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福兮祸兮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福兮祸兮的意思及解释,形容成语福兮祸兮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福兮祸兮的意思及解释 成语大全,第1张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福能变成祸,祸能变成福。

出处: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原文:

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译文:

政治宽厚,人民就淳厚;政治严苛,人民就狡黠。遭遇灾祸,福禄倚靠着;得到福禄,灾祸潜伏着。谁知道最终结果?这没有定准。正再转变为邪,善再转变为恶。人们对这种正反变化的道理迷惑不明,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因此圣贤的人方正却不割疼人,锐利却不伤人,直率却不放肆,光芒万丈却不刺眼。

所有事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每件事有它好的一面就有它不好的一面,反之亦然。而往往我们眼中好事(福),也许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其中隐藏的坏,而我们眼中的坏事(祸),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其中潜伏的好而已。

亦或一件事根本就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我们人为的去加上了我们肤浅的看法而已。所以,当我们处在春风得意时,一定要多想想,有没有我们没有看到的隐患存在,而当我们处在人生低谷时,我们就要多观察,是不是有些机遇和机会被我们忽视了。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的去面对所谓的祸福,才不会被一时的福冲昏头脑,也不会因为一时的祸而一蹶不振。

扩展资料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老子说的这句名言,是很有道理的。

看等事情要全面,幸福时不要忘了失意时,乐观看等身边的灾祸与幸福.它们时时刻刻都是并存的.也可以理解为事在人为来激励自己,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看你能否扭转乾坤。

其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有福祸相伴相生的意思,它就是为阐述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祸福倚伏观服务的: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事的方法与众不同。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然,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身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父子二人也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这则成语告诉我们: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的含义:

指祸福互为因果,互相转化。即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zhidao以变成坏事。

出处:《老子》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知识点延伸:

现在大家常用的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无为是老子的思想。

无为是顺应自然版,不妄为的意思,不过也不是光顺应自然自己不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老子的思想含有朴素的辨证法思想,老子在这句话里阐述了“祸”与“福”的辨正关系,是中国人思想体系中的重权要哲学思想。

出自《百老子》,意思是祸福相伏相依。

你应该听过这个故事吧,老人有个儿子,家里度有匹马。一天,马丢了,别人替他可惜,他说未必是坏事。结果一天那马又带了匹马知回来(原来谈情去了),大家恭道喜他,他说未必是好事。果然儿子骑马摔断了腿。不久,朝廷征兵,他儿子因内此躲过一劫,又因祸得福。……

这个故容事很难说明这句话得意思.

祸兮福所倚百,福兮祸所伏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福与祸相互依度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问暗示人们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志得意满,狂妄自答大,反而滋生灾祸专,由福转祸;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属,由苦而甜的道理。

《祸兮福兮》原文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

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翻译:

东汉班固的《通幽赋》,有一句“北叟颇知其倚伏”的话,即提示了它的寓意。

靠近边塞的地方,住着一位老翁。老翁精通术数,善于算卜过去未来。有一次,老翁家的一匹马,无缘无故(大概是雌马发情罢)挣脱羁绊,跑入胡人居住的地方去了。邻居都来安慰他,他心中有数,平静地说:“这件事难道不是福吗?”

几个月后,那匹丢失的马突然又跑回家来了,还领着一匹胡人的骏马一起回来。邻居们得知,都前来向他家表示祝贺。老翁无动于衷,坦然道:“这样的事,难道不是祸吗?”老翁家畜养了许多良马,他的儿子生性好武,喜欢骑术。

有一天,他儿子骑着烈马到野外练习骑射,烈马脱缰,把他儿子重重地甩了个仰面朝天,摔断了大腿,成了终身残疾。邻居们听说后,纷纷前来慰问。老翁不动声色,淡然道:“这件事难道不是福吗?”又过了一年,胡人侵犯边境,大举入塞。

四乡八邻的精壮男子都被征召入伍,拿起武器去参战,死伤不可胜计。靠近边塞的居民,十室九空,在战争中丧生。惟独老翁的儿子因跛脚残疾,没有去打仗。因而父子得以保全性命,安度残年余生。所以福可以转化为祸,祸也可变化成福。这种变化深不可测,谁也难以预料。

扩展资料:

解释

指祸福互为因果,互相转化。即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也作【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也简作【祸福倚伏】,【祸福相随】,【祸福相依】。

出处

《老子》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是灾难、坏事的意思,福是好事,依是依存,伏是潜伏。

大家常用的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无为是老子的思想。

无为是顺应自然,不妄为的意思,不过也不是光顺应自然自己不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老子的思想含有朴素的辨证法思想,老子在这句话里阐述了“祸”与“福”的辨正关系,是中国人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哲学思想。

所谓:“居安思危”、“苦尽甘来”、“否极泰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晴带蓑衣饱带干粮”等等,这些常挂在中国人嘴边的话语里都蕴涵了这种哲学思想。时时提醒我们: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颓废。

另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具体例子实在是很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依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

原文:

近塞上百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度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专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属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

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

出处及原文:

汉代贾谊的《鵩鸟赋》

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斡流而迁兮,或推而还。形气转续兮,变化而蟺。沕穆无穷兮,胡可胜言!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彼吴强大兮,夫差以败;越栖会稽兮,勾践霸世。

白话翻译:

时间万物的变化,本来就没有停止。运转迁移,或推移回还,万物变化运转,反复无定。形与气互相移转连续变迁蜕化,精微深远,没有穷尽。福是祸的诱因,祸是福的根源。忧与喜聚集在一门之中,吉与凶同在一个区域。吴国很强大,夫差却失败了,越国栖息于抄会稽山,但勾践却称霸于世。

扩展资料

《鹏鸟赋》中道家思想的化用:

物相转化、福祸无常,这是道家思想的引用。zhidao而含有道家对生死的看法,又有所不同。虽然在文章中潇潇洒洒、海阔天空,贾谊的真实状态却完全不是这样:为怀才不遇而悲愤、为身心疲惫而感伤、为前途未卜而惆怅。

可以感悟到作者当时的心境是一种出离的悲愤,正是这悲愤促使其在文章中处处反其道而行之,于是写得越欢娱,就越是衬出现实的凄凉;写得越洒脱,就越是衬出无力割舍的迷茫;写得越圆满,就越是衬出那颗颠沛潦倒的心,早已支离破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鹏鸟赋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意思是: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结果。

暗示人们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志得意满,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灾祸,由福转祸;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由苦而甜的道理。

这两句话出自两汉时期贾谊的《鵩鸟赋》。

文章中心:

1、渲染一种人生短暂,生命渺小和具有不确定性的人生感受;一种无欲无穷,幽远宁静的生活态度;表现的是乐观而豁达的精神境界。

虽然在文章中潇潇洒洒、海阔天空,贾谊的真实状态却完全不是这样:为怀才不遇而悲愤、为身心疲惫而感伤、为前途未卜而惆怅。

2、问答式骚体哲理赋。

3、繁琐重复。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鵩鸟赋》作于贾谊任长沙王太傅三年时。赋前小序说明写作《鵩鸟赋》的缘由。根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和《汉书·贾谊传》所载:有一天有鵩鸟(俗称猫头鹰)飞到贾谊的屋子里,他认为猫头鹰是不祥之鸟,本来被贬就心情不好,又不适应长沙潮热的气候,觉得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写下这篇《鵩鸟赋》以自遣。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第一段是简单的叙事。当一个人有着无法释怀的疑问时,总是希望有人倾听,即使得不到答案,也是一种慰藉。贾谊谪居独处,找不到别的倾听者,他只能向这只带来死亡之兆的鸟儿诉说,而这只鸟是注定无法给出答案的,它甚至也无法表示些许的同情,可见一个人面对死亡时是如此的孤独无助。

鵩鸟虽然无法开口说话,但是贾谊让它具备了高妙的智慧,并且让自己能够洞透这只鸟儿的想法,这是汉赋里对话体的开始。鵩鸟所具有的思想不过是贾谊自己的思想,贾谊之所以要用这么曲折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因为这样一来他就具有了诉说者与安慰者的双重身份,也就是这篇赋序里所说的“为赋以自广”。

诉说者所提出的问题是:他要到哪儿去,是凶还是吉?而安慰者却避而不答这个问题,它所回答的是:死亡不过是万物变化的一种,不值得为生留恋,为死悲伤。在这种答非所问中,贾谊其实是在强调自己对于死亡的预感。这也许是最后一次诉说,最后一次安慰自己:也许死并不那么可怕。

第二大段是虚拟的鵩鸟的回答,实际上是贾谊在阐发自己的思想。其中引用了很多的道家思想,如物相转化、福祸无常等;生命的偶然性和死亡的超然性等;大人至人与世俗之人对人生追求的不同看法等。似乎都在渲染一种人生短暂,生命渺小和具有不确定性的人生感受;一种无欲无求,幽远宁静的生活态度;表现的是乐观而豁达的精神境界。

这位安慰者提起了几部道家著作对于福祸、吉凶的看法,世间万物总是变动迁流,吉与凶、祸与福也总是互相转化,它举了历史上的三个例子:夫差国强而败勾践势弱而称霸、李斯游说成功而被五刑,傅说胥靡乃相武丁。作为一个政治家,这些正是贾谊关心的,第一个例子是帝王的兴衰史,后面两个,则是与贾谊身份相当的士大夫的悲喜剧。

年未届而立的贾谊,在他迅速崛起又迅速衰落的仕途生涯中早已尝到了这种大喜大悲的滋味,此时,在困顿之中,他产生了一种无力感,“命不可说兮,孰知其极”,“天不可与虑兮,道不可与谋”。人对于这个世界是无力把握的,既然天道深远精妙无从探究,则不如顺应万物的变化,或者走向另一种超越——相信人处在一种无所不在的相对转化之中,在齐同万物、泯灭生死之中逍遥自得。

接着贾谊从大人、至人、真人与一般凡夫俗子的人生追求中得出的对比,可以看作是窥破生命,看透人生的一种感叹,表现自己要遗世独立,顺应自然的恬淡安然。“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在道家的经典里,这些道理早已说得很清楚。人面对死亡的态度是“纵躯委命兮,不私与己”。

在活着的时候,如果已将好恶之心去除,那么死亡到来的那一刻,就寻常得跟生命中的其他时刻一样了。吉祥之兆与不祥之兆也没有什么区别。这仿佛是死神的使者所作的演说,这只不祥之鸟的面目没有狰狞,没有残忍,也许死亡就是这么安详。中国古人对死亡的看法不是在信仰里找到归宿,而是在智慧里找到归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鵩鸟赋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的下一句是: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出自贾谊的《鵩鸟赋》

《鵩鸟赋》作于贾谊任长沙王太傅三年时。赋前小序说明写作《鵩鸟赋》的缘由。有一天有鵩鸟(俗称猫头鹰)飞到贾谊的屋子里,他认为猫头鹰是不祥之鸟,本来被贬就心情不好,又不适应长沙潮热的气候,觉得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写下这篇《鵩鸟赋》以自遣。

扩展资料

《鵩鸟赋》

谊为长沙王傅三年,有鵩飞入谊舍。鵩似鸮,不祥鸟也。谊即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也。其辞曰:

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止于坐隅兮,貌甚闲暇。异物来萃兮,私怪其故。发书占之兮,谶言其度,曰:“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请问于鵩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灾。淹速之度兮,语予其期。”鵩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臆:

“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斡流而迁兮,或推而还。形气转续兮,变化而蟺。沕穆无穷兮,胡可胜言!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彼吴强大兮,夫差以败;越栖会稽兮,勾践霸世。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傅说胥靡兮,乃相武丁。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命不可说兮,孰知其极!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万物回薄兮,振荡相转。云蒸雨降兮,纠错相纷;大钧播物兮,坱圠无垠。天不可预虑兮,道不可预谋;迟速有命兮,焉识其时。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夸者死权兮,品庶每生。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大人不曲兮,意变齐同。愚士系俗兮,窘若囚拘;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众人惑惑兮,好恶积亿;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

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兮,得坻则止;纵躯委命兮,不私与己。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澹乎若深渊止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细故蒂芥兮,何足以疑!”

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深受庄子与列子的影响。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鵩鸟赋,百度百科-贾谊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第五十八章全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释义:

政治宽厚清明,人民就淳朴忠诚;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人们的迷惑,由来已久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扩展资料: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此言具有一定的辩证法思想内涵,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后面称“唯物辩证法”)通常讲的就是“矛盾”(“对立统一”),老子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讲的就是矛盾,而且是讲的对立统一矛盾。“祸”使人悲伤,“福”使人快乐,因此“祸”“福”之间是一个对立矛盾。然而“祸”又有可能使人吸取教训而产生“福”,“福”有可能使人乐极生悲而产生“祸”,因此“祸”与“福”之间又是一个统一的矛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的下一句是“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出处】《老子(道德经)百》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释义】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度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呢?

扩展资料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详细释义: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结果。暗示人们在顺回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志得意满,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灾祸,由福转祸;逆境中百折答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由苦而甜的道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德经

百度百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作文哥_中小学生作文网_中考高考满分作文_初中作文_高中优秀作文大全 » 形容成语福兮祸兮的意思及解释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