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一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精辟)
药虽然是苦的,但是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忠实的劝告往往都是不喜欢听的,但是却对行动有好处。
这句话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 因为一个人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只要能够及时改正就无大碍,可怕的是讳疾忌医,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从而由小错到大错,由大错到不可救药,苦口的药虽然很难让人吞咽,但却有利于自己痊愈,逆耳的话虽然有点伤人,但却能帮助我们的一言一行,使我们更快进 步,起到激励作用。
一个人活在世上,能够得到智者的批评是一件幸事。要知道,批评一个人是需要很大勇气,冒很大风险的。谁都知道“多栽花,少栽刺”的道理。
纵观中国历史,凡是成就突出的人,大都勇于接受批评意见。他们能够从善如流,所以能够吸取众人的智慧,避免自己的失误,从而成就自己的事业。
事实上,说“忠言逆耳利于行”的人多半是教训别人的一方。听者这方认可这句话的,而且经常挂在嘴上的并不多。有些人受了这话的影响,有些人是骨子里就有这个文化的遗传基因,好为人师,整天没有什么事做似的,就是在琢磨给别人忠言善言。似乎就他自己最懂得人生,最懂得做事,也不管别人要不要,烦不烦,一味地提意见。这些人似乎没事尽找事,尽说些“逆耳”的话,而且,没完没了。
从这点看来,病根就在于受古人这含糊的话潜移默化了。古人这话本身是朗朗上口,容易记忆,更容易传播,但是,越是这样的话,也因为简练而含糊,我们越是要实事求是,越是要深究,越是要细细分析。时间、场合不一样了,观点就应该更明朗更进步些,要与时俱进,要灵活变通。
行动未必都要忠言,说多了无益;忠言未必要逆耳,逆耳了容易产生误解,形成敌意。而且,苦口未必是良药,苦不苦口也不是治病服药的判断依据。因此,还不如说成“良药对症利于病,忠言有效利于行。”对症才是标准,有效才是关键。
信言不美而有益,美言好听而有害。信言是忠信之言,美言却是馋言,自古名君纳忠言,自古昏君信馋言。唐太宗李世民采纳忠言开创了大唐盛世,商纠王听信妲己馋言招来亡国之祸。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聪明的人善于接受别人不中听的话语,只有那些糊涂的人才听信美丽的谎言。口是心非,口蜜腹剑者让人防不胜防,“害从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要想扎根于生活,立足于社会,就要善于分辩忠言和馋言,就要敢于接纳不中听的话语,把这些不中听的话甚至是刺耳的话当作自己的镜子,用它照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努力改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得更好。
生活中你会听到很多的话语,有的话十分难听,甚至让你耳不忍闻;有的话却十分美丽,让你听后如沐春风。但真实可信的话语并不一定好听,常言说忠言逆耳,不中听的话往往会直指你的不足,有失你的颜面,让你以为是对你的大不敬,有损你的荣誉和利益。可是正是这些不中听的话语才能使你发现不足,及时改正错误,防患于未然,才能真正让你的名誉和利益不受损害。
生活中这些不中听的话语往往会被人误解,不被人接受和采纳,还会对说话者产生反感,甚至会把忠言相相告的朋友们视为敌人。因此,现实生活中敢干直言相告的人往往会遭到打击报复,有的人还会遭到陷害。
农村里有一句话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就是说老年人阅历深,社会经验丰富,说出来的话对年轻人来说往往有教育和告诫作用,作为年轻一代如果自以为是,不把长辈们的教导放在心上,那么走向社会,踏入生活,在工作和学习当中就会多走弯路。所以不听信言就是掩盖自己的不足,从而使自己走向错误的道路。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