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敏而好学的下一句,悦读 |《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在上期推送中,我们和大家分享了《论语·公治长》的第十四小节,今天继续分享《论语·公治长》的其他内容。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为什么孔文子的谥号叫做‘文’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且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他的谥号是‘文’。”

这里子贡提到的孔文子是卫国的大夫孔圉,“文”是他的谥号,“子”是一种尊称。孔文子的儿子就是孔悝子路曾经辅佐过孔圉和孔悝,也是因此被蒯聩在政变的时候杀害了。但是这个孔文子他是比较另类的一个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在卫国做大夫的时候并不太安分。当时卫国的世叔齐娶了宋国子朝的女儿,后来子朝逃出了宋国。孔文子就借机劝说太叔疾休了子朝之女,娶了自己的女儿。但是这个世叔齐娶了孔文子之女后,又去勾搭自己前妻的妹妹,还给她修了一座宫殿,像有两个妻子一样的宠幸她,这让孔文子非常生气,准备派兵去攻打太叔疾。最后是孔子劝说住了孔文子,他把自己的女儿也接了回来。后来《四书集注》中还记载,因为太叔疾害怕孔文子攻打他,就跑到了宋国去,于是孔文子就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太叔疾的弟弟。当时的人认为孔文子身为大夫,居然想着攻打国君,这是以下犯上的做法,而且随便地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兄弟,这也是不符合礼数的行为,所以子贡对于他能得到“文”这个谥号非常疑惑。

古代的这个谥号是人死了之后,后人给予他的一种评价,一般都是用一个字来进行高度的提炼表达,而且只有皇帝、贵族或者是重要的大臣才有获得谥号的机会。谥号是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和实际意义的,并不是随便找一个字就能够当做谥号的,你一听到一个人的谥号,就大致能够明白他在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的。比如说谥号为“哀”的,就说明这个人寿命很短,或者身世比较惨,汉哀帝刘欣25岁就死掉,他的谥号就是孝哀皇帝。晋哀帝司马丕也是在25岁因为吃饵药求长生,然后中毒而亡了,谥号是哀皇帝。那么孔文子的谥号“文”,就是说一个人非常好学或者说文采很好、有礼有德,这样的人可以在死后得到“文”的谥号,一般来说文臣得到“文”或者“文正”的谥号的也有很多。

但是因为用一个字来解释人的一生其实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对于谥号大家会有很多争议,像这里面子贡对于孔文子的谥号就有一些疑惑,觉得并不般配。所以孔子就给他解释了,因为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所以才给了他“文”这个谥号。对于普通人来说,能够承认自己的不足,向不如自己的人去请教也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因为我们会有一个思维定式,觉得一个人的地位高,他的知识也一定很丰富,所以愿意向他请教。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知识是不分高低贵贱的,一个大学老师他可能学术水平很高,但是他不一定知道杀猪的时候先从哪里开始放血。即使我们自己在工作上也有属于自己的小经验、小技巧,这些东西不管别人的地位再高、学历再高、名气再高都不会知道的。

为什么是敏而好学呢?就是说越聪明的人,他的求知欲才是越旺盛的,因为他知道知识的海洋是非常广阔的,他自己的学识是有限的,包括很多的大学者、大科学家都曾经发表过这样的感想。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他懂得一点点东西就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了,就开始自满了,停止了学习,那他也就走到头了,中国有一句俗话就是形容这种人的,叫做“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这样的人眼界非常小,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一部分,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容易满足。所以孔子告诉我们,想要有所成就,就要不断地去学习,不能够局限被自己狭隘的目光所局限。

另外不耻下问是教导我们要谦逊,无论你是什么身份、是什么地位,你要随时保持谦逊的态度,要把所有人都当成你的老师。老师并非是一种身份,而是说你可以从别人身上汲取到对于自己有用的经验,这种心态是非常宝贵的。如果你骄傲自满,就看不到别人身上的优点,这会让你变得非常危险,因为你自己把自己的双眼给遮住了。当我们认识到自己不足的时候,才能够及时去改正,别人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这种不足,好学的态度就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地提高和发展自己。

《论语》中一共分为20个章节,接下来我们还将陆续分享《论语》的其他内容,请大家关注我们的图文推送。

图片来源网络,文字均为原创

如有转载请注明,欢迎分享

语文敏而好学的下一句,悦读 |《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第1张

作文哥_中小学生作文网_中考高考满分作文_初中作文_高中优秀作文大全 » 语文敏而好学的下一句,悦读 |《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