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 调研报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本页面是模联参考网最新发布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报告》的详细模联参考文章。我觉得写得不错,希望对你有帮助。我又编辑了一遍,发到模特参考网。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公共服务是* * * *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 * * * *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是用法治思维和方式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必要法律服务。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对于提高依法治理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推进中国(* *)科技城法治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现状,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根据市人大安排,区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区人大副主任、区人工委负责人担任组长, 区依法治区办公室、区法制办、区司法局、区行政服务中心等都是中国* *的成员。 前期,调研组通过下沉、走出去、邀请上来的方式,深入相关部门、重点镇(街道)、法律服务机构、社会组织进行调研走访。召开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和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所负责人座谈会,听取意见;成立检查组,赴* *市* *区、* *区、* *区进行检查学习。六易其稿,形成了以下调查报告。

一、建立和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大意义

(1)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依法治国的要求。党的* * * *中央四中全会指出:“构建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范文参考网推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党的十大提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 * *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三五”规划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出部署。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法治是兴川之钥”,这是* * *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将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中国(* *)科技城法治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将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延伸到基层,是深入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加强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2)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法治社会的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使人民群众和各类社会主体都能获得普遍、准确、及时、有效的公共法律服务,这是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要义,也是我市构建完整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但从前期工作看,与公共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福利体系的完备性相比,全市公共法制建设仍有较大差距,存在起步晚、建设水平低、体制机制薄弱、工作总结和运行模式传统、功能不显著等问题。,成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短板,制约了整个城市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和文明程度。要重点突破,快速进步。

(3)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群众的期待。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普遍提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广大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追求更高,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增加。因此,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必须紧扣需求导向,强化服务理念,不断深化专业性和服务性,构建纵横贯通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构建多层次、多媒体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 * * *平台和网络平台,充分发挥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治宣传、外企投诉等功能。,从而实现公共法律服务“零距离”满足全社会各个层面的需求。

(4)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科技城法治示范区创建的重要内容。建立中国(* *)科技城法治示范区必须提高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借鉴经济发达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在学习考察* *和* *等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深刻把握了两地的先进经验:一是* *加大财政投入,全力保障工作经费。* *市* *区2017年实施公共法律服务3000多万元;* *区里专门给每个社区补助5万元/年的法律服务经费。2017年仅人民调解单项经费,即预算1356万元;第二,大力培育法律服务机构和社会公益组织。* *区通过支持维德志愿者法律服务中心,吸引了500多名律师志愿者反映他们的热点思想,成为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社会力量,极大地缓解了* * *购买法律服务资源不足的问题,降低了采购成本。第三,关注国际标准。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经验,规范公共法律服务的标准、内容和形式,建立XX区法律顾问第三方评估机制,探索实施法律服务“同行评估”,形成完整完备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机制。四是推行* * * *购买法律服务,实行一村(社区)一名法律顾问。关注公共法律服务,直接深入群众。* *区创新“街道办事处对接+律师服务组+监督员”工作模式,公开遴选8家律师事务所分别对接全区8个街道。律所成立服务小组,设立婚姻家庭事务、社区治理、刑事事务、物业等工作小组,精准服务每个社区。同时,建立“社区法律顾问监督中心”,对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进行协调和监督。第五,努力创建公共法律服务专区。* *该区建成了1954㎡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阵地,吸引了8类16家法律服务机构入驻,发挥了“公共法律服务集中地”、“全区公共法律服务总枢纽”、“法律服务研究站”、“法律社会组织孵化器”、“法治文化展示窗口”、“互动法学教育体验馆”六大功能。该中心的综合组织功能获得了司法部* * * *。第六,加强“互联网加公共法律服务”。* *区启动法律援助“欣助计划”。一是“法律服务签约律师事务所”开发了“鑫助在线管理系统”,全区法律援助案件实行统一系统管理。签约律所和律师根据案件申请地域、类型、复杂程度实行“网上抢”,精准实现了法律需求者和律师的有效对接,第一时间为有需求的特定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以上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中国(* *)科技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实体与网络齐头并进、融合互补的发展模式,公共法律服务的公益性、平等性、普惠性、便利性初步显现。

——工作推进机制不断完善。第一,有统筹部署的措施。近年来,市、县(区)两级地方党委充分认识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分别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是经费保障力度加大。各地主动向党委* * *汇报,各级财政逐步将市(区)党委* * * * *法律顾问、法治宣传、法律援助、调解等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第三,劳动力得到充实。各县(市、区)积极整合基层司法行政、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公证鉴定机构资源,最全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将更多力量推向一线法律服务窗口,向服务中心、服务站点聚集。第四,延伸服务创新。主动组建律师和顾问团队,为军民融合产业提供“三诊”法律服务,推动法律服务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为军民融合各产业和地方发展提供法律护航。

——三大服务平台初具规模。第一,实体平台覆盖面广。目前,我市已建成市、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 *、梓潼、平武、景* * *、海贤)6个,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06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300多个。其中,* *区紧紧围绕军民融合主题,建立了* *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军民融合产业园工作站;海贤区和经开区因建设特色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而受到好评。第二,* * *平台取得成效。全市搭建“12348”公共法律服务* * *平台,县(区)公示* * * *服务号。通过集中解答、登记分流、跟踪督办、结案回访等一系列措施,基本实现了面向社会公众的“一键式”法律服务。第三,网络平台创新。“12348中国法制网”、“12348四川法制网”延伸至乡镇(街道)、县(市、区)政务服务网、司法(法治)微信、微博等。共同构成“互联网加公共法律服务”的线上平台,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获得法律服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10月,全市各类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42559次,其中市级2954次,县(园区)15634次,镇(街道)13950次,村(社区)9721次。

——“五位一体”工作模式运行良好。通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截至目前,各地加强了基于公共法人实体和虚拟平台的线上线下闭环法律服务,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 *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法治县(市区)先进单位”、“全国六五普法先进集体”,* *和* *等2个县(市、区)被评为“省级法治示范县(市、区)”。法律援助咨询量增长48.2%,案件量增长3600件;处理各地外企投诉170余件;全市* * * *量下降20%。为中国(* *)科技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综上所述,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前期探索阶段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公共法律服务总量不足。第一,传统的服务供给方式。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仍沿用* * * *的传统管理模式,公共法律服务的提供方式和服务内容基本由* * * *决定,与社会和群众的要求相差甚远,供需脱节现象依然突出;二是服务区域窄。各地公共法律服务标准仍不统一,满足于一般民商事、婚姻家庭、基层基本法律服务。而国防与民用技术融合、高新技术企业、涉外企业的个性化、高端特色服务较少,整体服务水平不高。第三,法律服务资源缺乏。律师是法律服务的主力军,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我市律师800多人,万人律师1.47人,成都5.03人,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省市。因此,我市法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严重不足。

模式写作(2)法律服务机构分布不均衡。一是执业机构相对集中,我市法律服务资源过度集中在XX区。目前,我市主城区共有律师事务所36家,其中在市司法局注册的29家,在XX区注册的5家,在XX区注册的0家,在XX区注册的2家。全市的公证处、仲裁机构、司法鉴定所多集中在市中心;二是乡镇资源匮乏。乡镇(街道)法律服务市场多由基层法律服务所提供,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数量较少,且呈逐年减少趋势。以* *为例,全区25个镇(街道)只有6个法律服务所,执业人数30人。平均每个基层法律服务所需要服务4个镇(街道),每个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需要服务7500多人。供需矛盾突出,成为制约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瓶颈,基层群众“找法难”、“使用成本高”问题严重。

(3)公共法律服务结构不协调。一是服务平台不完善。目前,我市公共法律服务网上平台以“12348四川法网”为主,县(市、区)法治微信、微博、政务网为辅。线下平台是各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工作室(窗口),但服务流程和评价标准不统一,线上线下平台没有实现无缝对接。二是服务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传统的法治宣传方式和“谁执法谁普法”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专职人民调解员缺乏,专业调解组织不完善;公职律师制度没有建立,法律顾问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高端律师短缺,尤其是在国防与民用技术融合、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他们的经验受到外国律师的挤压;三是公共法律服务手段单一,线上线下平台被动“等客户上门”;“法律顾问”名存实亡,协议签订后往往被“束之高阁”,难以发挥作用;“互联网加法律服务”的探索不敢大胆,科技城的优势和特色没有体现在科技手段的应用上。

(4)公共法律服务机制不完善。一是工作推进机制不完善。一些党政领导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重视和支持不够,部门间协调不够,司法行政“孤立”。二是保障机制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制度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导致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基础严重滞后。第三,评价机制不完善。目前,对于党政机关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评价主体不明确,没有完全纳入* * * *的目标绩效,没有统一的评价要求,也没有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因地而异。

三。关于建立和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议

建立中国(* *)科技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线上线下平台,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考核。

(1)做好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设计。模型内容图一是* * * *的政策文件。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全国公共法律服务统一建设(* * * * * *)科技城的意见,明确了性质定位、对象范围、供给机制、保障措施等。公共法律服务,细化相关部门的职能和职责,形成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合力。二是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工作推进运行机制,督促市本级和* * * * * *三区因地制宜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施细则,明确工作推进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公共法律服务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惠及基层。第三,加大* * *投入。扩大* * * *购买公共法律服务范围,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阵地建设和经费保障机制,将* * * * *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纳入* * * *购买目录,调整提高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案件补助标准。

(2)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线上线下平台。首先是强化实体平台。建设覆盖各类法律服务和综合枢纽功能的市级综合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依托县区行政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或其他阵地,推进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在所有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或窗口,通过综合窗口集中受理分流、精准引导或安排专门人员值班,实现法律服务供需双方精准对接;鼓励在重点村(社区)方便的地点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室(窗口),在农村普遍设立“法律顾问联系点”,既可避免因建设所有工作室(窗口)导致人手不足造成的资源浪费,又可促进“半小时法律服务圈”全覆盖。二是拓展线上平台。以“12348**法网”为先导,集12348电话* * * *、微博、微信、手机APP于一体,具有科技城特色和更高科技、互联网含量的新型公共法律服务网上平台,规范网上服务、管理、监督流程和标准,让群众真正享受到“一键式”的完善法律服务。三是注重线上线下互动融合。为线上线下平台配置专业的合格人员,实现前台咨询、受理、后台指派、案件处理、终端统计分析等综合应用功能,提升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简化人们的工作流程,实现精准服务。探索“慧眼工程”、网格化管理和公共法律服务网络的互动融合,突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

(三)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侧改革。一是拓展服务领域。在提供律师、公证、司法鉴定、调解、司法考试、安置帮教、基层法律服务、社区矫正等法律服务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科技、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专业化法律服务。第二,创新服务产品。探索公共法律服务目录,建立“法律服务超市”和“公共法律服务菜单”,全力为干部群众提供“点餐”服务,推行分组定向精准服务,让群众随时得到平等、精准、便捷的服务;三是突出服务中心,围绕中国* *科技城建设要求,充分发挥法律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保障作用,切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畅通律师团队参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重大经济社会活动、工程项目建设、对外谈判、应急处置、社会保障的准入,强化合法性审查意见前置程序。

(四)优化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配置。一是鼓励法律服务机构的招聘和培育,通过政策减免、优惠租赁场所、优惠供应业务和减免税收等方式,鼓励新律师事务所和司法鉴定所的设立。,并制定配套政策,力争将现有法律服务机构打造成为品牌服务单位,提升影响力和服务水平。二是应增设* * *法律为人才培养服务,将法律人才纳入市级人才招聘、落户、培养计划;建立高端法律人才进入专家机构、评估机构、纠纷解决机构、人才规划等渠道;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培养,通过与省市高校合作创新法律远程培训班,加大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招聘力度,不断充实法律服务人才队伍。三是培育法律服务社会组织。并引导和支持成立以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为宗旨的新型社会组织,完善法律志愿服务体系,吸引高校师生、志愿者、离退休政法干警参与,推动建立多元化公共法律服务主体。

(五)提高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效率。一是延伸“五位一体”服务功能。完善“54321”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机制,“5”——建立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外商投诉五位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4”——搭建四级物理平台;“3”——实现流畅* * *、网络连接、平台整合:“2”——线上线下互动;“1”——* *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标准,努力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加立体化、可操作化;二是大力推行镇(街道)、村(社区)法律顾问。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触角,将乡镇(社区)法律顾问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 * * *购买服务目录。从村(社区)工作经费中单列2%-5%的法律顾问经费预算,明确村(社区)法律服务内容,进行量化考核,确保专款专用,吸引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为农村和社区提供法律服务。三是加强行业管理,引导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广泛参与* * *、调解、法律顾问、普法、军民融合技术产业发展等法律服务;强化执业监管和惩戒,建立司法行政部门统一登记、管理、查处和责任追究制度,受理投诉、申诉等公共法律服务监管制度,落实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不良职业信息公开和查询制度,公开发布失信人员惩戒信息,确保从业人员能够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评价机制。一是纳入* * *目标绩效管理。推动各级* * * *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纳入* * *年终绩效目标,进行硬性考核;加强各级人大对各级行政和依法行政的监督。二是加强对法律服务机构的考核。推动县(市、区)部门、镇(街道)、法律顾问利用公共法律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法律服务主体对数量、内容和效果进行量化评价,探索引入服务对象直接评价和第三方评价机制,并将评价结果与法律服务经费支付挂钩。三是探索公共法律服务项目化管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对重要领域和重大项目实施公共法律服务项目化管理,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专项评估和重点突破。

以上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报告》的详细参考内容,涉及法律服务、公共、制度、建设、推广、平台、服务、法治等范本文章的相关内容。如果觉得不错,请(CTRL+D)收藏。


作文哥_中小学生作文网_中考高考满分作文_初中作文_高中优秀作文大全 » 公文 调研报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