到怎样的艰难。我们就可以利用食堂里的扁担,体育室里的实心球让学生来一次“亲密接触”,弄两个箩筐,分别放上一定分量的实心球,让学生自己试着挑一下,也可以来一次挑“煤”接力,当学生累得迈不开步时,或刚跨两步就摔倒时,他们对文章作者儿时劳动的艰辛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比任何语言都要难忘。同样的道具,还可以出现在冯冀才的《挑山工》里,但这回是上楼梯或台阶,还要求稳当。这样,既锻炼了身体,也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或许他们会更珍惜别人的劳动。       美术:以它为框架,来建构心中的事物。在课堂里,它以绘画为主,一般有两种情况下运用。一是教师让学生进行想像产生的,要求根据文中的描述,经过自己的加工,制造出具有个性的美,或者用想像来填补文中描述的空白。这类情况主要是要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另一种是根据课文中的描述真实再现,如《詹天佑》中用两种方法开凿隧道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图解,这种绘画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建立形象概念。事实上,我们很多的教育工作者也都在实践着这一理念。       信息:以网络教育为平台,实现语文教学新跨越。应该说互联网的应用对教学是一个极大的帮助,如我们能合理正确地使用它,则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有些颇费理解的语文课放到计算机房去上,通过教学基本的网络搜索,学生都能找到想要解决的问题答案。当然,网络的最大特点还在于互动性,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可以放到网络上去。学生写作文都要自己输入,然后再放到网上去,不仅教师可在网上进行修改评价,而且网络上的所有人都可以对这篇文章进行品评。学生在不断地写与评的过程中,逐渐熟练电脑操作,喜欢上了电子作文,因为在那里他有与全国各地的同学交流的平台,大家都以“文”会友,提高了兴趣。像我的网上作文班(http://zww.cn/zw/spec1.asp?sp=12)目前就有近二百名学生,近1500篇作文。学生在这里更是课堂的延伸,他们在这里学习完全没有上课的感觉了,他们就把老师当朋友,有问题请教,语文课堂和信息学科已完全融合了。             概言之,小语教学中的学科综合不仅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了发展,使相关学科得到了贯通,也使语文教学得以深入学生心中,使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他们学好各门功课的信心。             以上是我在实践和研究中的一丘之见。我觉得值得注意的是它的运用是综合性的,不是哪门学科的独立运用,也不宜过滥,不一定每节课都用,起渗透、点睛的作用,而且必须明确知识为学习服务,另一方面,可以说学科综合性的语文教学是对语文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极大挑战,亟待一大批的能人匠士去实践它。    

作文哥_中小学生作文网_中考高考满分作文_初中作文_高中优秀作文大全 » 一年级议论作文:小语教学中的学科综合策略研究(原创论文)(教师手记之62)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